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人口
資料顯示,該村轄上掌龍上、上掌龍下、中掌龍上、中掌龍下等25個村民小組,有農戶740戶,共有鄉村人口3118人,其中男性1498人,女性1620人。其中農業人口3118人,勞動力166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386人)。該村以漢族、布朗族、傣族為主(是漢族、布朗族、傣族及其他少數民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968人,布朗族279人,傣族871人,其他民族258人。
自然資源
資料顯示,全村國土面積48.7平方公里,有耕地總面積5131畝(其中:田550畝,地4581畝),人均耕地1.64畝,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40畝,有效灌溉率為9%,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4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4畝,主要種植包穀、稻穀、小麥、蕎、豆類、甘蔗、香蕉、茶葉、木薯等等作物;擁有林地23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9070畝,其中:茶園面積570畝(其中:可採集面積325畝),核桃面積6100畝,其他經濟林果24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畝;主要種植核桃、茶葉、竹子、紫膠、木瓜、木薯、膏桐、桉樹等等經濟林果;當年新植核桃3000畝;種植甘蔗4600畝;荒山荒地3000畝,其他面積38869畝。有鐵礦、矽礦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740戶通自來水,有170戶飲用井水,有17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23%)。有740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0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5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9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96戶(分別占總數的40%和40%)。該村到鎮政府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22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2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30輛,機車300輛。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7戶;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7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4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5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68萬元,占總收入的51.2%;畜牧業收入498萬元,占總收入的33.2%(其中出欄肉豬237頭,肉牛108頭,肉羊800頭);林業收入55萬元,占總收入的3.6%;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收入83萬元,占總收入的5.5%;工資性收入22萬元,占總收入的1.4%。農民人均純收入2877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25人(占勞動力的14%),在省內務工157人,到省外務工68人。
文化教育
資料顯示,該村建有國小4所,校舍建築面積500平方米,擁有教師16人,在校學生256人,距離幸福鎮中學18公里,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30人,其中小學生151人,中學生79人。
基層組織
資料顯示,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共有黨員51人,少數民族黨員12人,其中男黨員44人、女黨員7人。村內有1個婦女組織,25個治安聯防隊。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25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3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7840.1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40000元(人均28.6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一事一議籌資、籌勞,集體財務收支情況,各種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