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死

效死

效死,漢語辭彙。 拼音:xiào sǐ, 釋義:賣力而不顧生命 出自《公羊傳·昭公十三年》。

詞目

效死

拼音

xiào sǐ

基本解釋

[do one's utmost;be ready to give one's life for a course] xiào sǐ

旦夕將效死一戰,以報朝廷之恩。——《三國演義》

效死於前。——《漢書·李廣蘇建傳》

出處與詳解

亦作“効死”。捨命報效。

1、《公羊傳·昭公十三年》:“比之義,宜乎效死不立。”

2、唐 駱賓王《詠懷古意上裴侍郎》:輕生長慷慨,效死獨殷勤。徒歌易水客,空老渭川人。

3、《新唐書·陸贄傳》:“陛下雖有股肱之臣,耳目之佐,見危不能竭誠,臨難不能効死,是則羣臣之罪也。”

4、《東周列國志》第一百六回:“公子嘉伏地痛哭曰:‘先王以社稷宗廟傳於王,何可棄也?臣願與顏聚竭力效死!萬一城破,伐郡數百里,尚可為國,奈何束手為人俘囚乎?’”

5、明·張居正《再乞休致疏》:“雖執殳荷戈,效死疆場,亦所弗避。”

6、清 戴名世《崇禎癸未榆林城守紀略》:“受國厚恩,敢不執槖鞬援枹鼓以效死?”

7、孫中山 《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吾人願獻此身以為一切民眾之前驅,為一切民眾而效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