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敖倫蘇木

包頭敖倫蘇木

在達茂聯合旗百靈廟鎮東北約30公里處,有一座元代古城遺址,當地牧民稱為“敖倫蘇木”。這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元代很有勢力的汪古部族的王府遺址。 在茫茫的大漠草原上,遠遠地就能看到古城殘垣斷壁的高大建築物的廢墟,周圍土地曾被開發的痕跡清晰可辨,遺址周圍古墓甚多。 實地勘察發現,城垣平面呈長方形,東西寬570餘米,南北長960餘米。四面設門,門外加築的瓮城猶存。城牆四角各有一圓形土丘,高約6米。其上磚塊瓦礫比比皆是。是當年角樓遺址。 經中外學者和考古學家考察發現,城內有王府、景教寺院、天主教“羅馬教會堂”喇嘛廟、孔廟等遺址。古遺物有石龜(原為碑基),石俑、石碓臼、石磨、墓頂石等。出土的古錢幣有“貨泉”“開元通寶”“景德元寶”“祥符通寶”“皇宋通寶”“嘉佑元寶”“元符通寶”等。還發現《王傅德風堂碑記》,碑文900餘字,是前淨州路儒學教授三山林子良奉趙王懷都的“鈞旨”撰寫的,由王傅都事劉德彰篆額。從碑文內容看,此碑原是由幾塊碑合在一起,形成一座屏風的式樣,放置於一廳堂的中央。碑文有損,個別地方難以辨認。 敖倫蘇木古城是元代德寧路所在地,為汪古部地區最大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中心,交通四通八達,由豐州穿越大青山到嶺北行省哈拉和林的驛道,也經過敖倫蘇木城。當地所需要的糧食、茶葉、食鹽、絲綢和瓷器都從內地經由這條交通幹線運來。這座古城最興旺的時期是元代,至明代逐漸衰落。據考,明代中葉這座古城曾是土默特部阿勒坦汗的避暑夏宮。

在達茂聯合旗百靈廟鎮東北約30公里處,有一座元代古城遺址,當地牧民稱為“敖倫蘇木”。這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元代很有勢力的汪古部族的王府遺址。 在茫茫的大漠草原上,遠遠地就能看到古城殘垣斷壁的高大建築物的廢墟,周圍土地曾被開發的痕跡清晰可辨,遺址周圍古墓甚多。 實地勘察發現,城垣平面呈長方形,東西寬570餘米,南北長960餘米。四面設門,門外加築的瓮城猶存。城牆四角各有一圓形土丘,高約6米。其上磚塊瓦礫比比皆是。是當年角樓遺址。 經中外學者和考古學家考察發現,城內有王府、景教寺院、天主教“羅馬教會堂”喇嘛廟、孔廟等遺址。古遺物有石龜(原為碑基),石俑、石碓臼、石磨、墓頂石等。出土的古錢幣有“貨泉”“開元通寶”“景德元寶”“祥符通寶”“皇宋通寶”“嘉佑元寶”“元符通寶”等。還發現《王傅德風堂碑記》,碑文900餘字,是前淨州路儒學教授三山林子良奉趙王懷都的“鈞旨”撰寫的,由王傅都事劉德彰篆額。從碑文內容看,此碑原是由幾塊碑合在一起,形成一座屏風的式樣,放置於一廳堂的中央。碑文有損,個別地方難以辨認。 敖倫蘇木古城是元代德寧路所在地,為汪古部地區最大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中心,交通四通八達,由豐州穿越大青山到嶺北行省哈拉和林的驛道,也經過敖倫蘇木城。當地所需要的糧食、茶葉、食鹽、絲綢和瓷器都從內地經由這條交通幹線運來。這座古城最興旺的時期是元代,至明代逐漸衰落。據考,明代中葉這座古城曾是土默特部阿勒坦汗的避暑夏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