擲彈帶式投石機
儘管羅馬人已經知道長桿式投擲器,但想到將一個大型長桿式投擲器裝在一個固定的桿子或木質支架上,於是就發明了一種更高效地投擲大型石塊的手段的,是中國人。同時,在中世紀早期的歐洲還在使用著簡單的長桿式投擲器。在盎格魯撒克遜時代的英格蘭,這種裝置被稱為staef-lidere,而它在古英語-拉丁文對照詞表中被譯成弩砲(ballista)的事實可能意味著這種裝置用於攻城作戰。出現於圖片資料上的12-13世紀用於防守伊比利亞城鎮的fundibularii,亦即“投石器”可能是一種長桿式投擲器。12世紀晚期西西里人面對英王理查一世進攻時守衛墨西拿城的可能也是這種武器。同一時期,法國的史詩和編年史中也提到了在攻城戰中使用投石器,13世紀的義大利北部攻城戰中使用的cazafrustum 毫無疑問的就是長桿式投擲器。人力牽引的槓桿-擲彈帶式投石機是由中國人發明的,時間大約槍?-3世紀。這種武器大約至遲在7世紀時傳到中東,最小型的可由單人獨繩操作,而最常用的是由一組約20至100男人或婦女,每根繩索由兩人拖拽操作。小型投石機的支架上支點的設定使得槓桿臂的長端加上擲彈帶的長度為短端的5至6倍。而大型投石機上這一比例約為2~3:1。現代實驗表明此類機械可將重達60kg的投射物擲出約85-133米。
至於這種機械具體是如何傳到歐洲,以及是否是從獨一源頭傳來的,尚有爭論。6世紀的阿瓦爾人可能將此種機械引入,他們在此前不久(幾十年前)剛從北中國前線被趕走,他們所擁有的武器,防具和軍事組織當然較為先進。在歐洲第一次明確的描述槓桿-擲彈帶式投石機的是拜占庭帝國希臘大主教-薩塞洛尼基的約翰(參見新先鋒系列:中世紀攻城武器2)。他描寫的阿瓦爾-斯拉夫人軍隊所使用的投石機是在597年 。另一處明確提到manganum(投石機)的是虔誠者路易國王傳記,但不幸的是在此僅僅是將manganum和其他用於A.D.808-809年進攻西班牙穆斯林托爾托薩的攻城裝置一道武器列出來。那時的阿拉伯人正在大量使用他們稱之為manjaniq的投石機。其他證據則暗示在阿基坦-庇里牛斯前線地帶,槓桿-擲彈帶式投石機正在當地製造,這就說明manganum是從伊斯蘭教西部領地傳往法國的。
9世紀晚期,新型投石機已廣為傳布,維京人885-86年圍攻巴黎時,守城者使用的很明顯就是這種武器。按照聖-日耳曼修道院的阿波修士的記載,“法蘭克人已經備好許多重木,末端都裝上勒鐵齒,這樣摧毀丹麥人的攻城武器時就更為快捷。這些通常被稱為Mangonel的機械兩臂等長,可以發射大塊石頭。 ”
拉丁文獻中第一次出現與Mangonel相應的術語petraria是在980年前後由保羅執事所著的《薩萊諾編年史》(Chronicon Salernitatum)之中。據推測,這個詞是從7世紀拜占庭希臘語的petrare,其涵義應該就是一種人力牽引的槓桿-擲彈帶式投石機,衍生而來。而petrary這個詞是指某種比mangonel較大的投石機,這是否反映出拜占庭人所說的petrare和阿拉伯人所說的manjaniq之間有所區別目前尚不知道。
到了11世紀末,西班牙的基督教軍隊使用的是某種大型的投石機,這幾乎毫無疑問的與安達路西亞阿拉伯人所用的manjaniq毫無兩樣。1098年,第一次十字軍東征被困安條克城時可能使用了某種小型的槓桿-擲彈帶式投石機,但在法文書面文獻上直至12世紀晚期才出現了mangonele這個詞。另有一種被稱為patrariae(或其變型詞)的機械,出現在12世紀中期的盎格魯-諾曼時代的英格蘭和法國。法國國王菲利普·奧古斯都曾攜帶了三台patrariae投石機-至少是三台投石機的技術部件-參加了第三次十字軍;在英格蘭,則在1194年圍攻馬爾伯勒和諾丁漢城時提到使用patrariae投石機。
我們有足夠的證據認為,即使在建造和使用這類機械的軍事工程人員之間對這些名詞也不存在相對精確的定義。比如,當這兩種機械出現在一起之時,perrière, patraria 或 petrary一般所指的是比mangolnel要大的投石機。大多數書面文獻也指出petrary用於摧毀堡壘,那就說明發射的石彈應該較大。菲利普·奧古斯都圍攻布汶之時,pierrières 或稱petraries所發射的每顆石彈都需要4個男人來抬 。但隨後的年代裡,petrary卻被用於指代較小型的機械-不過這可能是在跟更強大的配重式投石機,trebuchet作比較。
Mangonel這個術語直到13世紀才在歐洲廣為流傳。在西班牙,儘管manguanels或manganillas等術語已經出現,但更常用的名稱是源自阿拉伯語的almanganiqs 或almajenechs。而在伊比利亞半島上槓桿-擲彈帶式投石機仍在大量使用,這在一次反映出阿拉伯-伊斯蘭教的影響。至於更詳細的情況,我們得等到1293年,彼時為卡爾卡松城堡新任衛戍司令統計了一份詳細的軍械庫庫存賬冊,與此一致,庫存的攻城裝備有:
上文中所用的ingenium一詞指各種攻城武器。Mangonel式投石機和配重式投石機都包括一個Virga,即橫臂或稱槓桿-擲彈帶,以及一個bigua,支座或支架。(當時由於trebuchet已經出現,)Mangonel是指所有將大量繩索用於製造和使用而威力較弱的機械 。短短數年之後在達爾馬提亞14世紀的港口城市杜布洛夫尼克,mangona一詞也被用於指代“小型機械”。
儘管西歐的投石機的記載不象阿拉伯人的Manjaniq那樣有那么多的變種,但是它確實有一種有趣的變型。這就是人們所知的“突厥式投石機”,在紀堯姆·德·布雷東所做的法國國王菲利普·奧古斯都傳中提到的:“mangonellus, Turcorum more, minora ...”這就說明突厥式投石機傳來時同樣也有大小之分。在13世紀早期到中葉的西班牙,它被稱為“manganell turqucs”,而法國也有一種“突厥人式”投石機(petrary)。
其他明顯是指槓桿-擲彈帶式投石機的術語就更加難以定義了。比如12世紀中期十字軍在圍攻伊斯蘭教徒的里斯本時所使用的“巴利阿里式投擲器”(Balearic fundae) 的操作速度太快,不可能是配重式投石機。可能編年史家在此是在賣弄他對羅馬軍隊里巴利阿里投石手的了解,或者這是一種小型的快速發射式人力牽引型投石機,發射的石彈也很小,也就是在伊斯蘭教世界(其中就包括有巴利阿里群島)里的lu’ab型投石機。
12世紀晚期在南法使用的Frondevola和13世紀早期在阿拉貢使用的Foneval好像都是一種極輕型的almajanech,即投石機,可以用船隻在海上運輸,並可用於野戰堡壘的守衛。在阿拉貢人攻取馬略卡島時用於擊毀伊斯蘭教軍隊配重式投石機的所謂arnalda,很明顯就是一種投石機,而所謂tormenta則是某種規格未明的小型投石機。
從這些人力投石機的使用方式上可以明白地顯示出其相應的威力和效果。這些機械幾乎總是數台並排在陣地上一併使用,法國人圍攻Château Gaillard時,投石機被置於法軍陣地的前方,大概是因為其射程有限的緣故。1147年,圍攻里斯本城時,100名來自英國的十字軍戰士 輪班操作兩台投石機,竟在10小時之內往城裡投射了5000顆以上的石彈-發射頻率達到了7.2秒/顆石彈的地步!1174年圍攻魯昂城時,人力投石機由男人們按8小時輪班操作,即使投射石彈很小,這樣長時間的“彈幕射擊”也會對士氣產生很大影響。1145年的英格蘭,新落成的法靈頓(Farington Castle)城堡甚至都不必等到圍城者的總攻,經過一陣長時間的轟擊之後就投降了。1212年前後,法國的一位游吟詩人波爾納·阿爾諾·德·蒙庫克寫了一首詩歌,Ercan li Rozier,詩中暗示說即使是人力牽引式的投石機也可以摧毀石頭城堡:
‘Be m plazo l'aiquier
Pres la barbarcana,
Cant trazo I peirier
E I mur dezanvana
E per mant verdier
Creis la ost e gensa.’
[我正和射孔旁和弓箭手們說笑,投石機的彈丸飛來,砸掉了城牆的胸牆。部隊的人數越來越多排列成陣,好像那園中的果樹。 ]
這些機械發射的石
彈並不是臨時找的,為了確保精度,發射的彈丸必須有著標準的外形和重量-因此在攻城輜重隊中,石匠就成了重要成員。他們不僅要將石頭打鑿成型,還必須要選出合適的石頭。木質的城門自然就成了首選的目標,而此種戰術在很多編年史和詩歌中也有所提及。有時是由投石機在近距離上對木門轟擊,有時則可能在外城牆和外城門陷落之前就由大型投石機直接轟擊內部的城門。守軍對投石機的使用正與攻城者一般無二,投石機的精度甚至可以點射擊斃敵方將領,例如,居伊·德·蒙特福特就被土魯斯的一台由婦人操作的投石機所擊斃。但是,守城者的投石機通常是瞄準進攻者的機械,以及攻城塔樓。人力牽引投石機相對較小,所以可以裝在塔樓或城門頂上。這種投石機的高度優勢是很明顯的。例如,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巴巴羅薩在1158年圍攻米蘭時將投石機裝在所攻克的一座羅馬凱鏇門上,但是這台投石機被米蘭方面的反擊火力所摧毀。12世紀至14世紀的義大利城市特點就是家家戶戶都有纖細高塔(torri),其上裝有人力發射投石機,這使其高度優勢更加明顯。這些高塔可以彼此互射,或是在家族爭鬥中射擊底下的街壘。
大小投石機的主要任務看來主要就是作為反擊火力擊毀敵方的投石機。1155年的義大利托爾托納之圍中,有這么一個特例,某台投石機被敵方火力所毀,但經修復重又投入使用。木質的攻城塔樓也很脆弱,某座攻城塔樓的命運可能正是婦人操作的投石機威力最佳的描述(參見彩圖C的評註)。當然,人們會試圖在攻城塔樓的頂部安裝小型投石機。按照奧德立克·維塔里斯記載,1092年羅貝爾·德·布雷莫在圍攻布萊瓦期間建造了“帶輪子的機械來對付敵人的城堡,向城堡和守軍發射巨石…”。而1081年,義大利-諾曼人的首領羅貝爾·居斯卡在杜拉佐(Durazzo,今阿爾巴尼亞的Dunēs)所使用的投石機-攻城塔則沒有獲得這么大的成功。某些情況下,投石機還可以射擊移動目標,比如1249年十字軍在達米埃塔城下就是如此。當時有5至6台投石機向尼羅河上的伊斯蘭艦隊發射石彈和裝有生石灰的罐子,擊沉了3艘艦船。1359圍攻巴塞隆納時,守城方將攻城機沿海岸架設,以阻止敵方艦隊上岸。也有極少的文獻提到在海上使用大小投石機-但是是在地中海相對無風的環境下-攻擊敵方的靜止目標,比如港口。
要製造一台槓桿-擲彈帶式投石機,除了巨大的木樑之外,還需要大量的各種材料。1224年圍攻貝德福德時的記錄再次提供了很多值得注意的細節:(6月20日)“大王書致倫敦府尹,因汝愛戴汝之國王,茲命汝儘速遣送繩索2或3大車,擲彈帶20隻,至貝德福德大王軍前。”(6月24日)“大王書致北安普頓總管,今命汝不得遲疑,即刻加派護衛,運送礬鞣牛皮或馬皮10張,或硝制之皮革10或12張,前往貝德福德大王軍前,以為大小投石機擲彈帶所用。”(6月25日)“大王書致多塞特郡郡守,特命汝見此書信後即刻購買價值10英鎊之繩索送往貝德福德大王軍前,以備我軍大小投石機之用。”清單中還包括購買“四套用於製造擲彈帶的工具”的費用,用來製作擲彈帶的牛皮是上述開支清單中最昂貴的項目之一。
沒有資料提到了攻城武器上的金屬部件,據推測這些部件應來自皇家府庫里國王自己的軍械庫。可是彈藥等其他物品則又有所不同。(6月30日)“大王書致貝德福德郡郡守,命汝即刻徵發汝轄下之全數採石、鑿石匠人,攜帶槓桿,大錘,大頭錘,楔子及其它套用工具,前往貝德福德大王軍前為大小投石機加工石頭。”7月25日,在給北安普頓總管的一封信中,又要求“20束好鋼,一馱格洛斯特好鐵,12張礬鞣皮革以及8張硝制皮革。 ”
在英格蘭,用在大小投石機上,皮製或革制的擲彈帶被稱為“baudres”。英格蘭的記載還表明當組建作戰艦隊時,用於製造各型投石機的繩索被運往朴次茅斯;13世紀晚期,倫敦塔中製造的攻城機械所用的繩索是由大型海港城市布里斯托製造的-這點毫不奇怪。人們對這類攻城機械上所用的金屬小部件所知甚少,儘管文獻證據確有表明,金屬部件中還包括有銅和錫-這也許是用來製造青銅部件,比如青銅軸心。
返回:中世紀攻城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