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西縣博物館

揭西縣博物館

揭西縣博物館位於廣東省揭西縣縣城河婆鎮文化廣場北部,新東路附近。該館成立於1985年1月,隸屬縣文化局。館舍由一所中學校舍改建而成,是一座四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樓房,共有三層橙色琉璃瓦出檐,頂部飾以琉璃瓦長廊,正面外牆鑲嵌米黃色錦磚,配茶色玻璃鋁合金鋼窗,古今建築特點兼具。門前廣場的南部是貫還三座亭榭的文化長廊,周圍樹木參森,地處鬧市卻環境幽雅。

基本信息

館址規模

該館館舍由一所中學校舍改建而成,是一座四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樓房,共有三層橙色琉璃瓦出檐,頂部飾以琉璃瓦長廊,正面外牆鑲嵌米黃色錦磚,配茶色玻璃鋁合金鋼窗,古今建築特點兼具。門前廣場的南部是貫還三座亭榭的文化長廊,周圍樹木參森,地處鬧市卻環境幽雅。

館舍簡介

館舍大樓由博物館和文化館共同使用,其中博物館使用面積1200多平方米。設愛國華僑張武幫先生支援家鄉建設事跡專題陳列室一間,另設出土歷史文物和革命文物展廳各一間,主要展出當地出土和各個歷史時代文物以及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文物各100多件。較具特色的展品有當地出土的新石器期期具有南方特點的夾砂幾何紋硬陶器和植物化石標本;較為珍貴的展品有貳貫面額的元《至元通行寶鈔》金屬鈔版,以及記錄1925年國民革命軍東征軍將領為接收傷病員的當地大同醫院“施醫贈藥”捐款漆匾,該匾如實記錄了蔣介石周恩來何應欽蔣光鼐陳濟棠等軍政界要員當時的職位和捐款數目。因當地是革命老區,革命文物在藏品中占有較大的比例。該館曾出版《揭西縣文物志》、《民俗志》等。

奉獻珍藏

黃埔軍校教導一團在揭陽以西的棉湖渡過榕江,與來勢洶洶的敵軍林虎部隊萬餘人交上了火,打響了棉湖之戰。由於敵我雙方力量懸殊,戰鬥從早晨打到中午,教導團傷亡很大,處在不利之勢。政治部主任周恩來、軍校黨代表廖仲凱,氣度從容地出現在槍林彈雨般的陣地上,開展戰場鼓動,給苦戰中的官兵在精神上極大的鼓舞。由於時已過午,官兵們又餓又渴,精疲力竭。這時,陣地後方來了一對挑著擔子的青年農民,冒著硝煙前來送水送飯。他們是附近新塘村的王良琴夫婦,在農會的組織下,自願給革命軍做飯。周主任連忙上前接應,幽默地說:“你們這真是‘雪中送炭’呀!不然,官兵們的肚子也與敵人的機槍一樣不停地叫哩。大家吃飽飯打勝仗,你們的功勞可大了!”幾句話,說得王良琴夫妻心裡熱乎乎的,原先怕“伙頭軍”被人瞧不起的思想早拋到九宵雲外去了。看著跟前這位身穿灰軍裝、腳蹬黑布鞋的“長官”,感到非常親切。指戰員們分頭吃飽了飯,鬥志昂揚地投入戰鬥,又連續打退了敵人多次瘋狂的進攻。至下午4時,在教導二團的增援下,終於打敗了號稱“驍勇善戰”的林虎部隊,取得了棉湖戰役的偉大勝利。是日黃昏,東征軍官兵還在打掃戰場,王良琴夫婦又做好了飯菜挑到陣地上,乘吃飯之機,周主任又親熱地與王良琴夫妻倆拉起了家常,了解他們的家庭情況。天黑了,東征軍就要開赴棉湖休整了。臨別,周恩來拿來一床軍氈放到王良琴手上,深情地說:“良琴兄弟,你們夫妻倆是好樣的。我代表革命軍官兵感謝你們!這床軍氈,就送給你們作個紀念吧!”王良琴夫婦再三辭謝,也拗不過周主任,只好收下軍氈。軍氈被王家珍藏了50多年,直到周恩來同志逝世,把它獻給揭西縣博物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