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文昌廟是州城內中心文物景點,它西接西門城樓城牆、洗馬池舊址、象牙山烈士塔、葉挺囚居舊址;南接南門古城樓城牆及武聖宮、巴王墓遺址;東與五峰連珠塔隔清江相望,清江自祠下瑞獅崖蜿蜓而過,與柿子壩三義宮、薛家巷、四維街、中山路等古色古香的街巷民居相映成趣;北與白衣庵、問月亭遺址遙遙相望,從而構成了以文昌廟為中心的老城文物分布網路。藏語稱“尤拉康”,始建於明代後期(1590-1600年之間),位於縣城西部6公里處河西鄉下排村西側山坪台根,北距黃河1000米,廟宇建築依山傍水,坐西朝東,居高臨下,可望貴德三河風米。廟前暖泉河縈繞北流,又有下排、格爾加、劉屯等村社莊院、農田、樹林為屏。結構
正門為牌坊式,出檐飛角,飾以人物、山水、花草。石門框上則雕刻吼獅雲龍,整個門牆富麗堂皇,為祠中建築的精華。祠內分前中後三進,前為天井,中為卷廳,後為正殿。天井中原有戲台,是演唱鄂西地方戲--南戲的主要場所之一。卷廳為木構建築,高4.5米,進深7.5米,有圓柱8根頂撐屋面。正殿又名桂香殿,高10米,進深8.5米,以24根圓柱頂撐屋面。枋間襯體及石柱礎上雕刻麒麟、鬥獸等動物及蓮花、棋、琴、書、畫等圖案,線條簡潔流暢。歷史
文昌廟又名文昌宮、文昌祠,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恩施市解放路103號鰲脊山頂。為清代佛教建築。文昌宮,位於詔安縣南詔鎮縣前街燕段。始建於明嘉靖七年(1528年),原址為漳潮巡檢司,清同治四年(1865年)毀。同治十年(1871年)知縣羅運端決定將原設於文廟旁的文昌祠移祀於此,就巡檢司廢址改建,三年後竣工,命名文昌宮。
宮坐北朝南,占地1190平方米,由門樓、拜亭、正殿和後樓組成。正殿祀文昌,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石質梭柱。後樓供魁星。1991年曾再次維修。
該廟遐邇聞名,史書多有記載,《安多政教史》云:“貴德地區地方神的神廟,位於日安德吉溝的溝口,這座廟的後山,遠看象個寶座,所以被稱為‘赤尕’寶座台。”民國時期編修的《貴德縣誌稿》載:“文昌廟,在城西十二里古邊牆外,依山傍嶺,河流縈繞,漢藏信仰,士民供奉,每逢朔望,香菸甚盛,有事祈禱,靈驗顯著,久為漢藏祈福消災之所。……”又據1962年朱輯吾編《貴德縣續志稿》(油印簡本修改稿)記載:“貴德距城西四十里,舊有文昌廟,創自前明。……清同治六年(1867年)悉遭焚毀,……同知十三年(1874年)開始重修,光緒二年(1876年)落成矣。”相傳重修時,動工之前所備木料被洪水沖至今址堆積,故修建於此。原建築分3個平台,以階梯而建,其規模雖小,卻金碧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