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穴位
大致穴位列表:
頭部穴位(正面):頭維穴、髮際穴、陽白穴、印堂穴、攢竹穴、晴明穴、承泣穴、四白穴、迎香穴、水溝穴、瞳子髎穴。
頭部穴位(背面):百會穴、後頂穴、風府穴、啞門穴、完骨穴、風池穴、天柱穴。
頭部穴位(側面):太陽穴、下關穴、客主穴、耳門穴、聽宮穴、翳風穴、頰車穴、大迎穴、人迎穴。
腹部胸部穴位:天突穴、膻中穴、鳩尾穴、巨闕穴、中脘穴、水分穴、氣海穴、關元穴、中極穴、氣舍穴、俞府穴、或中穴、期門穴、日月穴、天樞穴、氣穴、大巨穴、大赫穴。
人體背部穴位: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至陽穴、脊中穴、治喘穴、肩井穴、曲垣穴、天宗穴、命門穴、腰俞穴、腰陽關穴、上仙點穴、六華灸穴、風門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膏肓穴、志室穴、肩外俞穴、厥陰俞穴、三焦俞穴、大腸俞穴、關元俞穴、小腸俞穴、膀胱俞穴。
人體上肢穴位:內關穴、外關穴、曲池穴、尺澤穴、治癢穴、孔最穴、列缺穴、陽池穴、神門穴、合谷穴、中渚穴、少沖穴、落枕穴、指間穴、太淵穴、口內穴、胃腸穴、手三里穴。
人體下肢穴位:膝眼穴、梁丘穴、復溜穴、陰谷穴、血海穴、承山穴、解溪穴、委中穴、足三里穴、陽陵泉穴、陰陵泉穴、三陰交穴、百里穴。
人體足部穴位:湧泉穴、大敦穴、太沖穴、太白穴、太溪穴、申脈穴、丘墟穴、崑崙穴、足臨穴、行間穴、里內庭穴、下痢穴、高血壓點穴、第二厲兌穴、第三厲兌穴、阿基里斯腱穴。
功能
![拔火罐穴點陣圖](/img/8/aca/wZwpmLwQzN3UzM5UTM2E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1E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拔火罐穴點陣圖](/img/8/2b6/wZwpmLwUjN4IzMxQzM2E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0MzLw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 拔罐器的特點】: 好輕鬆拔火罐器其吸收了傳統罐具的優點,利用高科技手段,克服了傳統拔罐的缺點,使中醫古老的拔罐法又煥發了青春。好輕鬆拔罐器的主要特點是罐體透明,罐內負壓可根據病人的體質情況和病情隨意調整,易於觀察罐內皮膚變化,便於掌握拔罐時間,較之傳統意義上的火罐,療效一致,但使用更安全,無燙傷之優,操作簡便,A不易破碎,所以既適用於醫院,又更廣泛的適用於家庭。
◆不用電、不用找穴位、看圖即會。
◆有病治病,無病健身!
◆拔罐療法是中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以用具簡單,操作方便等優點,深受人們的喜愛
注意事項
![拔火罐穴點陣圖](/img/0/85a/wZwpmL2AjN2ATOyYzM2E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2MzL4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拔火罐時要選擇適當體位和肌肉豐滿,皮膚平滑,沒有毛髮的部位,根據所需拔罐部位,選取不同規格的罐具,以防漏氣或選取弧形罐。
2、罐子拔上後不要移動體位,在使用多拔罐療法時,拔罐與拔罐之間應保留一定距離,不宜排列過近。
3、高熱,昏迷,抽搐等急性,危重病人應先明確診斷病情以免延誤搶救治療時機。
4、拔上罐以後,須詢問病人感覺怎么樣,如有發熱,發緊,涼氣外出,溫暖舒適的感覺都屬於正常反應。如病人感覺過緊灼痛。難受可能是吸拔力過大或此處不適宜拔罐,或改用小拔罐。
5、拔火罐,起罐時應保持室內溫暖,避開風口,防止受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