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狀角膜切開術

放射狀角膜切開術(RK):最早見於19世紀末期的眼科文獻,1974年~1979年前蘇聯Fyodorov對這一手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獲得了滿意的矯正效果,在世界各地發展較快,我國1978年開始普及,目前有一些醫院還在做這種手術。該手術的原理是用鑽石刀在角膜的前表面旁中心區及周邊區作深層的放射狀層間切開,使眼壓作用減弱,從而使角膜的中央部分變得扁平,降低其屈光力,近視狀態隨之減少或完全被矯正。該手術可以作為治療近視的一種手段,但目前還不夠完善,預測性差,術中術後的併發症等影響遠期療效。最近有微小RK手術的報導。

簡介

放射狀角膜切開術(RK):最早見於19世紀末期的眼科文獻,1974年~1979年前蘇聯Fyodorov對這一手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獲得了滿意的矯正效果,在世界各地發展較快,我國1978年開始普及,目前有一些醫院還在做這種手術。該手術的原理是用鑽石刀在角膜的前表面旁中心區及周邊區作深層的放射狀層間切開,使眼壓作用減弱,從而使角膜的中央部分變得扁平,降低其屈光力,近視狀態隨之減少或完全被矯正。該手術可以作為治療近視的一種手段,但目前還不夠完善,預測性差,術中術後的併發症等影響遠期療效。最近有微小RK手術的報導。

手術適應症

年齡18歲~50歲;近視度數穩定2年以上;屈光度-2.00D~-6.00D的近視;矯正視力達1.0以上;無任何眼疾者。手術併發症較多,如眩光、視力波動、過矯、欠矯、角膜損傷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