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司曉宏,1961年6月生,陝西鹹陽人,漢族,研究生學歷,教授,博士生導師。分管宣傳工作、中心組學習、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保衛、武裝以及部分教師教育工作。
目錄
第一章 | 學科導論 | |
第一節 | 教育管理學的研究對象和學科體系 | |
一、 | 教育管理學的研究對象 | |
二、 | 教育管理學的學科體系和結構 | |
第二節 | 教育管理學的學科屬性與特點 | |
一、 | 教育管理學的學科屬性 | |
二、 | 教育管理學的學科特點 | |
第三節 | 教育管理學的產生與發展 | |
一、 | 教育管理學的產生與建立 | |
二、 | 教育管理學發展趨勢展望 | |
第四節 | 教育管理學的研究方法 | |
一、 | 調查法 | |
二、 | 經驗總結法 | |
三、 | 個案法 | |
四、 | 實驗法 | |
五、 | 質的研究法 | |
六、 | 行動研究法 | |
七、 | 敘事研究法 | |
第五節 | 教育管理學的價值與意義 | |
一、 | 從教育所處的戰略地位看教育管理學的價值 | |
二、 | 從教育管理活動的複雜性看教育管理學的價值 | |
三、 | 從教育管理幹部隊伍的現狀看教育管理學的價值 | |
第二章 | 教育管理哲學與基礎理論 | |
第一節 | 教育管理概述 | |
一、 | 教育管理學的核心概念體系 | |
二、 | 教育管理活動的要素、手段、職能和基本要求 | |
三、 | 教育管理的價值與功能 | |
第二節 | 教育管理的哲學基礎 | |
一、 | 馬克思主義與教育管理 | |
二、 | 人本主義與教育管理 | |
三、 | 後現代主義與教育管理 | |
四、 | 系統科學與教育管理 | |
五、 | 教育管理學與相鄰學科 | |
第三節 | 教育管理理論的發展及主要流派 | |
一、 | 古代的管理思想與智慧 | |
二、 | 古典管理理論 | |
三、 | 行為科學理論 | |
四、 | 現代管理理論叢林 | |
五、 | 教育管理學在當代的新進展 | |
第三章 | 教育管理體制 | |
第一節 | 教育管理體制概述 | |
一、 | 教育管理體制的內涵 | |
二、 | 制約教育管理體制的因素 | |
第二節 | 教育行政管理體制 | |
一、 | 國家教育管理權力結構 | |
二、 | 教育行政體制的類型 | |
三、 | 我國教育行政機構設定 | |
四、 | 我國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 |
第三節 | 辦學體制 | |
一、 | 辦學體制的類型 | |
二、 | 我國當前辦學體制改革分析 | |
第四節 | 學校內部管理體制 | |
一、 | 學校領導體制 | |
二、 | 學校管理組織機構 | |
三、 | 學校管理規章制度 | |
第四章 | 教育管理的規律、特點和原則 | |
第一節 | 教育管理規律 | |
一、 | 關於教育管理規律研究的現狀 | |
二、 | 對教育管理規律的初步認識 | |
第二節 | 教育管理特點 | |
一、 | 教育思想和辦學理念統率教育管理活動的全過程 | |
二、 | 教育管理活動的整個過程具有教育性 | |
三、 | 教育管理過程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開放系統 | |
四、 | 教育管理活動周期長 | |
五、 | 教育管理活動的成效集中反映在教育質量的提高上 | |
第三節 | 教育管理原則 | |
一、 | 依法治教的原則 | |
二、 | 動力激發的原則 | |
三、 | 系統有序的原則 | |
四、 | 反饋調節的原則 | |
五、 | 能級分明的原則 | |
六、 | 彈性靈活的原則 | |
第五章 | 教育法規與政策 | |
第一節 | 教育法律概述 | |
一、 | 教育法律的內涵與特徵 | |
二、 | 教育法律規範的構成與分類 | |
三、 | 教育法律的淵源與效力 | |
四、 | 教育法律的制定 | |
五、 | 教育法律的實施 | |
六、 | 依法治教的意義 | |
第二節 | 教育法律的演進及現狀 | |
一、 | 國外教育立法的考察 | |
二、 | 我國教育法的歷史發展 | |
三、 | 我國教育法制建設的成就與不足 | |
第三節 | 我國教育法制建設的難點和熱點問題 | |
一、 | 關於公立學校法律地位的探討 | |
二、 | 關於學校辦學自主權的探討 | |
三、 | 關於民辦學校法律地位及相關權利的探討 | |
四、 | 關於教師的權利及其法律救濟的探討 | |
五、 | 關於學生的權利及其法律救濟的探討 | |
第六章 | 學校管理過程和方法 | |
第一節 | 學校管理過程概述 | |
一、 | 關於學校管理過程的理論研究 | |
二、 | 對學校管理過程理論的評價 | |
第二節 | 學校管理過程的基本環節 | |
一、 | 計畫 | |
二、 | 實行 | |
三、 | 檢查 | |
四、 | 總結 | |
第三節 | 學校管理的常規方法 | |
一、 | 行政的方法 | |
二、 | 法律的方法 | |
三、 | 思想教育的方法 | |
四、 | 經濟的方法 | |
五、 | 目標管理的方法 | |
六、 | 學校管理方法的綜合運用 | |
第七章 | 學校實務管理(上) | |
第一節 | 教學管理 | |
一、 | 教學管理概述 | |
二、 | 教學管理原則 | |
三、 | 教務常規管理 | |
四、 | 教學質量管理 | |
五、 | 學校領導者管理教學的主要途徑和方法 | |
第二節 | 德育管理 | |
一、 | 德育管理概述 | |
二、 | 德育管理的原則 | |
三、 | 德育管理的組織 | |
四、 | 德育管理的實施 | |
第三節 | 科研管理 | |
一、 | 科研管理的意義 | |
二、 | 科研管理的原則 | |
三、 | 科研管理的方法 | |
四、 | 科研管理的組織與實施 | |
第八章 | 學校實務管理(下) | |
第四節 | 人事、師資管理 | |
一、 | 學校人事管理的內涵和任務 | |
二、 | 教師管理的內容和要求 | |
三、 | 學校人事制度改革探討 | |
第五節 | 財務、總務管理 | |
一、 | 教育經費管理 | |
二、 | 學校財務管理 | |
三、 | 學校總務管理 | |
第六節 | 黨建、黨務管理 | |
一、 | 學校黨建、黨務管理的內涵和意義 | |
二、 | 學校黨建、黨務管理的內容與任務 | |
三、 | 學校黨建、黨務管理的原則 | |
第九章 | 學校領導者研究 | |
第一節 | 有關領導的理論 | |
一、 | 領導特質理論 | |
二、 | 領導行為理論 | |
三、 | 領導模式和類型理論 | |
第二節 | 學校領導者素質 | |
一、 | 關於學校領導者素質研究的相關理論 | |
二、 | 我國中國小校長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 |
三、 | 我國大學領導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 |
第三節 | 學校領導者的領導藝術 | |
一、 | 決策藝術 | |
二、 | 用人藝術 | |
三、 | 行權藝術 | |
四、 | 協調藝術 | |
五、 | 調配時間的藝術 | |
第十章 | 國際教育管理的比較研究 | |
第一節 | 美國的教育管理 | |
一、 | 教育方針與學校制度 | |
二、 | 教育管理的體制和特徵 | |
第二節 | 英國的教育管理 | |
一、 | 教育方針與學校制度 | |
二、 | 教育管理的體制和特徵 | |
第三節 | 德國的教育管理 | |
一、 | 教育方針與學校制度 | |
二、 | 教育管理的體制和特徵 | |
第四節 | 法國的教育管理 | |
一、 | 教育方針與學校制度 | |
二、 | 教育管理的體制和特徵 | |
第五節 | 日本的教育管理 | |
一、 | 教育方針與學校制度 | |
二、 | 教育管理的體制和特徵 | |
第六節 | 俄羅斯的教育管理 | |
一、 | 教育方針與學校制度 | |
二、 | 教育管理的體制和特徵 | |
第七節 | 印度的教育管理 | |
一、 | 教育方針和學校制度 | |
二、 | 教育管理的體制和特徵 | |
​ | 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