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斥與包容

排斥與包容

《排斥與包容》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於秀麗。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自2003年開始攻讀博士學位時起,我就把貧困以及相關社會保障問題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之後,我相繼參與了國內多次相關調查和研究課題,開始系統地接觸中國貧困問題和國內外理論學說,深入思考中國經濟社會轉型期城市貧困的有關理論和實際問題。2005年,我成功申請了日本早稻田大學21COE—GLOPE項目組資助,更使我有機會了解日本社會的貧困及生活保護制度,以國際和對比的視角重新思考這些理論與實際問題。

“城市貧困”作為社會全面轉型背景下出現的新問題,表現出了我國貧困的全新特徵,這

封面封面
就揭示出,解決中國轉型期城市貧困問題不能沿襲傳統的城市貧困救助的策略,而應另闢蹊徑,尋求適應轉型期城市經濟社會特徵的新策略、新方法。社會救助政策作為轉型期反貧困的重要和必要手段,在經濟和社會轉型前後經歷了重大變化。系統分析和評價這一變遷是本書研究的核心內容,包括政策主體(政府、單位、家庭和個人)的角色變化、政策選擇的影響因素以及現行救助政策中存在的亟待解決的理論和實踐問題。轉型前後政府貧困救助政策的基點到底立於何處,“重控制”抑或“促和諧”?救助政策的轉型過程偏向於何者,排斥抑或包容?救助的社會效果是否讓全體社會成員,尤其是貧困群體分享到了改革開放和經濟成長的成果?這些問題無疑是影響和決定政策取向的根本所在。

因此,本書的研究特色和價值在於:首先,使用歷史的研究方法,收集、分析和總結新中國成立五十多年來貧困問題及救助政策的發展,為經濟社會轉型前後的對比研究作了翔實的基礎準備;其次,系統剖析中國轉型期城市貧困的理論問題,包括轉型的特殊背景與城市貧困,特別是救助政策之間的相關命題;再次,系統分析和評價中國轉型期城市貧困救助政策的發展、問題、變化實質性以及影響因素命題。此外,作為研究者,我也期望以上述理論分析為基礎提出的政策建議能夠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或者能給決策者一些啟示,果然如此,也算是研究成果所帶來的社會效應。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導論

1.1 問題的提起

1.2 先行研究的到達點和局限

1.3 本書的研究範圍和主要特點

1.4 關鍵術語——轉型期

第二章 貧困救助的一般理論

2.1 貧困理論研究命題

2.2 救助理論的命題

第三章 中國城市貧困救助政策的演進

3.1 應急式救助階段——1949年至1953年

3.2 穩定發展階段——1953年至1958年

3.3 波折階段——1958年至1978年

3.4 修補階段——1978年至1993年

3.5 進入轉型階段——1993年至1999年

3.6 逐步完善階段——1999年至今

3.7 結束語

第四章 中國轉型期城市貧困分析

4.1 轉型期城市貧困的背景

4.2 轉型期城市貧困群體的構成

4.3 轉型前後對貧困的認識

4.4 綜合評論

第五章 轉型期城市貧困救助政策分析與評價

5.1 城市貧困政策的發展性分析

5.2 轉型前後城市貧困救助政策選擇的影響因素分析

5.3 城市貧困救助政策變遷的內容分析

5.4 城市貧困救助政策的問題分析

5.5 中國轉型期貧困救助政策的理論定位

第六章 基本結論和政策建議

6.1 基本結論

6.2 政策建議

6.3 政策展望和課題發展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