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戴有山的新作《文化戰爭》是對中國文化最深刻的剖析,對世界文化博弈最清晰的揭示,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有力的文化佐證。
《文化戰爭》,得文化者得天下。漫漫歷史長河,古希臘、古羅馬、兩河流域的文明都中斷或消失了,唯有中華文明生生不息,即使中原土地被一些遊牧民族征服,大規模的武力入侵最終也以入侵者的文化同化而告終,中華文化綿延至今的生命源頭在哪裡?中華武術、漢字、醫藥、茶文化對世界文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作者以厚重又不乏細膩的筆觸,追本溯源,對中國文化的歷史內涵和輝煌成就進行了系統梳理,對中華文化在各個歷史階段對世界文明進程所產生的積極影響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對中外文化在發展歷程、制度演變、哲學精神、宗教差異、對經濟的作用、文學差別、藝術的不同表現、教育傳統、科技進步、民俗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對比闡述,帶領我們撥開重重歷史迷霧,審視和反思表象背後的脈動與潛流。
所有的歷史觀照都源自現實關切,對傳統文化資源梳理和盤整是為了更好地圓今日之民族復興夢想。鴉片戰爭的堅船利炮打破了綿延數千年的文明傳承脈絡,在近現代“救亡壓倒啟蒙”的大歷史語境下,我們的文化重建並未跟上邁向現代化的經濟社會發展步伐,不僅源自海洋文明的西方文化開始一步步滲入我國,毗鄰的韓國日本文化也通過娛樂、飲食、網路、節日、語言、建築等載體不斷輸入,傳統文化斷裂之下失聲失語,難以抵擋外來文化的侵蝕。當前中國大國崛起勢不可擋,在新一輪全球力量格局和治理體系深刻調整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我們的文化軟實力卻與崛起中的大國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遠遠不能匹配,巨額的貿易順差與文化赤字交相映襯,全盤西化、文化保守主義、文化虛無主義之類的文化傾向的存在,讓我們的文化陷入同質化、碎片化和導向性迷失的困境。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國力逐步強大,19世紀西方曾經在器物和技術層面帶給我們的衝擊已經被消化吸收,而全球化背景下外來文化的衝擊和侵蝕卻讓當下的文化重建陷入一體化與多元化、國際化與本土化、普遍化與個性化的艱難平衡之中。“崛起中的中國向何處去?”,這不僅是一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更是一個蘊含文化價值深層定位的問題,既有的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國家認同都在全球化造就的新語境和外來文化帶來的衝擊面前遭遇新的挑戰。作者用現實的思維、嚴謹的比較,科學研判當前中國文化面臨不良外來文化侵襲的現狀,憂思之情溢於紙面。
如何在新的歷史語境下重塑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重建文化價值體系和社會秩序以抵擋西方文化全方位的衝擊和侵蝕,順利推動中國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根本轉型,讓我華夏古國真正能以“文明復興”的新姿重返世界舞台中央?作者在書中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國家文化安全作為一種非傳統安全要素,與國家政治安全、經濟安全、國民安全、國土安全等傳統安全要素共同構成國家安全體系,並且成為捍衛其他安全要素的價值基底,作者在闡明國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意義之後,提出要順應世界文明潮流、克服“百年悲情”意識、構建國家文化安全預警機制、激活傳統文化資源、構建中國自己的話語體系和科學發展的理論體系、弘揚民族核心文化等措施和建議,對文化管理領域的政府決策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猶可追。如作者所言,“外來文化對傳統文化的衝擊,應該也是我們堅持傳統文化同時不斷創新的動力”,站在世界的高度看中國,推動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才能實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與超越,超越西方,重返東方,實現我們自身文化的涅槃與重生。就這一意義而言,本書中提到的很多觀點,都給了我們新的視角、新的啟示,實為文化研究領域的佳作。
中國第一CEO唐駿評價:《文化戰爭》這本書以科學的思維和銳利的觀點,從歷史、地理、政治、哲學的角度,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脈絡、西方文化對中國現代文化的衝擊以及如何復興中華文化。不僅向中華兒女傳遞了正能量,更向社會呈現了一種昂揚向上的中國力量。
“培訓教父”李洪亮評價:當代的文化戰爭已不是單純的文化之間的碰撞,而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文化侵略戰爭。文化帝國主義並不是在全球化時代才開始出現的,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伊始,伴隨著殖民入侵時,就已附帶了文化入侵,只是當時政治、經濟、軍事的入侵顯得更為赤裸裸,所以文化帝國主義的問題還沒有像今天一樣觸動人們敏感的神經。
《文化戰爭》一書不僅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文化戰爭的存在,並且客觀地分析了如何在這場戰爭中使中華民族文化不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丟失,清晰地展現了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新思路,填補了從理論、歷史、世界三維角度分析中國夢的空白。
國際問題專家張國慶評價:《文化戰爭》作者戴有山深入分析全球的熱點問題。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不斷加速和加深,文化全球化進程中霸權與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的滲透無孔不入。
《文化戰爭》詳細地論述了中華民族應如何既保持民族文化安全又能積極融入全球文化。打贏這一場文化戰爭,使中華民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復興,這是一本必讀書,而且是一本好的必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