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塘鱧

烏塘鱧

烏塘鱧,鱸形目硬骨魚,又稱汶魚、虎、塗魚。屬硬骨魚綱、鱸形目、塘鱧科、烏塘鱧屬。學名Bostrichthys sinensis (Lacepede)。近內海暖水性珍貴食用魚類。分布於印度洋北部沿岸、東至太平洋美拉尼西亞和玻里尼西亞, 北至日本、斯里蘭卡、印度、泰國、菲律賓、台灣島以及中國南海、東海等海域。根據中華烏塘鱧的生活習性和繁殖特點, 利用現代科學技術, 人工繁殖、飼養的生產過程。中華烏塘鱧棲息於近海內灣, 具有生長快、適應性強、肉質細嫩和營養價值高等優點, 是沿海發展魚類養殖較理想的品種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烏塘鱧烏塘鱧
烏塘鱧(Bostrichthys sinensis)屬鱸形目,鰕虎魚亞目,塘鱧科,烏塘鱧屬。俗稱:文魚。英文名:Chinese black sleeper 。

特徵

體長,粗壯,前部近

烏塘鱧烏塘鱧
圓筒形,後部側扁。頭頗寬大,略平扁,吻寬圓。口闊大,端位,略斜,下頜稍突出,向後延至眼後緣的垂直下方。牙齒絨毛狀,大小一致;上下頜各有10行左右;犁骨齒呈一半橢圓形分布。前鼻孔的鼻管細長,懸垂於上唇,後鼻管粗長。前鰓蓋骨後緣無硬棘。全身被細小鱗片,在吻部和頭頂或多或少退化,頰部鱗非常細小;全身鱗片排列不整齊,尾柄處之鱗最大。背鰭2個,相距頗遠;胸鰭大,圓形;腹鰭胸位,左右分離;尾鰭圓。體黑褐色,腹面淡。體上方有12條隱約可辨之暗褐色橫斜紋;尾鰭基底上端有1黑色大眼狀斑,斑周為白色。第一背鰭中部有1較窄的淡色縱帶,基底有1寬暗褐色斑帶;第二背鰭有暗色縱帶4條。尾鰭靠近基部有3-4條橫紋;背鰭、臀鰭和尾鰭的邊緣均具白邊;胸鰭灰黑色,腹鰭灰黃色
棲居於近海河口鹹淡水,可進入淡水中,以小蝦為主食,也食小魚及水生昆蟲等。分布於東南沿海各江河中下游及河口。個體不大,常見個體體長為10-15厘米。

營養價值

烏塘鱧是高蛋白低脂

烏塘鱧燉嫩豆腐烏塘鱧燉嫩豆腐
肪的名貴食用魚類,不但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而且高蛋白、低脂肪、肥而不膩、鮮而不腥,是江浙廣各地和港澳台地區的名貴高檔食用魚類之一,向來受到廣大食客和港澳客商的青睞。

其營養豐富,肉味鮮美、細嫩,味美可口,是宴席佳肴,也是優良滋補食品,民間有將中華烏塘鱧給病人手術後食用的習慣,能加速傷口癒合的使用,剖腹產婦及開刀手術者最宜適用。還可舒筋強骨,益助嬰兒學步行走。

烏魚食法多樣,既可清蒸、煎炸、油浸,也可用來煲湯。無論那種吃法,均鮮美可口,是宴席和佐膳佳肴。如清蒸而食,最能領略烏魚的原味;而"油浸烏魚"則是一道中國傳統名菜,它以100℃以上的油溫將烏魚浸熟,吃來香滑味鮮。至於用較大的烏魚起肉炒烏魚球,也是上品海鮮菜餚。如將它做成烏魚湯,更是湯味鮮美。另據記載,烏魚還具有食療功效,用紅棗煲烏魚(留膽)食用,具有滋陰、補血、化痰之功效;用烏魚(留膽)和元蔥、豆腐煮湯,不僅湯味鮮美好吃,而且能清熱、潤肺、明目及養顏,因而頗受人們歡迎。

養殖技術

一、池塘條件成魚池以

烏塘鱧養殖烏塘鱧養殖
面積為350——700平方米、水深1.5米左右比較適宜。面積過小水質變化大,對魚的生長不利。面積過大容易造成吃食不均勻,個體差異大,個體小的魚往往因體質較弱,容易得病,導致成活率低,效益差。地基要堅實,池塘周圍插圍一層聚乙烯網片防逃。池底土質以砂壤或硬底為好,減少烏塘鱧挖洞造穴。池底四周深水處排放一些口小肚大的瓦壇,供魚棲息。在地塘四周每500平方米水面設8-10個以竹材編織而成的食台,食台直徑50厘米、高20厘米,吊離池底約20厘米。成魚池要求水溫13——32℃,鹽度0.8%——1.6%,pH值8.0——9.0,透明度30——50厘米,溶解氧4毫克/升以上,氨態氮0.3毫克/升以下。
二、魚种放養成魚池在魚种放養前需經嚴格清理和藥物消毒。魚種的放養密度根據魚池條件而定,排灌方便、水質好、面積合適,水較深的精養地每平方米放養體長為3——5厘米的魚種5——6尾;池塘條件差、面積大的,每平方米放養3-4尾。多為單養,也可配養部分大規格的羅非魚、鯔魚等以調節水質的肥度。
三、飼料的投餵主要投餵切碎的新鮮小雜魚蝦、蟹類、貝類等,以蟹類為佳。每天投餵1——2次,日投餵量約為魚體重的8%——10%,應根據具體情況隨時調節。
四、日常管理措施烏塘鱧是肉食性魚類,由於投餵大量新鮮的動物性飼料,池水很容易變肥,所以最好能每天換水一次,換水量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使水的透明度保持在30——50厘米之間。每天檢查魚的吃食情況,控制投餵量,避免剩料過多污染水質。每15天左右每立方米水體用30-35克生石灰全池設灑一次以改善水質,增加水中鈣質,穩定地水的pH值;同時,每月向池中沒灑1-2次的光合細菌(每立方米水體20——30毫升),能有效控制水中氨態氮濃度的升高,防止池水污染敗壞,防止疾病的發生和流行。
五、疾病防治1、腸炎病:病魚肛門紅腫、突出,腸管發炎充血,腸內物稀,淡黃色,有的為紅色。治療:(1)每千克飼料加呋喃唑酮8片(每片0.1克),連餵3——5天。(2)每千克飼料加氯黴素10片(每片0.25克),連餵3-5天。(3)投餵磺胺脒藥餌,每50千克魚第一天餵5克,第二天起減半,連餵6——7天。2、赤皮病:病魚體表、鰭條、尾部等處潰瘍,病灶形狀不一,有圓形、橢圓形或成不規則形狀,紅色,嚴重時為灰白色,潰爛處可見骨頭。防治:(1)1-2毫克/升高錳酸鉀水浴1-2分鐘,並在患處塗抹紅黴素,一般5——7天可愈。(2)1-2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潑灑,每天一次,連續3天。(3)0.3毫克/升三氯異氰尿酸全池潑灑。3、魚虱病:病魚焦燥不安,生長受阻。防治:0.3毫克/升敵百蟲全地潑灑即可。4、蛭類:魚體被蛭類寄生後,寄生部位可引起穿孔、腐爛,並因失血過多造成失血性貧血,最後死亡。但由於蛭類抗藥性強,只能在清塘時以生石灰殺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