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的概念有企業教練、管理教練、教練技術等。教練一詞用於管理活動中,最早由國外傳入,版本不止一個。唐淵“教練型管理”理論的創立,標誌著“教練”在管理領域的系統化、本土化、實用化。
《現代漢語詞典》對“訓練”的解釋是“有計畫有步驟地使具有某種特長或技能”,而對“教練”的解釋則有兩個:一個是“訓練別人掌握某種技術或動作”,另一個是“從事上述工作的人員”。這說明,“訓練”是一種活動、一個過程,而“教練”不只是一種活動、一個過程,它還代表一類人——教練者。
根據當主客雙方關於學習的互動關係形成的時候,就形成了“教練”。教練不是企業的專利,而是適用於所有的學習關係——比如“教師要做教練”,“家長要做教練”,“教練式溝通”,“教練式領導”……當“教練”用於企業的時候就是“企業教練”,當“教練”用於管理風格的改善時,就有“管理者要做教練型的領導者”之說。當管理者懂得運用教練技術幫助下屬通過學習獲得成長從而提高績效時,就成為了“教練型管理者”。
所以,就“一種活動”這個意義來講,“教練”就是教練者運用教練技術幫助他人通過學習獲得成長從而達成目標的一種活動。而這種活動的主體“教練者”,我們給他一個角色稱謂叫“教練”。
管理者以幫助下屬成長作為首要任務的管理方式就叫教練式管理;以運用教練技術幫助下屬通過學習獲得成長作為首要任務的管理者就是教練型管理者。當教練型管理者產生時,傳統的“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係轉變成新型的“教練”與“學員”的關係。
其實,領導者和管理者在進行領導和管理活動的時候,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比如說用制度管理,用績效管理等等;如果是用幫助下屬成長進步的方法來進行管理和領導,就是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