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諫飾非

拒諫飾非

成語拒諫飾非,形容不止拒絕接受別人的規勸,更掩飾自己的錯誤。荀子( 邯鄲籍學都)經常探討國家政體與管理的問題,他在《荀子.成相》這篇著作中寫道:人世間的災禍,往往就是愚昧無知而陷害忠良;而對於君主來說,沒有賢臣輔佐,就像瞎子無人領路,不知走向何方。”即是說,拒絕諫諍,掩飾過失,這就是作為臣下的愚昧和過失,而這樣的臣下和主上苟同,國家必然會引起災禍。那就是通達於君臣之禮,對上能尊敬 君主,對下能順從民意,君主真正能聽賢臣之言,這樣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基本信息

詞語辨析

近義詞: 文過飾非

反義詞: 嚴於律己、從善如流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分句;含貶義

延展閱讀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相》篇第二十五

請成相,世之殃,愚暗愚暗墮賢良!人主無賢,如瞽無相,何倀倀!請布基,慎聖人,愚而自專事不治。主忌茍勝,群臣莫諫,必逢災。 論臣過,反其施,尊主安國尚賢義。拒諫飾非,愚而上同,國必禍。曷謂「罷」?國多私,比周還主黨與施。遠賢近讒,忠臣蔽塞主執移。曷謂「賢」?明君臣,上能尊主下愛民。主誠聽之,天下為一海內賓。主之孽,讒人達,賢能遁逃國乃蹶。愚以重愚,暗以重暗,成為桀。世之災,妒賢能,飛廉知政任惡來。卑其志意,大其園圃高其台。武王怒,師牧野,紂卒易鄉啟乃下。武王善之,封之於宋立其祖。世之衰,讒人歸,比干見刳箕子累。武王誅之,呂尚招麾殷民懷。世之禍,惡賢士,子胥見殺百里徙。穆公任之,強配五伯六卿施。世之愚,惡大儒,逆斥不通孔子拘。展禽三絀,春申道綴,基畢輸。請牧基,賢者思,堯在萬世如見之。讒人罔極,險陂傾側此之疑。基必施,辨賢、罷,文、武之道同伏戲。由之者治,不由者亂,何疑為?

凡成相,辨法方,至治之極復後王。慎、墨、季、惠,百家之說誠不詳。治復一,修之吉,君子執之心如結。眾人貳之,讒夫棄之,形是詰。水至平,端不傾,心術如此象聖人。而有執,直而用曳必參天。世無王,窮賢良,暴人芻豢,仁人糟糠;禮樂息滅,聖人隱伏,墨術行。治之經,禮與刑,君子以修百姓寧。明德慎罰,國家既治四海平。治之志,後執富,君子誠之好以待。處之敦固,有深藏之,能遠思。 思乃精,志之榮,好而壹之神以成。精神相反,一而不貳,為聖人。治之道,美不老,君子由弄野好。下以教誨子弟,上以事祖考。成相竭,辭不蹶,君子道之順以達。宗其賢良,辨其殃孽。

請成相,道聖王,堯、舜尚賢身辭讓。許由、善卷,重義輕利行顯明。堯讓賢,以為民,泛利兼愛德施均。辨治上下,貴賤有等明君臣。堯授能,舜遇時,尚賢推德天下治。雖有聖賢,適不遇世,孰知之?堯不德,舜不辭,妻以二女任以事。大人哉舜!南面而立萬物備。舜授禹,以天下,尚得推賢不失序。外不避仇,內不阿親,賢者予。禹勞心力,堯有德,干戈不用三苗服。舉舜甽畝,任之天下,身休息。得后稷,五穀殖;夔為樂正鳥獸服;契為司徒,民知孝弟尊有德。禹有功,抑下鴻,辟除民害逐共工。北決九河,通十二渚,疏三江。禹傅土,平天下,躬親為民行勞苦。得益、皋陶、橫革、直成為輔。契玄王,生昭明,居於砥石遷於商,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湯。天乙湯,論舉當,身讓卞隨舉牟光。道古賢聖基必張。

願陳辭,世亂惡善不此治。隱諱疾賢,良由奸詐鮮無災。患難哉!坂為先,聖知不用愚者謀。前車已復,後未知更,何覺時?不覺悟,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中不上達,蒙揜耳目塞門戶。門戶塞,大迷惑,悖亂昏莫不終極;是非反易,比周欺上惡正直。正直惡,心無度,邪枉辟回失道途。己無郵人,我獨自美,豈獨無故?不知戒,後必有,恨後遂過不肯悔。讒夫多進,反覆言語生詐態。人之態,不如備,爭寵嫉賢利惡忌;妒功毀賢,下斂黨與上蔽匿。上壅蔽,失輔執,任用讒夫不能制。郭公長父之難,厲王流於彘。 周幽、厲,所以敗,不聽規諫忠是害。嗟我何人,獨不遇時當亂世!欲衷對,言不從,恐為子胥身離凶;進諫不聽,剄而獨鹿棄之江。觀往事,以自戒,治亂是非亦可識。托於成相以喻意。

請成相,言治方,君論有五約以明。君謹守之,下皆平正,國乃昌。臣下職,莫游食,務本節用財無極。事業聽上,莫得相使,一民力。守其職,足衣食,厚薄有等明爵服。利往■("仰"之右)上,莫得擅與,孰私得?君法明,論有常,表儀既設民知方。進退有律,莫得貴賤,孰私王?君法儀,禁不為,莫不說教名不移。修之者榮,離之者辱,孰它師?刑稱陳,守其銀,下不得用輕私門。罪禍有律,莫得輕重威不分。請牧基,明有祺,主好論議必善謀。五聽修領,莫不理續主執持。聽之經,明其請,參伍明謹施賞刑。顯者必得,隱者復顯,民反誠。言有節,稽其實,信誕以分賞刑必。下不欺上,皆以情言,明若日。 上通利,隱遠至,觀法不法見不視。耳目既顯,吏敬法令莫敢恣。 君教出,行有律,吏謹將之無鈹滑。下不私請,各以宜,舍巧拙。 臣謹修,君制變,公察善思論不亂。以治天下,後世法之成律貫。

典故

荀子( 邯鄲籍學都)經常探討國家政體與管理的問題,他在《荀子.成相》這篇著作中寫道:人世間的災禍,往往就是愚昧無知而陷害忠良;而對於君主來說,沒有賢臣輔佐,就像瞎子無人領路,不知走向何方。

荀子接著寫道:君主愚昧無知,卻又要獨斷專行,苟子接著寫道:君主愚昧無知,卻又要獨斷專行,苟且勝過他人,如果群臣又不予以諫諍,這就必然要遭到不幸。如果說臣下的過失,那就是“拒諫飾非,愚而上同。”即是說,拒絕諫諍,掩飾過失,這就是作為臣下的愚昧和過失,而這樣的臣下和主上苟同,國家必然會引起災禍。荀子說,什麼是無能?那就是國家多弊,君主疏遠賢能,接近邪僻,忠臣沒有出路,君主的地位也就要轉移

荀子又寫道,什麼是賢能?那就是通達於君臣之禮,對上能尊敬 君主,對下能順從民意,君主真正能聽賢臣之言,這樣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荀子又說,君主的罪孽往往是由於讒臣當道,賢臣隱居,愚昧加愚昧,昏庸加昏庸。這樣,國家就必然要復滅,君主必然要成為夏桀一類的賊子。

荀子這裡所說的“拒諫飾非,愚而上同”,為後世許多政治家引為借鑑,漢唐時期還將此作為法律規範而列入法典之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