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漢旗博物館

敖漢旗博物館

敖漢旗博物館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敖漢旗新惠鎮惠文廣場北側,是內蒙古全區建築面積最大的縣級博物館之一,是全國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該館陳列的遺址及出土的珍貴文物,向世人展示了8千年來這裡歷經的古國文明的發詳、方國文明的發展與帝國文明的發達。

基本信息

簡介

敖漢旗博物館建立於1984年10月,是從敖漢旗文化館分出單建的。舊館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敖漢旗人民政府駐地——新惠鎮之北側的石羊石虎山公園東,西依石羊石虎山,東傍孟克河,與公園、烈士塔等設施和建築物構成了新惠鎮北區休閒的景點。 新館於2001年秋動工興建,位於新惠街中心區的惠文廣場北側,是廣場的標誌性建築,設計面積4000平方米,於2003年竣工使用。新館建成後,成為內蒙古全區建築面積最大的縣級博物館之一。

規模

館藏文物圖片一 館藏文物圖片一

據中國藝術玻璃門戶網 資料顯示,敖漢旗博物館有職工25人,設有業務組、群工組、保管組、保全隊和辦公室。專業技術人員15人,其中有副研究館員1人,館員1人,助理館員6人,管理員7人,其餘為行政、後勤、保全人員。隸屬於敖漢旗文化體育局。

通過多年的文物考古調查,該館在全旗境內已經發現了各個不同時代的古文化遺址和墓葬4000餘處,“居全國之冠”。著名的興隆窪文化、趙寶溝文化、小河西文化、小河沿文化均是該館在文物普查中首次發現的線索。一個旗命名了四種史前文化,這在全國也是罕見的。

在文物徵集和收藏方面,其藏品之多,文物品類之全,品級之高,在全國縣級博物館也是第一位的。在5千餘件文物藏品中,有400餘件為文物珍品,其中的一部分是在全國僅見的國寶級文物。

展品

館藏文物圖片二 館藏文物圖片二

作為全國文物大旗(縣)的敖漢旗,有不可移動的古代遺址點4200多處,居全國縣級之首,是中國北方著名的小河西文化(距今1萬年)、興隆窪文化(距今8000年)、趙寶溝文化(距今7000年)、小河沿文化(距今4500—5000年)的發現命名地。它們的發現和命名,填補了中國北方考古編年的空白,還將這一地區新石器時代的歷史向前推進3000年,敖漢旗成為學術界公認的中國北方乃至東北亞地區歷史文化研究的中心。

敖漢旗博物館有館藏文物5000多件,文物標本重達10餘噸,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12件,二三級文物600餘件,既有價值連城的文物瑰寶,又有極為罕見的稀世奇珍。2008年被國家文物局專家組評定為國家三級館,這在全國縣級是不多見的。

敖漢旗博物館有展廳面積1500平方米,舉辦的展覽分別是“遼河源的文明曙光——史前文物展”、“畫筆下的大遼風情———遼墓壁畫精品展”、“馬背上的帝國風雲———遼、金、元文物精品展”。共展出文物400餘件,展覽的質量無論是學術性、藝術性、觀賞性均受到專家、學者及各級領導的好評。每年接待參觀者5萬餘人,接待日本、韓國、美國、英國等中外學者600餘人,成為敖漢旗對外宣傳的重要視窗。

成就

敖漢旗博物館在20世紀80年代,由於文物普查成績突出,被國家文化部授予全國文博系統先進集體;20世紀90年代,由於在利用當地豐富的人文資源,採用辦流動展覽,放映幻燈等宣傳形式,在農村牧區,機關學校的社會各層面,尤其是中學生,進行宣講敖漢旗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被國家文物局授予全國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曾多次受到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赤峰市政府的表彰,是全區文博戰線的一面旗幟。

後來,該館搶救清理一批被盜遼墓,揭取50餘幅墓穴中的壁畫,形成了遼代繪畫藝術的寶庫,這些壁畫分別在北京、包頭、呼和浩特市展出,有些摹本還在海外展出。由於該館有一批技術過硬的專業人才,在壁畫揭取、文物修復、資料整理與研究諸方面獨具優勢,先後發表於省級以上刊物的報告和論文50餘篇,有些作品獲得國家級和省級社會科學機構和學術團體獎。

2002年1月,由該館館長邵國田副研究員編著的《敖漢文物精華》一書正由內蒙古科技出版社出版發行,全書收錄該旗省級以上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通過考古發掘在海內外學術界產生重要影響的古文化遺址和墓地16處;館藏文物精品按質地分為陶、瓷、玉、石、金、銀、鋼、木等類進行介紹,選錄200餘件;發現的壁畫80餘幅。共260餘頁,A4型200克鋼版紙印刷,大部分資料首次發表,對研究中國北方古代文化和歷史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