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太玄經

《漢書·藝文志》稱揚雄所序三十八篇,《太玄》十九。 桓譚《新論》則稱《太玄經》三篇,傳十二篇,合之乃十五篇,較本傳又多一篇。 其書《唐·藝文志》作十二卷,《文獻通考》則作十卷,均名曰《太玄經注》。

玄經為西漢末年揚雄模擬《周易》所創,是一種三進制周期運動,即三元論的宇宙生成模式,是繼《易經》二進制周期運動,即二元論的宇宙生成模式的又一重要碩果,也必將推動三進制的光子計算機的誕生,是一種真正模擬人腦的智慧型計算機。
揚雄模擬〈周易〉天、地、人三才,由玄產生陰陽,由陰陽消長變化而使事物一分為三,三分為九的三進制生成模 式。一玄分而為三,曰一方、二方、三方,也稱天玄、地玄、人玄;三方又各分為三,合為九州,每州又各分為三,合為二十七部,每部又各分為三,合為八十一家。於是一玄、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及其描述的八十一首七百二十九贊構成“太玄經”的宇宙生成模式。即所謂“一玄都復三方,方同九州,技載庶部,分正群家,蓋極一為三,極三為九,極九為二十七,極二十七為八十一也”。
太玄經十卷(編修勵守謙家藏本)
漢揚雄撰,晉范望注。《漢書·藝文志》稱揚雄所序三十八篇,《太玄》十九。其本傳則稱《太玄》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二百四十三表、七百二十九贊,分為三卷,曰一、二、三、與太初曆相應。又稱有首、沖、錯、測、摛、瑩、數、文、掜、圖、告十一篇,皆以解剝元體,離散其文,章句尚不存焉。與《藝文志》十九篇之說已相違異。桓譚《新論》則稱《太玄經》三篇,傳十二篇,合之乃十五篇,較本傳又多一篇。案阮孝緒稱《太玄經》九卷,雄自作《章句》,《隋志》亦載雄《太玄經章句》九卷,疑《漢志》所云十九篇,乃合其章句言之。今章句已佚,故篇數有異。至桓譚《新論》則世無傳本,惟諸書遞相援引,或訛十一為十二耳。以今本校之,其篇名、篇數一一與本傳皆合,固未嘗有脫佚也。注其書者,自漢以來,惟宋衷、陸績最著。至晉范望,乃因二家之注,勒為一編。雄書本擬《易》而作,以家準卦,以首準彖;以贊準爻,以測準象,以文準文言,以摛、瑩、掜、圖、告準系詞,以數準說卦,以沖準序卦,以錯準雜卦,全仿《周易》。古本經傳各自為篇,望作注時,析元首一篇分冠八十一家之前,析元測一篇分系七百二十九贊之下,始變其舊,至今仍之。其書《唐·藝文志》作十二卷,《文獻通考》則作十卷,均名曰《太玄經注》。此本十卷,與《通考》合,而卷端標題則稱晉范望字叔明解贊。考玄測第一條下有?注曰:此是宋、陸二家所注,即非范望注也。蓋范望采此注意,自解經贊,儒有近習,罔知本末,妄將此注升於測日之上,以雜范注,混亂義訓。今依范望正本,移於測日之下,免誤學者。已下七百二十九測注並同云云。考望自序,亦稱因陸君為本,錄宋所長,捐其所短,並首一卷本經之上,散測一卷注文之中,訓理其義,以測為據。然則望所自注,特其讚詞。其他文則酌取二家之舊,故獨以解贊為文。今概稱望注,要其終而目之耳。卷端列陸績《述玄》一篇,據陳振孫《書錄解題》為範本所舊有。又列王涯《說玄》五篇,又列《釋文》一卷,則不知何人附入。其太玄圖旁、范望序末及玄首、玄測之首尾,凡附記九條,卷末又有一跋,均不著名氏。考序後附記,稱近時林瑀。瑀與賈昌朝同時,則此九條當出北宋人手。又王涯《說玄》之末附題一行雲,右迪功郎充兩浙東路提舉茶鹽司幹辦公事張實校勘,則附記或出於實歟?其釋文一卷亦不著名氏。考鄭樵《通志·太玄經釋文》一卷亦林瑀撰。疑實刊是書時,並以涯之說、瑀之釋文冠於編首也。
《揚子太玄經》又稱《太玄經》、《太玄》或《玄經》,是西漢學者揚雄的一部著作,用來闡述他的哲學體系和宇宙論。《四庫全書》中為避康熙皇帝的名諱,改稱其為《太元經》。《新唐書·藝文志》作十二卷,《文獻通考》作十卷。
《太玄》糅合了儒家、道家和陰陽家的學說。其首先從《老子》“玄之又玄”中概括出“玄”(玄奧)的概念,以玄為中心,按天地人三道的分類建立了一個形上學體系。《太玄》認為一切事物從發展到旺盛到消亡都可分成九個階段。
唐朝詩人李白的《俠客行》最後一句“白首太玄經”,即指此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