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蜂器

捕蜂器

《捕蜂器》是英國作家班克斯的處女作、成名作。整部小說講了一個心理扭曲的故事。是用一個看似常態的口吻,通過講述主人公一個叫弗蘭克的少年的自身以及身邊的非常態故事與行為,來“掩蓋”(實質上是慢慢揭開、呈現)主人公及其家人內心扭曲的殘忍故事。整部小說,你看不到什麼同情、憐憫,只能讀到“我那種似真似幻的酷斃了的“原生態”口吻。但你不能譴責班克斯本人殘忍,因為通過他的故事,我們已經漸漸知道這是一個情節痛苦、黑暗到了無可救藥的故事。

基本信息

寫法

《捕蜂器》的寫法是機智的,有一點像“戲中戲”電影。小說在最後兩章才揭開故事謎底的安排,也很有些像電影編劇們慣用的手法。淺俗是有一點,但效果強烈,管用。小說的名字也有一點暗示和隱喻的味道:“捕蜂器”本來是主人公用一個舊鐘面製作的占卜遊戲的工具,但這個工具是通過給黃蜂各種不同的死法來向主人公“預示”吉凶的。遊戲與殘殺,這兩者的結合確實有些詭異。再加上弗蘭除了給黃蜂在鐘面上安排不同的死法,還在小島上命名不同的捕殺或神秘儀式地盤,就像譯者在序言裡所說的,弗把小島其實也變成了一個大的“捕蜂器”……

賞析

讀《捕蜂器》,讓我有一點聯想到當年讀《喧譁與騷動》“1928年4月7日”(班吉的自述)一章的感受。兩者都是藉助智力有問題的主人公細緻的敘述來呈現故事,都有著一種無微不至的觀察和延展聯想的能力。我差一點就把班克斯當成“英國的福克納”了。不過福克納不會藉助一個像“弗蘭克”那樣的大腦來發有關“人類與世界”、“善與惡”這類抽象話題的思辨性議論。這類很笨的議論從後半部開始多起來,雖然在書中還不至於淪為徹底的說教,但多少還是有一點生硬。問題不在於弗蘭議論什麼,而在於腦子有問題的人不會用那樣一種帶有完整邏輯性的思辯式思維,去考慮和議論問題——這樣一來,作者前半部書費力所塑造起來的弗蘭克的“非常態”造型,必然會受到一些消解——在普通著述中這可能不算什麼,但放到名著序列里,就是低級錯誤了。

小說結尾雖然收得不錯。但無論是結局處的緊張、還有故事謎底最後的揭開,戲劇性似乎有些過強了,明顯帶有構思的刻意,而不是生活邏輯的自然呈現。這一點如果拿《喧譁與騷動》作比,似乎又很明顯了。後者因為有最後全知全能視角的對迪爾西為章節主角的描寫,便有了如大河般表面波瀾不興、實則暗潮湧動的雄渾,相比之下,《捕蜂器》則顯得過於銳利和功利了。當然,我這不是在否定班克斯的傑作,而是在對比中覺得,《捕蜂器》和其它二戰後出現的傑作(如《洛麗塔》、《收藏家》、《百年孤獨》),有著同樣的“通病”(或者也可以叫“美學傾斜”)——那就是小說作者創造上的強力意圖,往往會壓倒生活的邏輯對故事生長本身的控制。我不想斷言這種強力意圖過於突顯給小說所帶來的好壞,但總覺得這樣一來,小說的那部分天然氣質會差許多。想想最會構置故事的福樓拜是怎么安排《包法利夫人》的,或者莫泊桑安排《一生》、托翁安排《安娜。卡列尼娜》、毛姆安排《人性的枷鎖》、馬丁.杜.加爾安排《蒂博一家》……凡此種種,或許能搞清為什麼一些很好的當代小說有時會給人“半部名著”的感覺了。這時也就襯出塞林格的能耐了,他的《麥田裡的守望者》,還真就是個意外。

評價

伊恩·班克斯是英國同時代作家中最有想像力的小說家,從這本《捕蜂器》中讀者當可見一斑———小說的暴戾出人意表,在西方也曾經引起巨大爭議。這本1984年初版的長篇小說被媒體選為20世紀最重要的百種英文小說之一,來頭甚大,不過在國內,並沒有引起太多的注意。我們現在看到這本書並不算太遲,20年前中國大概還很少像書中描寫的那樣殘殺小動物的行徑,而今日的社會問題離小說已經很近了。

內容提要

捕蜂器 the wasp factory 作者:[英]伊恩.班克斯著伊恩·班克斯 Iain Banks

16歲的少年弗蘭克,從小和他的父親同住在一個荒涼的小島上。他個性孤僻、性情冷漠、迷戀暴力,喜歡殘殺小動物,以此預測將要發生的事情。

從小,他的家庭就充滿陰影——在他出生後不久,他的母親就離家出走,他的父親也沒有為他辦理出生證明。他的大哥一直痛恨他的父親,一度離家出走,後因為試圖縱火燒死一群狗而被關進精神病院。

在他的大哥從瘋人院逃跑並回到家向他父親復仇時,卻意外地發現弗蘭克竟然是一個女孩。原來,弗蘭克的父親從小給她吃激素,使她本人也沒有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女性……然而,這一切又都是為了什麼?

小說中殘酷之極的故事,是通過主人公那種有問題的“酷”口吻來講述的,這也是這本小說在敘事上高明的地方。

榮譽

小說中,伊恩·班克斯對人性及社會黑暗洞察入微——在一系列看似恐怖血腥的故事中隱藏著對人類命運的深度思考,以及對科技發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的深刻憂慮。本書在出版後曾引起廣泛爭議,一度入選20世紀英國最重要的100部小說。

英國《獨立報》評選20世紀100部最佳小說之一!只要是經典,就不會被遺忘,1984年出版以來首次與中國讀者見面!

伊恩·班克斯是英國同時代作家中最有想像力的小說家。——《時代》周刊

一個十分怪異的哥德式的恐怖故事……令人毛骨悚然,故事奇特而令人手不釋卷。——《金融時報》

《捕蜂器》是80年代人的必讀書……班克斯與鍬更斯講述社會故事的方式完全不同,和早期的伊恩·麥克尤恩比起來,班克斯有一種更令人驚懼的緊張。——《衛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