新井縣簡介
唐武德元年(618)置。屬隆州,縣治在今四川省南部縣大橋鎮新井村。先天元年(712)為避李隆基諱,改隆州為閬州,開元二十一年(733),改州為閬中郡;四是肅宗乾德元年(758)又改郡閬州。新井縣先後屬之。元至元十三年(1276)屬保寧府。至元二十年(1283)省新井入南部縣。
大橋鎮(原新井縣)
區位概述大橋鎮位於南部縣西北部,距國道212線10公里,省道建鹽路4公里,距縣城51公里,位於著名升鍾湖旅遊線上。公元前206年曾置新井縣,三國時期是閬中至成都古驛道上的重鎮、宋“陳氏三狀元”故里,至今仍保留大量文物古蹟和遺址,曾是有名的鹽滷中心。大革命時期是蘇維埃政府所在地,解放後一直是大橋片區十萬人民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心
文化歷史根據歷史資料記載,在南部縣大橋鎮境內有多處著名的名勝古蹟,因時間推移和世代變遷大多已被損毀,只留下美麗的傳說和神奇的故事。下面將現存名勝古蹟和相關民間傳說作如下簡要介紹。
1、古新井縣址古新井縣址位於大橋場上,原舊址已不復存在。其舊址建於盛稱“三山五嶽”之間,即:逍遙觀、金魚山、火盆山和正東面依東山、正南面翠屏山、正西面老君山、正北面四面山、中間看爬子山。一條清溪水流湍激,映左右,此溪為轉轉河。可稱四圍是綠色天然屏障環抱湧泉,千轉百回流向東海。
2、漱玉岩漱玉岩位於大橋場東南角書岩灣,現鎮政府後側,屬天然石窟,長二十餘米,深4-6米,高3米左右。相傳是“陳氏三狀元”之母馮氏教子之處,有“頭懸樑、錐刺股”之說,為子苦學奮進之絕法。後陳氏三子相繼升任“兩宰一相”等要職。現石窟內保存有清道光年間,南部李澍靖石匠在石室頂面上刻有“漱玉岩”三字,同時在石室頂面平整處有一月形突起,左右兩孔相通的小孔,就是陳氏三狀元仿效蘇秦讀書的歷史見證。還刻有“詠石筍”的七律詩和詩人黃登禮、楊異悚等的題詞。洞內還有泉眼終年叮咚下滴,如明珠擊玉盤之妙響。
3、思鄉井思鄉井位於書岩灣漱玉岩前200米處有一井,乃連山石鑿成,深十餘米,由山岩石縫滲出的泉水集成,井水常年清澈如鏡,其味甘美。相傳宋代連出了“陳氏三狀元”之後,皇帝宣其母馮氏上京受封,後不久馮氏請求歸故里,問其由,乃是思念家鄉井水,故賜名思鄉井,後為王姓居此,常飲此井水,健康長壽,此地高齡人代代皆多,大多是八九十歲,上五代人中有活到106歲的高壽,個個高大魁偉。
4、瑞筍灣瑞筍灣位於大橋場東北角500米處,又名松樹坪,陳氏三狀元祖堂前有石筍三根,高兩米多,形如竹筍。據傳,本地風水先生曾說“三筍對三峰、此地出三公”。後來陳氏三狀元的面世,正應此說。
5、瑞筍灣豪宅瑞筍灣豪宅又稱黌廟子祠堂,是王姓宗族於清乾45年建成,民國初年當地紳士王文忠的府邸,分內外上中下三層院落,全是雕樑畫棟,石條襯砌牆面,刊刻各類花紋和人物圖文,如《三娘教子》、《王桂聯芳》、《刺目幼學》、《丁郎刻木》等,富麗堂皇,讓人讚嘆不已。解放後,在院內辦學堂五十多年,現保存完好,是現今保存較完整的一處古建築。
6、佛爾岩石像佛爾岩石像位於大橋場西北角的金魚山腳下,建在一石山夾之中,形同削壁,雖是小廟一座,但廟中二三十尊石像全是連山石鑿刻而成,形象如真人般高,面目猙獰,張牙舞爪,栩栩如生,令人望而生畏。廟外側一巨石,既作牆又作柱,堂上立九根短柱,有九柱一磉礅之傳說。
7、金魚山三陳公園金魚山三陳公園是近年建成的一處供集鎮居民和外來遊客觀光玩樂之地,占地面積12000㎡,建築面積有500平方米。建有“三陳祠”、“將相堂”、遊樂園、滑冰場以及民眾休閒場所等設施,金魚山公園內交通便道四通八達,各種花草樹木鬱鬱蔥蔥,四季常青。
8、金魚橋和豇豆樹金魚橋位於大橋場中心小河溝上,南北方向橫跨長10米、寬2米、高4米,兩邊石欄高80公分,橋旁10餘米外有古名樹—豇豆樹,高15米,直徑80厘米,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生長茂盛,所結豇豆甚多,每根長50—80厘米,但不能食用。上世紀九十年代,由於未很好保護,被建造房屋者擠占地盤枯萎而亡,留得小樹一株,移至金魚山。據傳,此處在北宋時三陳狀元之長陳堯咨守荊門回家過新井城內橋,其母馮氏責其“不務仁化”,杖擊佩之金魚墜落橋下,此橋由此改名金魚橋。
大橋鎮幅員面積36平方公里,下轄15個村,1個居委會,110個社,總人口1800餘人,耕地面積1400畝。集鎮人口5600人,其中非農戶口3600人,個體工商戶1200戶,全鎮工農業生產總值5600萬元,鄉鎮企業生產總值2800萬元,實現利稅60萬元,財政稅收2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00元。
(一)常規農業穩步推進。該鎮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鎮,常規農業生產是該鎮經濟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年產小麥950噸,水稻1900噸,玉米1200噸,油菜850噸,花生400噸;年出欄生豬1.4萬頭,小家禽2.2萬隻。
(二)產業結構調整穩中求快。近年來該鎮按照“保大棗、興蠶桑,重點打造核桃品牌”的思路進行產業結構調整。2000年該鎮沿大升公路線栽植大棗2500畝,形成8公里大棗長廊,目前已順利投產,可年產大棗750噸,大橋大棗以脆、香、甜、水分充足等優點,享譽市內外。2007年新建一步成園3000畝,目前桑樹長勢良好,可望今冬嫁接明春投產,可實現年發蠶種5000張,產繭17.5萬公斤。省林科院在該鎮10、15村實施“林業廳長”工程,建起了優質核桃實驗基地500畝,核桃高稼實驗成功,今年已初步投產,可望成為川東北核桃穗條供應基地。
(三)基礎設施完善。投資5萬元維修改造老觀斗渠,和馬槽溝農渠(新建和維修山平塘和蓄水池35口),確保該鎮水稻滿栽滿插,投資250萬元,建人畜飲水衛生井310口,蓄水池35口,集中供水站10座。配套設施齊全,保證了人人吃上自來水,告別了過去挑水、背水、拉水的歷史。充分把握“村通道路”工程有利契機。該鎮10個村投資1500萬元,建起46公里水泥路,改變了該鎮人民“雨天一腳泥,晴天一身灰”的落後面貌。為了豐富人民文化,豐富和宣傳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該鎮投資55萬元,村村安通廣播和電視信號。
(四)鄉鎮企業成效顯著。胡氏豆瓣享譽省“”內外,2003年註冊了“福記醬園”商標,在全市優質農產品展銷會上,榮獲“建市十周年商品展銷會最暢銷產品”獎,2004年縣銷委授予“十佳消費者喜愛商品”稱號。2007年胡氏豆瓣參加了“西博會”展銷,很受廣消費者的歡迎。胡氏豆瓣,以胡氏家族胡云柏為龍頭,年產豆瓣80噸。
(五)發展中的省級試點小集鎮。2000年該鎮順利通過了省級試點小集鎮的申報、驗收工作。近年來,相繼整治桂花街、文廟街、禹王街、沿河街、新井街和金魚街6條街道,總長4000餘米,硬化面積4萬平方米。擴展新區2平方公里,建漱玉街、三元街、龍泉街、龍王街新街4條,總長2500米,硬化面積6萬平方米。新老街道綠化、亮化基本達標。共建路燈250盞,綠化面積3000平方米。投資200萬元,建起了“狀元” 休閒娛樂廣場,為集鎮居、休閒娛樂提供場所。投資300萬元建起了“西河飲水工程”,供水量達3000噸/日,可供5萬人生活和工礦企業用水。2003年招商引資10萬元建起了桂花街農貿市場,結束了多年以來以街代市的歷史。天燃氣、電信、有線電視網路(醫療衛生、中國人壽、財保、農行、信用社)等企業積極入駐該鎮,為集鎮居民生產生活提供了方便。
陳氏三狀元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大橋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早在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新井縣就建址於大橋場東側。唐未,任新井縣令的陳翔就是陳氏三狀元的祖父。陳氏祖籍河北(今河北省安平縣),據《陳氏族譜》載:“陳氏自唐有德公其後入蜀,居閬州西水等處。唐未,陳翔為新井令,因家焉。”陳翔之子陳省華有三個兒子,即陳堯叟、陳堯佐、陳堯咨。北宋初年,三子相繼中進士,堯叟、堯咨考中狀元(南部俗稱三狀元),大橋鎮因此而聞名當世。古老的新井縣於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併入南部縣,因“三陳”狀元事,留下了不少佳話和古蹟。
陳堯叟陳堯叟(961-1071)字唐夫,(今四川南部縣大橋鎮)人,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狀元,後累官至宰相。
陳堯叟29歲中狀元,受到太宗皇帝的召見。陳堯叟器宇軒昂,舉止大方得體,回答皇上垂詢時口齒清晰,辭意暢達。皇上很高興,問左右的大臣們:"這個年青人是誰的兒子?"王沔回答說:"他是樓煩縣縣令陳省華的兒子。"太宗於是召陳省華進京陛見,覺得陳省華是個人才,就委任陳省華做了太子允中。
第二年四月,太宗皇帝在同一天提升陳省華、陳堯叟父子任秘書丞,並同賜緋袍以示恩寵。秘書丞雖不是很高的官,但父子同日升同樣的官,受同樣的恩賜,確實是曠代殊榮,所以千餘年來一直被人們傳為佳話。
陳堯叟31歲時作了廣南西路轉運使。廣南西路在今廣西一帶,宋時還是落後閉塞的地方。這裡氣候炎熱,山上石多樹少,夏季勞作行走極易中暑。那裡的人又不知道打井,飲水一是靠下雨時的積水,二是到河溝取用,很不衛生。幾年後,到處的荒山都綠化了,各地都鑿建了水井,既改善了氣候,又保持了水土,人們飲用井水,也減少了疾病。
陳堯叟還叫人們在大路旁邊每隔二三十里就修一座亭舍,供來往的人們避雨、休息,夏天,亭里還設有盛茶水的缸,有飲用的碗勺,茶水由附近的村民輪流供給。這項措施,極大地方便了來往的行人、客商。
當時嶺南風氣未開化,人們有了病只知道向神靈祈禱。陳堯叟勸導人們有了病一定要求醫服藥,他還蒐集了一些嶺南常見病的驗方,刻在石上立於道旁,使之廣泛傳播。後來那裡的人們有了病都知道用藥療疾,許許多多的人因此而得救了。
廣南西路南邊是交趾,交趾即今越南北部。當時宋朝一些殺人放火搶劫犯了滔天大罪的人逃到交趾,交趾王黎桓把這些人收留下來,讓他們作海盜經常到宋的邊境騷擾。宋朝官員也就將交趾國逃來的罪犯隱匿起來,讓他們去交趾邊境騷擾。陳堯叟認為這樣對兩國都不利,他責成地方官將交趾逃到宋朝境內的罪犯全都遣送回交趾。交趾王黎桓受到感動,把宋朝逃到交趾的罪犯也全都抓起來遣送回宋。於是雙方邊境都安寧了,宋和交趾的關係也和睦友好起來。
陳堯叟52歲時,由諫議大夫、樞密使升任宰相。他任宰相後,認真研究和分析了當時的社會情況,提出了許多利國利民的主張。北宋時期官僚機構十分龐大,機構重疊、人浮於事,繁文縟節甚多,辦事效率很低,而在位者多庸碌之輩。因此,陳堯叟向朝廷建議"裁冗官、去繁文、決滯務、啟優士"。他還主張因地制宜發展生產,強國富民。在他的推動下,這些主張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實施。
陳堯叟晚年患腳疾,行走困難,因此他請求辭去宰相職務,真宗皇帝沒有同意。陳堯叟告假在家養病,真宗皇帝車駕親臨其府第探視。後來陳堯叟又懇切地請求辭職,皇上這才同意了,讓他到河陽作通判。他出京之前,坐著小轎前去向皇帝辭行。皇上特許他的小轎一直抬到便殿,又讓他的兒子把他扶到皇上近前,並叫他不要下拜,還賜他坐著談話。這些都是非常的恩寵,平時連皇親都得不到。
陳堯叟卒後,皇上特為之輟朝二日,加贈待中官銜,賜諡號"文忠"。
陳堯叟能文善詩,著有《請盟錄》三集二十卷,惜己不傳。
陳堯佐(963-1044)字希元,號知餘子,(今四川南部縣大橋鎮)人,宋仁宗時官至宰相。
陳堯佐小時候就非常聰慧。在他還沒有開始讀書的時候,父親就教哥哥陳堯叟讀書了。往往陳堯叟還沒有讀熟,而站在旁邊聽的陳堯佐卻己背熟了。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26歲的陳堯佐就中了進士,比他哥哥陳堯叟還早登一年。
宋真宗即位後,表示要廣開言路,一再下詔求直言,陳堯佐於上上書指摘時弊,他所批評的,許多涉及到皇帝、皇室,這是作為臣子很少有人敢講的。陳堯佐因此獲咎,被貶至潮州任通判。
潮州地處嶺南,宋時還是偏遠蠻荒之地,文化落後,民俗鄙陋。陳堯佐到了潮州,認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使這裡的民眾得到開化,而要開化這裡的民眾,首要的工作是傳播文化。於是,他籌備修建了孔子廟、韓愈祠堂,宣傳學習文化的重要性,並在各地開辦了一些學校,又不辭勞苦地動員民間有供給能力的家庭把孩子送到學堂讀書。通過陳堯佐的努力,潮州的文化事業比以前有了很大的發展。
潮州鱷魚為害,唐代己有之。韓愈寫了一篇《祭鱷魚文》,譴責和警告鱷魚,並限期讓其離開潮州。據說鱷魚還真的被韓愈嚇住了,率其同類離開了潮州。
到了宋朝,潮州的鱷魚為害又嚴重起來,而潮州的官民都以鱷魚為神物,不敢冒犯。陳堯佐決心破除這個迷信,他組織了一批精壯之士,用強弩毒矢射殺了許多鱷魚,而且還用鐵網捕捉到了幾頭巨鱷。陳堯佐讓人將巨鱷拖到潮州城內,當著眾百姓殺之。至此,潮州鱷魚之患得除。
陳堯佐算得上治水專家,他一生多次治水都取得了顯著成績。
錢塘江潮水為患,歷來的防禦方法是編竹籠,在籠中裝石塊壘成堤來阻擋潮水。可是竹籠幾年時間就壞了,石塊就散了,堤也就垮了,當時的錢塘堤是"頻壞頻修"。陳堯佐認為這樣築堤,不但難以防患,反面足以困民。通過研究,他提出了以薪土易竹石的築堤方案。陳堯佐認為,石塊雖堅硬,但不能緊密結合,竹籠壞則石塊散,而用泥土築堤,土能緊密結合,再植上樹、草,能起到護堤作用。但朝中執政大臣卻認為這是擅改舊規,不肯採納,而仍用老辦法籠石築堤,修了幾年都修不成,最後只好採用陳堯佐的建議,堤很快就修好了。錢塘一帶的百姓很感激陳堯佐,為他建立了祠堂,繪了他的像,加以供奉。
陳堯佐57歲時,太夫人馮氏病故,照常規陳氏兄弟均應為母親守三年的孝。但第二年三司使李士衡就向朝廷建議:"現在滑州正準備修河堤,陳堯佐素來善於治水,希望委派他去專門負責這項工作。"於是皇上特下詔書,讓陳堯佐免去為母守孝,去任滑州知府。這種情況是很特殊、極少有的,表明了朝廷對他的特別信任和倚重。
治理滑州水患的工程完成得非常好,皇上特頒諭旨予以嘉獎。陳堯佐在滑州修的河堤,被人們稱為"陳公堤",在滑州創造的木龍護堤法,直到清代還在使用。
陳堯佐任壽州知府時,壽州大饑荒。陳堯佐一方面向朝廷報告災情,請求減免賦稅和開倉賑災,一方面把自己的薪俸捐出來,買米煮粥救災民。在他的帶動下,壽州地方的官員和富裕之家,都紛紛拿出糧食來救災,使數萬災民存活了下來。
在任河東路轉運使時,他見這一帶(今山西)土地貧瘠,出產不豐,許多人都靠開採煤鐵為生,而當時煤炭和鐵礦的稅都是很重的,人民的生活十分困難。陳堯佐就上奏朝廷,請求免除煤稅,減輕鐵稅,朝廷批准了。這樣,公煤鐵兩項一年就少徵收數十萬兩銀錢的稅。
陳堯佐在任河東轉運使和河北轉運使時,發動民眾開鑿了澤州、懷州一帶的太行山道路,把太行山險要地區的道路互相連結起來了,不但有利於國家調運物資,也方便了民間交往、運輸、生產。
陳堯佐67歲時,任參知政事,即副宰相,75歲時,被宋仁宗用為宰相。
陳堯佐為人寬厚,為政清簡,生活節儉樸素。家裡有什麼器物損壞了就叫人修補,他說:"器物一有損壞就要修補,不要待到損壞嚴重或物件不全時只好扔掉。"
陳堯佐卒後,朝廷加贈他司空兼待中官銜,賜諡號"文惠"。
陳堯佐政事之餘,勤於著述,有文集30卷,還參與編撰《三朝國史》《真宗實錄》各150卷。可惜他的詩文大多亡佚。
陳堯咨(970-1034)字嘉謨,新井人(今四川南部縣大橋鎮)人,宋真宗鹹平三年(1000年)狀元,後累官至翰林學士兼龍圖閣學士、右諫議大夫。
陳堯咨和兩個哥哥陳堯叟、陳堯佐一樣,從小就受到父親和母親良好而嚴格的教育。不知怎的,他兩個哥哥一直都受到人們的交口稱讚,惟獨他年青時毛病不少。
歐陽修在《賣油翁》一文中,曾記述了這樣一件事。
有一天,陳堯咨在家中的靶場上射箭,十有八九都射中靶上紅心。圍觀的人們不斷喝彩叫好,只有一個老頭略微點了點頭。陳堯咨問老頭兒:"你認為我的射箭技術不高明嗎?"老頭說:"這沒什麼,只不過手熟而己。"陳堯咨一下變了臉色,怒沖沖地說:"你怎么敢輕視我的射箭技術!"老頭說:"請你看我往葫蘆里倒油。"原來老頭是賣油的,他拿了個葫蘆放在地上,用一枚小錢蓋在葫蘆口上,然後用勺子從油簍中舀出油來,將油慢慢地從錢孔中倒入葫蘆里,一勺油倒完了,錢孔周圍一點沒沾油。圍觀的人和陳堯咨都看得目瞪口呆,老頭卻笑了笑說:"這也沒什麼,只不過手熟而己。"
這件事對陳堯咨是一個教訓,從此不再那樣驕傲自大。31歲那年,他也秋闈大捷,高中狀元。
陳堯咨為官不久,就犯了一次嚴重錯誤。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陳堯咨當了考進士的考官。他的朋友三司使劉師道的弟弟劉幾道也在這年參加考試,劉師道來找陳堯咨幫他弟弟考中,陳堯咨竟糊塗地同意了。他們商量的作弊方式是讓劉幾道在試卷中作一個秘密記號,誰知事情暴露了,陳堯咨因此獲罪貶官。
陳堯咨作荊南知府任滿回家後,其母馮太夫人問他:"你在荊南作知府,有些什麼政績呀?"陳堯咨說:"荊南來往的官員很多,經常都有宴會迎來送往。我常在宴會上表演我的射箭技術讓客人們欣賞,客人們沒有不佩服我的神箭的。"其母生氣地說:"你作官不勤政愛民,卻專愛炫耀你的什麼神箭,這符合你父親的教導嗎?"馮太夫人越說越氣,舉起捌杖朝陳堯咨打去,把陳堯咨佩戴的金魚也擊碎了。
通過這些教訓,陳堯咨有了很在的轉變,後來作了很多對國家對人民有益的事。
陳堯咨曾在吏部任職,吏部是負責考核官員政績,確定官吏升降的部門。有些地方官員有政績有才能,而地位較低,朝中又沒有靠山,這樣的人很難有升遷的機會。陳堯咨卻注意發現這些人才,並把他們向朝廷推薦,不少這樣的人因陳堯咨的推薦而得到了提拔。
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年),皇上又派陳堯咨參加閱進士考試的試卷。天禧三年,有人揭發錢惟寅對官員的考核不公正,皇上又命陳堯咨參與審查錢惟寅的考核情況。從以上事情看來,陳堯咨確實改正了錯誤,做到了嚴格執法,公正無私了。
陳堯咨能文能武,所以朝廷幾次派他擔任軍事長官。他在知永興軍府時,做過一件大好事,就"導龍首渠水入城以給民用"。永興府治所即今西安,那永興一帶儘是鹽鹼地,地下水不適合飲用,陳堯咨組織軍民把龍首渠的水引進城中,解決了人民的吃水問題。這件事做得很好,皇上下詔書予以嘉獎。
長安有許多貴族子弟,仗著祖輩有國而橫行霸道,地方官把他們沒奈何,陳堯咨決心懲治他們。陳堯咨有個老朋友的兒子尤其驕縱不法,有一天,這個花花太歲到了陳堯咨府上,陳堯咨先是很客氣地接待了他,然後板起臉來嚴厲地說:"你這樣胡作非為終究是不會有好結果的。我和你父親就像親兄弟一樣,今天我要代替他教訓你。"於是把他狠狠責打了一頓,長安貴族子弟都被震懾住了,也規矩了許多。
陳堯咨晚年,被派往天雄作軍事長官。天雄是北宋邊防重地,緊靠遼邦。陳堯咨到了那裡,只見城牆多年未修葺,己有損壞,城防設施及武器也破舊不堪。他認為北方有強敵,這樣大意是非常危險的,於是把這些一一加以修葺、整治、完善,大大加強了邊防力量。
陳堯咨卒後,朝廷加贈他太尉官銜,賜諡號"康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