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撫北鎮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居民。公元前,撫北先後隸屬揚州、百越、楚國、九江郡、豫章郡、南城縣等管轄。東漢永元八年(公元96年)建立臨汝縣,始為臨汝縣所轄。之後至1966年劃歸撫州鎮之前雖縣名反覆更改,但隸屬臨汝縣的關係均未變動,解放前夕,轄境分別隸屬臨汝縣六區、展坪鄉、溫泉鄉、解放初期,現屬鎮境分別臨川六區的展坪鄉、溫泉鄉和臨川八區的黃崗鄉、臨江鄉、石井鄉所轄,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屬鎮境分別劃歸展坪、溫泉兩個人民公社管轄。1960年5月設立全坪人民公社,全部歸全坪人民公社管。1966年5月建立撫州鎮北站人民公社,鎮屬的莊家、上沅、下污等7個村劃入撫州鎮北站人民公社轄區。1967年改名為撫州鎮四新人民公社。1969年6月現鎮屬的全坪村民委員會和羊坡、雷劈石、小溪橋三個自然村劃歸撫州鄉鎮四新人民公社管轄,同年7月改名為撫州市四新人民公社,至此,撫北鎮區域迄今未有變動。1980年11月復名為北站人民公社。1984年7月改制為鎮。撫北鎮下設三個村委會和三個居委會,共29個村民小組,23個自然村。總計4000多戶,1萬餘人。
下轄村
上源村轄:路家嶺、上源、下源、雷劈石、小溪橋
莊家村轄:羊坡村、湯家村、莊家村、廠下村、廠下新村
金坪村轄:矮竹崗、湖蓮、萬家巷、裴家、嚴家、周家、下黃、上黃、汪家
自然地理

撫北鎮是市郊重要衛星城鎮,交通便利、市場活躍。境內向樂鐵路縱穿南北,臨豐公路橫貫東西,京福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撫北鎮水陸交通發達。但鐵路、公路是涉外的主要交通,鐵路有向樂線與浙贛、京九鐵路相銜接,可達全國各地。水路有宜黃河、撫河,上通臨川、宜黃、廣昌 ,下達贛江、鄱陽湖,直抵長江。交通便利,使撫北鎮農貿市場活躍,全部鄉鎮的人們雲集一市,各種物品,應有盡有、購銷兩旺,市場熱鬧非凡。
鎮內通訊十分便捷,建有第35路程控電話網,電話直通世界各地。撫北一直是全市的物資集散地、中轉站,交通運輸業、勞動服務業以及飲食業發展迅速。
經濟發展

撫北產杉木,砂礫石、紅土壤儲量豐富,是市區建築材料主要供給地之一。撫北產油茶、大棚蔬菜。撫北蛋雞、蛋鴨養殖久負盛名,七彩山雞、甲魚、珍珠的養殖也被進一步推廣。撫北鎮商業服務業是最具有特色的行業,集裝卸、運輸及建材等商業貿易為一體,有經營場地15000平方米,從業人員1800餘人。有60多個省、市、區駐鎮單位及企業在鎮從事商業服務業,主要涉及造紙、機械、化工、建材等方面,並有一批暢銷拳頭產品。
撫北鎮始終堅持“服務開放,工業興鎮”之路,全方位對外開放,2005年投資環境、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其優越的投資環境吸引了廣大客戶來洽談購地興廠,蘭豐水泥、汽配倉儲、環球物贏公司、塑膠板材等企業落戶其境。就2004年招商引資任務已突破800萬元,這些企業有力地促進了經濟快速增長。撫北正成為一塊商機無限、充滿活力的投資熱土。
除撫北鐵路職工家屬中有近20人苗、壯、布依族外,均為漢族。在所管轄的區域內駐有撫北火車站,撫州市商業儲運公司,供銷儲運公司。撫州市國家儲備庫、江西撫州添光化工有限公司、撫州造紙廠、區屬稅務、工商、銀行、供銷、糧食等部門。外資企業有江西嘉力複合肥廠、蘭豐水泥廠、賢鑫、日升人造板廠、江西新興農藥有限公司等。撫北工業園區座落境內。
2014年,撫北鎮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58957.64萬元,同比增長8%以上;實現財稅收入449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9826元,比上年增長7.9%。
文化教育

旅遊資源

“文化大革命”前後,因修築鐵路,開荒造田及不法分子的盜墓,漢墓被毀掉不少。1987年,又因建設國家重點工程撫州造紙廠,發掘了二十餘座。墓室都是用磚砌成。磚為實心,質重,呈青灰色,為長方形和斧形,磚的平面,有的印有葉脈紋和線紋,磚側紋飾有X字紋,網線紋、同心園紋和對角幾何紋。其花紋之多,實屬罕見。墓室規模不小,一般都是七八米長,三四米寬,分有前室和後室。前室多放殉葬品,後室則放棺槨。最大的是香菇包,共有五室,呈“六”字形,長達15米,寬7米,占地面積都體100多平方米,大概是夫妻合葬墓。在墓室中,棺槨盡己腐爛成泥,僅發掘漢代戰刀、陶灶、罐、豆、鐮、斧、五銖錢以及工藝水平很高的漢鏡等文物。在發掘中還發現,這些漢墓在唐、宋幾代都被人盜過。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在撫北鎮曾先後發現金坪磨盤山新石器遺址和星火羅成嶺春秋時代遺址,後發現了漢墓群,並且在發掘漢墓時,還發現了不少東漢前(包括商代)後數代的墓葬,出土了一些比較珍貴的文物。這些都表明,在古代撫北鎮很可能是一個相當繁華的居住點,或是一個擁有多種相當發達的行業的集鎮,值得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