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生杭芍1兩半,天花粉1兩,射干4錢,浙貝母4錢(搗碎),酸石榴1個(連皮搗泥)。【功能主治】
酸斂止汗,涼潤復液,宣通利咽。主治咽痹。
【用法用量】
上同煎湯1鍾半。分2次溫服下。
【摘錄】
《衷中參西》下冊中藥方劑之斂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斂陰瀉肝湯,中藥藥方,組方摘自《衷中參西》下冊,主治咽痹。
酸斂止汗,涼潤復液,宣通利咽。主治咽痹。
上同煎湯1鍾半。分2次溫服下。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柴胡瀉肝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仁術便覽》卷一。為清熱劑。具有清肝瀉火之功效。主治郁怒傷肝,久而化火,胸脅脹痛,經前乳房脹痛。
組成 用法 功用 主治 方義(2)病機:濕熱疫毒熾盛,深入營血,內陷心肝。 2.證機概要:肝腎陰虛,津液失布,水濕內停。 1.症狀:主證:眩暈,耳鳴,頭目脹痛,口苦,失眠多夢。
全解 【概說】 【病因病機】 【診查要點】 【辨證論治】瀉肝清熱茶主治肝膽火毒或濕熱而致的“耳膿”,即急性化膿性中耳炎。龍膽草苦寒較甚,脾胃虛寒者忌用。
簡要介紹 相關連結斂汗,是指使用具有收斂作用中藥治療出汗過多的方法。 大多是收斂虛汗。出汗有兩種類型:氣虛自汗和陰虛盜汗,氣虛自汗需要用補氣斂汗的中藥來治療。 心氣虛,運...
簡介 表現 診斷 古代驗方 生脈散的套用基本方劑黨參12克,白朮12克,茯苓15克,陳皮10克,木香5克,黃連5克,炮姜5克,白芍12克,防風10克,生地榆30克,煨訶子10克,生薏苡仁克,烏...
基本方劑 辨證加減 用法 功效以酸棗仁、茯苓、知母、川芎、甘草為藥,有著清熱除煩,養血安神功效的補養安神劑。重用酸棗仁養血安神,配伍調氣疏肝的川芎,酸收辛散並用,具有養血調肝之妙,主...
基本信息 酸棗仁 用法 主治茜草烏龜湯的製法為:將烏龜用沸水燙死後,去殼及內臟,洗淨,斬成小塊,與海螵蛸、茜草根一起放入砂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燒沸後,改用文火煮3小時,調味即可。
配方 製法 功效 用法 烏龜梔子清肝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學入門》卷八。具有疏肝解肌,涼血清熱之功效。主治小兒三焦及足少陽經風熱,耳內生瘡作癢,或出水疼痛,或發熱。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方義內補湯的成分是由乾地黃4兩,升麻1兩,當歸1兩,人參1兩,生薑5兩(切),麥門冬(去心)3兩,芍藥3兩,大棗20枚(擘),遠志(去心)2兩,茯苓2兩,大...
治陰虛發熱 解毒消腫 清肌退熱 處方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