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俗名
Ostrichgoby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形態特徵
第一背鰭:Ⅵ;第二背鰭:Ⅰ,9;臀鰭:Ⅰ,7~8;胸鰭:17~19。縱列鱗22~25;背鰭前鱗6~7。身體延長,前部圓筒型、後部側扁,標準體長為魚體高的4倍,呈現鈍圓狀。頭平扁,頭寬大於頭高。上頜、頰部具有肉質皮瓣構造數個。第一背鰭稍高於第二背鰭,第一背鰭第二根鰭棘稍延長呈絲;尾鰭圓形,長度僅等於或稍大於頭長;胸鰭末端延伸超過臀鰭基部;腹鰭短,相連癒合成吸盤狀。體上部呈淡棕色,下部淺色;身體上具有很多白色、棕色斑點;頭上的肉須暗棕色。第一及第二背鰭有著波浪狀棕色斜紋,棕色斜紋比亮處寬;胸鰭暗褐色,具多條白色點狀橫紋;尾鰭具波浪狀橫紋。(林上智、林沛立編寫2012/10)棲所生態
生活在熱帶沿岸岩礁或珊瑚礁區礁沙底質的暖水性小型底層魚類。雜食性,以藻類及底棲生物為食。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海域,西起紅海,東至美屬薩摩亞,北至台灣、關島等。台灣分布於南部海域。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不具漁業價值。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八
鰕虎是少數所含魚種數超過一千種以上之魚科。體型均很小,少有超過10公分者;其中微鰕虎魚屬(Trimmaton)更是世界上記錄到最小之魚,體長很少超過12-15mm。其生態棲所,隨種類不同而多變,從溪流、河口、砂岸、岩岸至珊瑚礁區均有;且大部分屬底棲性。本期是盤點一小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