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排雲殿景區位於萬壽山南麓的中部,是頤和園南北中軸線上最重要的核心景觀建築組群。
歷史
排雲殿建築群,始建於清乾隆時期,曾以大報恩延壽寺為主體建築,是清末慈禧太后舉行萬壽慶典的地方。整個景區占地約8000平方米,以排雲殿為中心,由排雲門、玉華殿、雲錦殿、二宮門、芳輝殿、紫霄殿、排雲殿、德輝殿及連通各座殿堂的遊廊、配房組成。1860年該建築群被英法聯軍焚毀。1886年慈禧重建,改大報恩延壽寺下半部分為舉行慶壽典禮的排雲殿建築群。現殿內多陳設慈禧慶壽時王公大臣進獻的壽禮。排雲殿地處萬壽山前建築的中心部位,是慈禧過生日時接受朝拜的地方,它建在一座高台上,歇山重檐,前後由21間房屋組成。殿內有寶座、圍屏、鼎爐、宮扇等,平台下對稱排列著供防火盛水用的四口大銅缸,俗稱“門海”。 排雲殿四周有遊廊和配殿,前院有水池或漢白玉砌成的金水橋。殿角重重疊疊,琉璃五彩繽紛。從遠處望去,排雲殿與牌樓、排雲門、金水橋、二宮門連成了層層升高的一條直線。排雲殿這組建築,是頤和園最為壯觀的建築群體。“排雲”二字出自晉朝郭璞“神仙排雲出,但見金銀台”的詩句,這比喻似在雲霧繚繞的仙山瓊閣中,神仙即將露面。
在乾隆時期,這組建築叫“大報恩延壽寺”,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年間重建,並改名“排雲殿”。據說,開始時慈禧想把這裡作為她的寢宮,但在剛落成時慈禧就得了一場病,她認為到可能是此殿距佛門側境“佛香閣”太近,不適於長期居住,後來她才決定把寢宮改在樂壽堂,而排雲殿只作為她過生日時接受朝拜的地方。
建築群
排雲殿、佛香閣建築群始於昆明湖邊的“雲輝玉宇”牌樓,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直至智慧海,南北貫穿於一條中軸線,層層上升,氣勢宏偉。現為頤和園皇家宮廷歷史原狀陳列區。“雲輝玉宇”牌樓,緊鄰昆明湖,是萬壽山前山中央建築群主軸線的起點。建築為四柱七樓,頂覆黃色琉璃瓦,繪金龍和璽彩畫,等級極其高貴。“雲輝玉宇”牌樓表示這裡的宮殿是彩雲與華麗建築相輝映的世界。牌樓的南面匾額上寫著“星拱瑤樞”,它告訴人們,這裡就是“眾星拱衛的神仙之地”。在排雲門前,除立有兩隻造型生動、鑄造精美的銅獅之外,還有兩側各擺放了六塊不同形態的太湖石,喻意為十二生肖。牌樓上的南北匾額表達了對統治者的讚美與頌譽,也暗含了君臣尊卑的封建禮制秩序。
玉華殿,原清漪園時期大報恩延壽寺的鐘樓,1886年改建為排雲殿第一進院落的東配殿。大殿面闊五間,單檐正脊歇山頂,曾是慈禧皇太后舉行萬壽慶典時皇上臨時休息的地方。現殿內陳列文物多為當年王公大臣們進獻慈禧的壽禮。
雲錦殿,原清漪園時期大報恩延壽寺的鼓樓,1886年改建為排雲殿第一進院落的西配殿。大殿面闊五間,單檐正脊歇山頂,曾是慈禧皇太后舉行萬壽慶典時二品以上王公大臣臨時休息的地方。現殿內陳列文物多為當年王公大臣們進獻慈禧的壽禮。
二宮門,排雲殿建築群第二進院落的宮門,面闊三間,卷棚歇山頂。宮門房檐下懸"萬壽無疆"黑漆金字匾,是慈禧皇太后萬壽慶典中宣讀賀壽表文的地方。
芳輝殿,原為清漪園時期大報恩延壽寺妙覺殿,1860年毀於英法聯軍的大火,1886年改建為排雲殿第二進院落的東配殿。大殿面闊五間,單檐正脊歇山頂。"芳輝"二字寓意祥瑞生平。現殿內陳列王公大臣進獻慈禧的部分壽禮。
紫霄殿,原為清漪園時期大報恩延壽寺真如殿,1860年毀於英法聯軍的大火,1886年改建為排雲殿第二進院落的西配殿。大殿面闊五間,單檐正脊歇山頂。"紫霄"二字寓意祥瑞生平。現殿內陳列王公大臣進獻慈禧的部分壽禮。
排雲殿,重檐正脊歇山頂,飾黃色琉璃瓦。大殿建於原大報恩延壽寺大雄寶殿基址之上,專供慈禧慶壽使用。殿名源於晉代詩人郭璞"神仙排雲出,但見金銀台"的詩句,寓意此處為仙人居所、長生不老之地。現殿內陳設為慈禧萬壽慶典時原狀。
德輝殿,原為清漪園時期大報恩延壽寺多寶殿,大殿面闊五間,單檐正脊歇山頂,前出廊,兩翼有爬山廊與排雲殿相連,是帝後到佛香閣禮佛時更衣休息的場所。現殿內陳設"排雲殿景區修繕展"。
佛香閣,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始建成,是全園的標誌性建築。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時按原樣重建。建築高四十一米,八面三層四重檐,氣勢宏偉,中正莊嚴。閣內供奉明代銅胎千手觀音佛像一尊。
轉輪藏建築群,乾隆時期始建,是清朝帝後貯藏經書、佛像和念經祈禱的地方。樣式仿杭州法雲寺藏經閣,由正殿、兩座安放輪藏的彩亭和萬壽山昆明湖碑組成。1860年英法聯軍焚掠清漪園時倖免於火患,但遭洗劫,1886年慈禧對整組建築進行大修。
五方閣建築群,乾隆時期始建,以寶雲閣銅殿為中心,由主配殿、角亭、遊廊等圍合成方形院落,其布局象徵佛教密宗的“曼荼羅”,意喻“萬德圓滿”、眾神聚集。1860年被焚毀,1886年重建。“五方”表示聚五方之色,寓意天下歸心,四海昇平。為迎接北京2008奧運會,保護人類文化遺產,排雲殿景區於2005年實施自1886年重建以來的第二次全面修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