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環保工程包括兩方面的重要內容:一是強力淨化社會文化環境,一是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健康的文化產品和優質的文化服務。
實施機制
強力淨化社會文化環境包括加大網咖管理力度,進一步淨化網路環境,加強對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的約束和規範,淨化螢屏聲頻,推動綠色上網軟體的開發套用。後者包括研究落實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設施對未成年人免費開放的經費保障機制,就發揮公益性文化設施的社會教育功能、落實免費開放工作進行試點;研究制定未成年人文化產品的稅收政策,在一定期限內對未成年人文化產品的創作生產和運營給予一些優惠;組織開展少兒影視節目評比;加強公益性電子閱覽室的建設和管理;充分發揮校外活動場所的教育服務功能等等。就文化發展來說,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健康的文化產品和優質的文化服務更為重要。文化環保工程不僅是“今天工程”,更是“明天工程”。兒童教育專家孫雲曉將青少年成長的不良環境比喻成“沙塵暴”,“人是環境的產物,有什麼樣的成長環境就會有什麼樣的下一代。”他說,自然環境的保護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而文化環保常常容易被忽視。事實上,它不僅關係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也關係到我們整個國民精神的培育、社會風氣的淨化,關係到今天,更關係到未來。
“早些年曾經有過這樣的報導,某些刊物的主編從來不把自己編的報刊帶回家給自己的孩子讀,因為他們知道那些充斥版面的亂七八糟的東西,是文化糟粕,會毒害子女的心靈。”一位網友在某論壇中感慨地說,因此,他認為,今天倡導文化良知,打造文化環保工程,大有必要。
要“藍天”常青,要“碧水”常流
一份來自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統計資料表明,青少年犯罪總數已經占到了刑事犯罪總數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歲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總數的70%以上。“這是一組令人心驚膽戰的數字”,王小明說,“不良的社會文化環境、錯誤的教育方式、對人格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視,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誘因。”“青少年的成長本應是燦爛快樂、無憂無慮的,但是某些失去責任感的文化工作者為了蠅頭小利,不惜製造‘童年恐慌’和‘青春恐慌’,這是對未來的犯罪。”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學院陳奇佳說,“文化生態的污染往往是隱蔽的,受害者也未必自知,‘污染指標’難以確立,‘污染程度’難以量化,造成的損失也難以估計,社會環境本身也未必有足夠的自省。從某種意義上說,文化環保工程較之自然環境的整治難度要大得多,必須樹立全社會的參與意識、責任意識和督察意識。”
隨著文化產品的日益豐富,電視媒體和網際網路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越來越大。中央電視台少兒部主任王英說,“電視媒體和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給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帶來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從積極的方面說,有利於青少年思維方式的形成,培養了青少年的創造能力、創新觀念、創新思維。”
但是,應該看到,在電視和網路中面對各種低俗的動漫、影視、遊戲產品在文化市場的屢見不鮮,王英認為,電視和網路環境下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問題不容忽視,事關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和國家的長遠發展。從這種意義上說,文化環保工程是一件關於祖國未來建設的大事。
淨化文化環境
中央電視台青少節目中心主任余培俠是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的主要創辦者之一,30餘年來,他堅持用優秀健康的文藝產品為青少年建造一條“綠色通道”。他說,“中國是一個青少年大國,必須要為他們製造屬於他們的優秀文化產品,要用優秀文化產品哺育他們的成長。在這方面,責無旁貸。”他認為,“文化環保工程為文化工作者提出一把新的道德標尺、職業標尺。”“網路的開放性和方便性、內容的多樣性和廣泛性,為青少年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學習空間,大大拓寬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徑。”團中央網路影視中心副主任郝向宏說,“但是,應該看到,對網路的不正當的使用,不僅會傷害青少年的身體健康,更會引發青少年的各種心理疾病。網路的虛擬性還會使青少年對社會交往產生恐懼,減弱青少年對社會角色的獲得能力,導致他們社會思維的普遍失范,甚至是社會化的失敗。”
為了更好地推進文化環保工程,團中央正在開展中國青少年綠色網路行動,以期為廣大青少年創建一個“綠色網路、創意網路、和諧網路”的發展空間。
“文化環保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文藝評論家王強說,“它需要無數遠望明天、心懷責任的文化工作者參與其中。”他呼籲,那些以青少年為直接客群的文化傳播單位,應該以淨化文化傳播渠道、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努力開啟青少年的智慧,滋潤未成年人稚嫩的心靈,使他們的文化生存空間“藍天”常青,“碧水”常流。
出版環境
建設文化環保工程的首要問題,是確保中國文化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不僅需要良好的出版環境,而且需要良好的閱讀環境,要努力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建設良好的出版環境,實際上就是淨化出版物市場環境,要堅持不懈地封堵和查繳政治性非法出版物,要堅持不懈地掃除淫穢色情等文化垃圾,要堅持不懈地打擊侵權盜版出版物,要堅持不懈地查處和取締非法報刊,要堅持不懈地查處網上有害信息和侵權盜版行為。這五項內容正是“掃黃打非”的五項重點任務。隨著形勢變化,“掃黃打非”的外延不斷拓展,內涵不斷豐富,必須以科學發展觀來看待和認識“掃黃打非”的規律和特點。
建設良好的閱讀環境,則是遏制、消除毒害腐蝕人民精神的文化垃圾,保護人民民眾文化權益。今年初,中央領導同志對“掃黃打非”工作總結出五條基本經驗:一是始終堅持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下部署和行動,自覺地為大局服務;二是堅持屬地管理、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三是加強協調合作,各部門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四是堅持教育與懲處相結合,開展廣泛的輿論宣傳,加大行政執法和刑事打擊的力度;五是堅持把改革創新的精神貫穿到“掃黃打非”全過程,深入推進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不斷完善工作機制。
上述五條基本經驗和闡述的三條體會,不僅是開展“掃黃打非”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也是建設文化環保工程的重要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繼續探索和創新。
抓住重點
建設文化環保工程,將抓住以下幾個重點:
一是提高思想認識,將思想統一到中央的決策和要求上來,深刻領會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重要意義。二是把握好、貫徹好這次學習實踐活動的指導思想和要求,做到高舉一面旗幟、突出一個主題、圍繞一個總要求、明確三個著力點。
三是聯繫“掃黃打非”和出版物市場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解決辦法或途徑,主要是力求處理好“三個關係”,理順一個體制,建設好七大機制。
在處理好“三個關係”方面,首先,在處理“掃黃打非”與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的關係上,要堅決貫徹中辦發〔2008〕3號檔案《2008年“掃黃打非”行動方案》要求,黨委和政府要將“掃黃打非”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各級“掃黃打非”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作為第一責任人要切實擔負起領導責任,強化部署、協調、指導、督辦的職能,要始終將“掃黃打非”作為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的主要任務,要用“掃黃打非”的實際成果來檢驗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的成效。
其次,在處理“掃黃打非”與著作權管理的關係上,“掃黃打非”側重於對打擊侵權盜版工作作出總體部署,指導、協調、督辦各類侵權盜版案件,嚴厲打擊侵權盜版犯罪活動。
再次,在處理“掃黃打非”與文化、新聞出版業繁榮發展的關係上,立足於保障國家文化安全、保護民族產業發展、樹立中國政府良好形象,嚴厲打擊非法出版活動,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構建保護文化和新聞出版業繁榮發展的屏障,與著作權和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等有關部門一道,努力構建文化環保工程。
理順體制
在理順體制方面,針對出版物市場管理任務占到文化市場管理任務80%左右的實際,用1到2年的時間,儘快理順“掃黃打非”工作的體制,除個別省級“掃黃打非”辦設在省級黨委宣傳部門外,其他省級“掃黃打非”辦都應設在省級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參照中央編辦的做法,協調各地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儘快抓緊落實“掃黃打非”辦人員編制和機構。針對地市實行文化、廣電、新聞出版三局合一的新形勢,堅決貫徹中央關於文化執法在基層的要求,做到“掃黃打非”和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兩塊牌子,一套人馬”。
在建設七大機制方面,主要是進一步完善信息預警機制、聯合工作機制、跨地區聯合辦案機制、重大事件緊急應對機制、出版物市場監管機制、督辦考核獎懲機制、群防群治和輿論監督機制。特別是出版物市場監管機制,要作為完善機制建設的重中之重,並確保發揮長效監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