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桑子·冷香縈遍紅橋夢

《採桑子·冷香縈遍紅橋夢》是一首傷離念遠之作。上景下情。景象的描繪由虛到實, 雖未言愁而愁自見。抒情之筆又直中見曲, 且再以景語綰住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採桑子·冷香縈遍紅橋夢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姓名】納蘭性德

【作品體裁】詞

作品原文

採桑子·冷香縈遍紅橋夢冷香縈遍紅橋夢①,夢覺城茄。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箜篌②別後誰能鼓,腸斷天涯。暗損韶華③,一縷茶煙透碧紗。

注釋

①冷香二句:謂夢中在紅橋上清香瀰漫,與她相伴,而夢醒後又聽到城頭傳來的胡茄嗚咽的悲鳴。冷香,指清香之花氣。

②箜篌:古代一種撥弦樂器名。又分豎箜篌與臥箜篌兩種。

③暗損韶華:謂美好的青春年華暗暗地消耗了。

譯文

午夜夢回,我們又回到當初相伴同游的那座紅橋上,清幽的花香沁潤在空氣里,一切美好如初。可怎奈這場夢卻被城頭的吹茄聲吵醒。醒來的時候,窗外的雨剛剛停下來,春寒料峭,月光淒清的照在屋外的桃花上。

你離開後,誰還會彈奏箜篌來思念我。我的心早就碎在天涯,青春也在對你的思念中漸漸地消耗。相思千里之外,夢魂萬重雲水,從前是你思念我,如今讓我加倍的償還你。思念的煎熬中,偶爾的幻覺會扶持著我不至於太絕望,一縷烹茶香透過碧紗窗飄進來,仿佛又回到了當年我們賭書潑茶的日子,而你就還在窗外,從未曾離開。

作品賞析

這又是一首傷離念遠之作。上景下情。景象的描繪由虛到實,雖未言愁而愁自見。抒情之筆又直中見曲,且再以景語綰住。其黯然傷神之情狀極見言外了。[3]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清詞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性德;字容若(納蘭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大學士納蘭明珠長子,生長在北京。善騎射,好讀書。經史百家無所不窺,諳悉傳統學術文化,尤好填詞。康熙十五年(1676)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僅三十一歲。詞以小令見長,多感傷情調,間有雄渾之作。也能詩。有《通志堂集》。詞集名《納蘭詞》,有單行本。又與徐乾學編刻唐以來說經諸書為《通志堂經解》。納蘭性德於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時期權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親覺羅氏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而其家族——納蘭氏,隸屬正黃旗,為清初滿族最顯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後世所稱的“葉赫那拉氏”。納蘭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為葉赫部貝勒,其妹孟古,於明萬曆十六年嫁努爾哈赤為妃,生皇子皇太極。其後納蘭家族與皇室的姻戚關係也非常緊密。因而可以說,納蘭性德一出生就被命運安排到了一個天皇貴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貴榮華,繁花著錦的。然而,也許是造化弄人,納蘭性德偏偏是“雖履盛處豐,抑然不自多。於世無所芬華,若戚戚於富貴而以貧賤為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