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俗名
Frillgoby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形態特徵
第一背鰭:Ⅶ;第二背鰭:Ⅰ/9~10;腹鰭:Ⅰ/5;臀鰭:Ⅰ/8~9;胸鰭:21~22。縱列鱗33;橫列鱗11。體延長,前部圓筒形,後部側扁。標準體長約為魚體高的6倍。頭長約為眼間距的4倍。頭部稍平扁。眼間距等於或大於眼徑,為此魚最大的特徵。鰓蓋骨上方有3個感覺孔(H',K',L')其中H',K'兩孔相分離。尾鰭圓形;腹鰭相連癒合成吸盤狀,末端不會延伸至肛門。體呈棕色,身體具有沿著鱗片列的暗色縱紋,但無任何斑塊或斑駁。(林沛立編寫2012/10)棲所生態
暖水性底層小型魚類。雜食性,以藻類及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地理分布
分布於中西太平洋區海域:包括台灣、日本、印度支那、菲律賓、印尼、巴布亞紐幾內亞、斐濟與澳洲北部。台灣發現於東北部海域。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不具漁業價值。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八
鰕虎是少數所含魚種數超過一千種以上之魚科。體型均很小,少有超過10公分者;其中微鰕虎魚屬(Trimmaton)更是世界上記錄到最小之魚,體長很少超過12-15mm。其生態棲所,隨種類不同而多變,從溪流、河口、砂岸、岩岸至珊瑚礁區均有;且大部分屬底棲性。本期是盤點一小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