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寫作背景
農業問題是發展經濟學的主要議題之一。農業能不能成為開發中國家經濟成長的源泉,應該如何改造開發中國家的傳統農業,一直是經濟學家們爭論和研究的中心問題。關於開發中國家農業問題的著作可謂汗牛充棟。然而,美國著名經濟學家、197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之一舒爾茨在1964年發表的《改造傳統農業》一書卻獨樹一幟,至今仍有深遠的影響。作者簡介
西奧多·威廉·舒爾茨於1902年出生於美國南達科他州阿靈頓郡的一個德國移民家庭,父親是小農場主。他受教於威斯康星大學,畢業後先在衣阿華州立大學任教,四十年代後轉至芝加哥大學任教,一直到1972年退休。此外,舒爾茨還曾在美國政府農業部、商務部、聯邦儲備委員會、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銀行等機構兼職。現為芝加哥大學名譽教授。舒爾茨六十年代後,把對農業經濟問題與人力資本理論的研究結合起來,研究開發中國家的農業問題,從而對發展經濟學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的主要著作除本書外還有:《不穩定經濟中的農業。(1945年)、《農業經濟組織》(1953年)、《向人力資本投資》(1961年)、 《經濟成長與農業》(1968年)、《人力資本投資》(1971年)等。
由於他在經濟學方面的這些貢獻,特別是由於《改造傳統農業》一書對發展經濟學有著重大的理論和政策意義,他於1979年與另一名美國經濟學家阿瑟·劉易斯共同分享了當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舒爾茨對中國人民是友好的。1980年他來華訪問期間,曾在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單位演講,讚揚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
著名理論
在《改造傳統的農業》著作中,他提出了“收入流價格”理論,他認為收入是個流量概念,它由每單位時間內既定量的收入組成,收入的增加意味著經濟有了發展。收入流的來源決定於生產要素(包括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的投入。投入取決於供求,供求形成價格,所以他所謂的“收入流價格”理論,能夠解釋為“農業投入與回報”理論。在傳統的農業中,農民的投入相對於他們的收入來說成本高,回報低,而在現代的農業中,農民的投入相對於他們的收入來說“成本低,回報高”,所以,改造傳統農業的關鍵,就是要尋求一種成本低的新的生產要素進行投入,作為經濟成長的源泉。這種新的生產要素的開發基於科技的開發和利用,而科技開發和利用在於人(人口質量和勞動力的素質)。書本目錄
第一章 問題的提出第二章 傳統農業的特徵
第三章 傳統農業中生產要素配置的效率
第四章 零值農業勞動學說
第五章 收人流價格理論的含義
第六章 傳統農業收入流的價格
第七章 投資有利性問題的引言
第八章 農場規模、控制和刺激
第九章 隱蔽在“技術變化”中的生產要素
第十章 新的有利的生產要素的供給者
第十一章 農民作為新要素的需求者
第十二章 向農民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