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三擺

搖三擺

《搖三擺》是一首陝西民歌,由柴根演唱。這首歌后來在陝北及內蒙河套一帶被廣泛傳唱。

歌手

柴根是陝北民歌《搖三擺》的開創者。有一次,柴根一個人趕著毛驢去內蒙趕集,看到那裡的女孩子很漂亮,特別是她們走起路來一搖三擺的樣子讓柴根很是動心,於是觸景生情,哼唱出了《搖三擺》。這首歌后來在陝北及內蒙河套一帶被廣泛傳唱。

歌詞

大搖大擺擺哎嘞喲,大路上那來

你把你那小白臉臉調上個過來,哎搖三擺

你叫我那調過來哎嘞喲,我就那調過來

你吃我的蘋果那我揣你的奶,哎搖三擺

你要那揣呀么哎嘞喲,慢了慢姐(的)揣

將竟兒(剛才)姐(的)發起那奶蟈兒蟈兒來,哎搖三擺

拉不過話就么哎嘞喲,香不過的妞

親不過的妹妹那咬兩口,哎搖三擺

你給我餵上個哎嘞喲,花了蝶兒蝶兒嘴

再一回來了那親死你,哎搖三擺

起源

柴根是陝北民歌《搖三擺》的開創者。有一次,柴根一個人趕著毛驢去內蒙趕集,看到那裡的女孩子很漂亮,特別是她們走起路來一搖三擺的樣子讓柴根很是動心,於是觸景生情,哼唱出了《搖三擺》。這首歌后來在陝北及內蒙河套一帶被廣泛傳唱。

陝北的民歌藝人,可以大致劃為四代:當前最活躍的一代是以雒翠蓮、雒勝軍等為代表的青年歌手;在他們之上就是以王向榮、賀玉堂等為代表的第三代藝人;第二代藝人是以馬子清、貟恩鳳、李治文等見證和親歷新中國成立的老一代藝人;第一代就是以柴根、張天恩、李思命、丁喜才、李有源為代表的這一批藝人。事實上,說他們是第一代人並不十分科學,畢竟在他們之前,還有更多優秀的民歌傳承前輩,只是因為歷史久遠,已然無據可考了。

柴根是第一代陝北民歌藝人里唯一健在的一位,與他同時代的張天恩等人都已飽經磨難,先後作古了。柴根是陝北最後一代腳夫,他大半輩子趕著牲靈幾乎跑遍了山西、陝西和內蒙河套地區,艱辛的腳夫經歷同時也是柴根民歌演唱藝術的成長曆程。柴根從八歲開始唱歌,七十五年來從未拜過老師。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柴根唱過的歌不比他見過的人少,他到過的每一個地方都曾經留下了他的腳印和歌聲。民歌、道情、秧歌等各種曲調,柴根都能信手拈來,“府谷歌王”、“陝北歌王”、“陝北民歌大師”,各種榮譽的光環數不勝數,稱他為“陝北民歌活化石”一點都不過分。

“我這輩子唱歌,就是因為愛,唱起來就痛快。”——這是柴根對自己藝術生涯的簡單總結。對於今年已經八十三歲高齡的柴根來說,能做一輩子自己深愛的事情,已經是終生無悔了。

柴根之家

1924年,柴根生於晉陝蒙三省接壤、陝西省最北端的府谷縣城。父親是個生意人,十幾歲便開始做小買賣。家有子女三人,柴根是老大,還有一個姐姐,一個弟弟。

十四歲的時候,有人介紹下王家墕與柴根同齡的的王姓姑娘給他,雙方家人經過了解和磋商,定下了這門親事。十八歲那年,柴根敲鑼打鼓熱熱鬧鬧地迎娶回了自己的媳婦。半個世紀以來,柴根和老伴相濡以沫,直到七十二歲那年,老伴撇下了老柴根撒手而去。失去了老伴,老柴根沒有消沉,他在享受四世同堂的天倫之樂之餘,也在細細回味著自己年輕時的苦辣酸甜……

一路走來一路歌

腳夫,在陝北也稱為趕牲靈的。過去的陝北地瘠民貧,人們迫於生計紛紛前往內蒙河套一帶攬工、趕腳、做買賣。他們吆趕著騾馬,常年風餐露宿,有著與黃土一樣厚重的辛酸故事。

走沙灘,睡冷地,

夢也不夢受這罪。

大圪蛋山藥黃米湯,

天爺爺攆在這路上……

柴根從小喜歡唱歌,八歲的時候就立志想進晉劇團唱戲。那時柴根還留著辮子,看大戲的時候,人家在台上唱,他便在台下踢腿做動作,跟著台上的戲子學各種腔調。

搖三擺(簡譜) 搖三擺(簡譜)

十幾歲時,柴根就開始跑口外。趕牲靈的路上,只要看見人家有熱鬧的灘會,柴根就會去湊熱鬧,總想找機會一展歌喉。有一次,在包頭南海子的一個俱樂部,柴根趁興唱了《珍珠倒捲簾》和《水刮西包頭》兩首歌,現場爆發出了經久不息的掌聲和叫好聲。從那一刻起,所有的人都對這個毛頭小伙刮目相看了。

柴根是陝北民歌《搖三擺》的開創者。有一次,柴根一個人趕著毛驢去內蒙趕集,看到那裡的女孩子很漂亮,特別是她們走起路來一搖三擺的樣子讓柴根很是動心,於是觸景生情,哼唱出了《搖三擺》。這首歌后來在陝北及內蒙河套一帶被廣泛傳唱。此後,柴根還陸續創作了具有自己風格的《對花兒》、《偷南瓜》、《四大對》等經典曲目。

二十多歲的時候,柴根已經在晉陝蒙一帶小有名氣了。他看見什麼唱什麼,而且全是現編現唱,買賣人過路人都愛聽他唱歌。柴根曾經有過賣糕、賣西瓜、賣豆腐、賣粽子的經歷,他邊唱邊吆喝,小地攤前人圍得水泄不通,歌唱完了,東西也早賣完了。甚至有的人沒吃上東西,也願意給錢。因為歌唱得好,柴根也攬到了更多的營生,交到了更多的朋友。

柴根一路走一路唱,凡是他走過的地方,人們都知道有個趕牲靈的府谷後生歌唱得好。就這樣,柴根用歌聲驅散了腳夫路上的孤獨寂寞,在那個貧困艱苦的年代裡用最簡單的方式給自己也給人們帶來了難以忘懷的快樂。

新中國成立後,交通條件日漸改善,腳夫這個充滿時代色彩的職業便逐漸消失,以柴根為代表的陝北最後一代腳夫自此也在歷史舞台上悄然謝幕。

1958年前後,延安來人要請柴根去當老師,柴根擔心自己當不了老師就沒有去。1960年,柴根加入了內蒙國營運輸隊,1962年以後又外出攬工,文革初終於輾轉回到了家鄉的農業社,結束了近半輩子的奔波。

愛情記憶

雙馬馬碌礎單馬拉,

一個人和下你家姊妹倆。

你趕上那個毛驢我開上那店,

來來回回好見面。

想你想得見不上個面,

大路上開下個留人店。

柴根二十歲時在內蒙烏拉素馱貨,經常在一戶人家落腳,這戶人家的兩個女子也都會唱歌,經常和柴根對唱,一來一往,妹妹便對柴根有了好感。每次從府谷過來或從包頭上去,柴根都要買一些女孩子用的東西,路過住宿時送給妹妹。和妹妹好了兩年多,竟然和姐姐也慢慢產生了感情。後來,妹妹因為吃醋,離開柴根找了別人。和姐姐好上後,姐姐還曾經問過柴根:“你好好的和我妹妹好,怎么又和我好上了?”再後來,因為烏拉素跑得少,和姐姐的關係也就疏遠了。

解放後,姐姐當上了婦女主任,有一次在納林開會,柴根正好路過,遠遠地看見是她,心想只要我唱歌她肯定會回頭的。柴根開口一唱,姐姐果然回過頭來。柴根下馬住店,姐姐追過來要柴根跟她去唱歌。柴根起先不去,在眾人的說服下終於答應了。到了會場,樂隊伴奏全套家什幾乎都上齊了,兩個人就開始對唱:

她:風塵塵不動樹梢梢擺

什麼風把你刮將來?

柴:野鵲子穿青又帶白

不為瞄妹妹我怎當緊來。

她:瓢葫蘆蘆舀水落不了低,

拉話不拉話見一下你。

柴:三天沒見上那妹妹那面,

人樣忘了多一半。

她:十八根木椽椽蓋不成房,

這地方人多沒哥哥……

最後一次見面是五十多歲的時候,柴根帶著小孫子拉西瓜到內蒙,又見到了她。臨走時,她還給小孫子好多好吃的。如今已有三十多年沒聯繫了,柴根感嘆地說,不知道這姐妹兩還在不在了。也許,這就是柴根在愛情的路上最深刻的記憶吧!

舞台生涯

1976年,霍向貴帶隊去省上參加文藝調演,府谷就去了柴根一個。當時農業社不放人,政府負責人打電話要求必須去。那是柴根第一次參加正式的演出,他的二兒子給他換了一身新衣服,柴根親自殺了一隻羊做花費。在這次調演中,柴根一舉獲得金獎,這也是他一生中第一次獲獎。

2000年,柴根首次亮相中央電視台,演唱了《搖三擺》、《五哥放羊》、《十對花》、《二道圪梁》,讓全國的電視觀眾都領略到了這位國寶級藝術大師的風采。此後,柴根幾乎每年都要參加CCTV節目。2004年,在首屆“CCTV西部民歌電視大賽”上,年逾耄耋的柴根老當益壯,奪得銅獎。

畢竟年事不饒人,2006年,柴根突發疾病臥床不起。休養了將近半年,柴根雖然又站了起來,但身子骨已明顯大不如前了。身體日漸衰老,柴根的心卻從來沒有服老,他說如果不是這場病,他還要再唱五六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