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倫蘇木遺址

敖倫蘇木遺址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原為元代皇親汪古部首領趙王府邸,故稱趙王城,又名黑水城、五英雄城。元代為德寧路治地,曾是汪古部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佛教中心。城址東西長960米,南北寬570米。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遺址
內蒙古自治區
敖倫蘇木遺址IV-56

簡介

..
敖倫蘇木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原為元代皇親汪古部首領趙王府邸,故稱趙王城,又名黑水城、五英雄城。元代為德寧路治地,曾是汪古部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佛教中心。城址東西長960米,南北寬570米。東南西北四門均設瓮城,四隅有圓形角樓遺址,內有二十餘處建築台基址,為官府衙第和佛寺舊址,城東北有許多圓形石墓,城西北也有一處古墓,均為王公貴族墓地。

古城遺址

敖倫蘇木古城遺址位於內蒙古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百靈廟鎮東北35公里處。俗稱趙王城,始建於元代,是汪古部世居之地,部長阿剌兀思剔吉忽里歸附成吉思汗,
..
受到封謚,後子孫術忽難被加封為趙王,這座古城是元代德寧路所在地,是汪古部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古城長960米,寬580米,城內建築頗多。曾出土了著名的‘王傅德風堂記’碑及珍貴的畏吾兒體蒙文、古敘利亞文墓石銘刻。這座古城對研究蒙元史,特別是汪古部的歷史以及汪古部與成吉思汗家族姻親關係,有著重要意義。<br>地面一米以下就是完整的古城了。據專家考證,城垣平面呈長方形,四面設門,門外加築的瓮城猶存。城牆四角各有一圓形土丘,高約6米。城內有王府、景教寺院、天主教‘羅馬教會堂’、喇嘛廟、孔廟等遺址。700年前,敖倫蘇木古城最興盛時人口達10萬,元朝時先後有16位公主嫁到這裡。而眼前這斷壁殘桓、座座土丘、雜草叢生。看著古城地表散落的大量磚瓦碎片、殘柱、繁華仿佛就在昨天……。當地政府想在原地規劃建設一座蒙古族生態博物館

史料記載

汪古部是我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突厥的一支,主要活動在陰山北段的艾不蓋河流域。汪古部原為金朝守護金界壕,成吉思汗率大軍進攻金朝時,首領阿剌兀思審時度勢,率部歸順了成吉思汗,並自願做嚮導,一舉攻下了許多城池。在此後的若干年,汪古部一直跟隨成吉思汗南征北戰,屢立戰功。後來,阿剌兀思被成吉思汗封為八十八功臣之一,論功授予五千戶,下諭令其子孫世代封王。在整個元朝時期,汪古部共有4人封為北平王,3人封為高唐王,3人封為俞王,8人封為趙王。成吉思汗還將自己的三女兒阿剌海別古嫁給他,約定“世婚世友”。在元朝鼎盛時期,汪古部的領地東至烏蘭察布市興和縣,西到今巴彥淖爾市烏拉特草原,北達大漠,南臨黃河流域。1357年,在紅巾軍的影響下,汪古部領地內的滅里部舉行起義,攻打了趙王府,殺死了趙王的替身,末代趙王八都帖木爾被迫化裝逃離趙王城,去向不明。這座城到明代逐漸衰退。
..

然而,這座城曾引起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關注。據記載,1927年,由著名探險家斯文赫定率領的中國和瑞士西北科學考察團在達茂聯合旗考察,我國考古專家黃文弼和他的助手在一座古城內發現了一塊石碑,碑上刻有《王傅德風堂碑記》。通過碑文內容證實,古城就是元代陰山以北第二大城市,汪古部首領世居之地———趙王城(敖倫蘇木古城)。1996年,敖倫蘇木古城被國務院批准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蓋山林組織文物部門,對敖倫蘇木古城附近文物進行了發掘,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2000年,我國著名博物館專家蘇海曾三次到敖倫蘇木古城考察,並對建設生態博物館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2005年敖倫蘇木古城在國際網站公布於世。
一石激起千層浪,從這裡出土的文物證實了古城的昔日輝煌:古遺物有石龜(原為碑基)、石俑、石碓臼、石磨、墓頂石等。出土的古錢幣有“貨泉”、“開元通寶”、“景德元寶”、“祥符通寶”、“皇宋通寶”、“嘉佑元寶”、“元符通寶”等;從汪古部兩座墓葬出土的景教墓石槨,證實汪古部曾信奉景教;在另外出土的一些墓石上的標誌和文字,有力地證明了汪古部在把景教作為正宗信奉宗教的同時,還曾一度皈依過羅馬教。並證明直到十三、十四世紀,汪古部依然使用的是突厥文和古敘利亞文。敖倫蘇木古城是元代德寧路所在地,為汪古部地區最大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中心,交通四通八達,由豐州穿越大青山到嶺北行省哈拉和林的驛道,也經過敖倫蘇木城。當地所需要的糧食、茶葉、食鹽、絲綢和瓷器都從內地經由這條交通幹線運來。據考,明代中葉這座古城曾是土默特部阿勒坦汗的避暑夏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