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榮

揚子榮

楊子榮,原名楊宗貴,(1917~1947),山東牟平寧海鎮嵎岬河村人。1917年出生在山東省牟平縣(現煙臺市牟平區)城南一個叫?峽河的小山村。民國34年(1945)參加八路軍,歷任戰士、班長、團偵察排長等職。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父親楊世恩是個泥瓦匠,母親宋學芝是個剛強的農村婦女。楊子榮4歲那年,父母曾帶著一家老少去東北安東(今遼寧丹東)謀生。但父母一天到晚拼死拼活地乾,也難以維持一家人的溫飽。沒辦法,除了父親和姐姐外,母親又領著其他孩子回了老家。在老家,母親省吃儉用地供楊子榮上了幾年私塾。

1929年,膠東地區軍閥混戰,民不聊生,12歲的楊子榮在母親的安排下,去安東投靠父親。開始父親讓他去上學。兩年後,楊子榮到姐姐做工的繅絲廠幹活,以掙錢補貼家用。但是好景不長。楊子榮三年學徒期剛滿,廠子裁人,楊子榮被趕出工廠大門。無奈之下,楊子榮就到碼頭搬木頭、扛大包,到鴨綠江江邊放木排、當船工。1938年底,他在鞍山千山採礦區找了一份當採礦工的活兒。礦區的活兒也不是好乾的,不僅有生命危險,還要常常忍受日本監工的打罵。最讓他不能忍受的是,看到日本監工毒打自己的工友。一次,他實在是看不下去,奪過監工的皮鞭,為自己的工友出了氣,但他自己也無法在礦山呆下去了,在工友的幫助下,楊子榮逃離了礦山,回到了老家牟平。這一年是1943年春,楊子榮26歲。

人物生平

從12歲離家算起,楊子榮在東北整整闖蕩了14年。這14年,對楊子榮來說,可謂是嘗遍了人間的酸甜苦辣,體會了生活的艱難辛勞。但也使他熟悉了東北的風土人情、山情地貌,結交了一大幫窮苦朋友,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這段經歷,在他後來參加的剿匪鬥爭中,可謂是發揮了重要作用。

民國18年(1929),楊子榮一家因生活所迫,遷往安東謀生。12歲的楊子榮,在安東一家私營繅絲廠當童工。“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侵占安東地區,楊子榮的父親染病身亡。母親領著兩個妹妹回山東老家,留他在安東繼續謀生。四年後,他和老鄉結夥到鴨綠江上當船工,順水放排,逆水拉縴。後來,他被日軍抓當勞工,流放深山採礦,過著牛馬生活。他飽嘗了人間的疾苦和亡國奴的滋味,結識了不少患難與共的朋友。民國32年(1943),他不忍洋人的欺凌,帶頭打了為洋人服務的工頭,從東北跑回山東家鄉。

他回家以後,秘密加入民兵組織,積極參加抗日鬥爭。

民國34年(1945)8月,他參加八路軍解放牟平城的戰鬥。同年秋,29歲的楊子榮報名參加八路軍,編入膠東海軍支隊。10月下旬,膠東海軍支隊赴牡丹江地區剿匪,11月,楊子榮加入中國共產黨。部隊改編後,楊子榮編在牡丹江軍區二團三營七連一排一班。首長見他是個“年齡不輕,軍齡不長”的老兵,便分配他到伙房當炊事員。他經常冒著敵人的炮火,把熱飯送到前線,幫助搶救傷員,關鍵時刻還給排長、連長出主意、當參謀,博得指戰員的稱讚和愛戴。

牡丹江地區匪患嚴重。楊子榮所在部隊,擔負著剿匪、保衛土改的重任。首長派楊子榮等30多人,化裝成便衣,先行到達海林鎮。楊子榮進入有百餘人槍的地主武裝孫江司令部,敦促其放下武器,拒降者,就地繳械。民國35年(1946)2月2日,海林鎮解放。

一次夜行軍,拂曉前在密林中跟綽號“姜左撇子”的慣匪遭遇。楊子榮巧逼姜的副官喊話,智擒“姜左撇子”及姜部百餘人。民國35年(1946)3月20日早晨,三營在杏樹溝追擊李開江部李匪據險頑抗,楊子榮與營長交換了作戰意見,部隊正面佯攻,進行火力偵察。楊子榮帶領一班人迂迴到敵人陣地側後,他示意副班長和戰士隱蔽好,獨自一人躍出掩體,巍然挺立在敵群中,威逼400餘名敵人放下武器,迫使匪首李開江、張德振投降。楊子榮被評為團戰鬥模範。大股匪徒殲滅後,小股殘匪流竄於深山老林中。部隊首長組建武裝偵察小分隊(團偵查排),消滅殘匪。小分隊負責人由既熟悉當地情況,又有獨立指揮作戰能力的楊子榮擔任.小分隊組建後,首先生擒了所謂許家四虎(許福、許祿、許禎、許祥),消滅了九彪李發林、馬希山等慣匪,其後楊子榮帶領四名戰士,化妝成敵人,深入林海雪原,摸清敵情。民國36年(1947)2月6日晚,他隻身打入虎穴,裡應外合,活捉國民黨保全旅長、牡丹江一帶匪首“座山雕”。東北軍區司令部給楊子榮記了三等功,授予他“特級偵察英雄”的光榮稱號。

同年2月23日,楊子榮在追殲頑匪鄭三炮、劉煥章時,不幸中彈犧牲,時年31歲。楊子榮生前所領導的偵查排,命名為“楊子榮排”。烈士的遺體安葬在海林縣烈士陵園,1981年4月,海林縣建起了楊子榮紀念館。讓烈士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成為激勵全縣人民永遠開拓進取的精神力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