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攬鄉
村寨道路硬化,村容整潔
拉攬鄉位於三都縣城東面,坐落在321國道旁,分散在風景秀麗的都柳江兩岸,距縣城有12公里,東面與都江鎮、打魚鄉、壩街鄉毗鄰,南面與水龍鄉、北面與三合鎮接壤。全鄉土地面積115.7平方公里(其中國營拉攬林場23.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385畝,人均耕地面積0.5畝,森林覆蓋率達68%。鄉政府駐地是處在國家級堯人山森林公園和國有拉攬林場之腹地。全鄉轄拉攬村、排燒村、高寨村、來樓村、懂術村5個行政村,29個村民小組,1143戶,4668人,主要以水族、苗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8.7%),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地。2007年人均純收入為1812元,人均占有糧285公斤。全鄉坐落於堯人山國家森林公園和都柳江名勝風景區內,是有名的“民族生態旅遊”之鄉。鄉內盛產松、杉等用材林、桐油籽、楊梅、楠竹、麻竹以及蘭花草等林產品和野生中藥材。境內山高坡陡,溝溪縱橫,農業生產條件惡劣,但自然資源較為豐富,生態環境優越,風光秀美,旅遊資源極為豐富[3]。 拉攬鄉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為主線,加快農業產業化和市場化建設進程,開拓創新,主動作為,在深化對鄉情認識的基礎上,著力對本鄉經濟發展布局進行了調整,在經果林種植、香豬養殖、民族工藝品加工製造和旅遊接待服務業等方面實現了重點突破。目前已發展葡萄、楊梅、板粟、枇杷、櫻桃等經果林1000餘畝,楠竹、麻竹、木姜、油桐1萬餘畝,松杉(農民部分)2萬餘畝,香豬存欄1500頭,竹沙發、竹椅等竹木製品上市量逐年增多,地方民族旅遊服務項目和內容不斷豐富,收入逐步增多。圍繞堯人山國家森林公園的開發,逐步形成旅遊帶動,種、養、加工跟進,農、林、畜綜合發展的新格局。[1]
]
經濟發展思路
拉攬鄉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構建經濟強鄉為目標,全面實施“以林、畜興鄉,旅遊活鄉”戰略,主攻種養殖業、旅遊接待、民族工藝品加工三大支柱產業,營造民營經濟、城鄉經濟、旅遊經濟三大經濟熱點。按照全州、全縣的經濟發展格局,抓住“兩高”路過境的機遇,結合拉攬鄉的實際,整合各種資源,以“大思路,大規劃,大產業,大發展”的工作思路來謀劃全鄉社會經濟的發展,緊緊圍繞堯人山國家森林公園和都柳江名勝風景區開發的大趨勢及旅遊開發這個大產業,以種植業為基礎,畜牧養殖業為重點,大力發展旅遊服務和竹木、旅遊商品加工業,抓特色經濟實現重點突破,把拉攬建成環境優美、特色經濟發展、旅遊服務完善,人民安居樂業的旅遊和特色經濟區。實現人口與社會、資源、環境可持續協調發展。 (一)抓好各項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加快來樓至良寨公路和鄉機關食堂、鄉衛生院改造工程及民族工藝品項目的建設進度。二是積極做好項目儲備和項目庫建設,加大向上爭取資金力度,使拉攬大沖公路、來樓朝寨公路、懂術國小教學樓、高寨人飲工程、鄉綜合集貿市場、鄉機關行政綜合大樓等重點項目儘快立項和動工建設,力爭在交通、水利、教育、衛生、生態和城鎮建設方面取得新突破。三是爭取和做好拉攬、高寨、排燒三個二類村的整村推進綜合扶貧開發工作。 楊梅產業初見成效(二)大力發展種植業,夯實農業基礎 一是要繼續抓好傳統農業生產,大力興建水利、攔山溝等灌溉工程,努力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確保基本農田的穩產、高產,夯實農業基礎。二是要充分利用堯人山旅遊開發和距離縣城近的區位優勢,以拉攬村、來樓村為重點,發展特色反季節蔬菜。三是結合拉攬的氣候、土壤等實際,因地制宜,進一步抓好以楊梅、葡萄為主的經果林種植和楠竹、麻竹為主的經濟林種植,把經果林和經濟林發展成為全鄉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楊梅、葡萄等水果發展到5000畝,楠竹、麻竹發展到1.5萬畝。 (三)發展特色養殖業,打造綠色食品品牌 要發展家庭式的中、小型規模養殖,爭取達到“人增一隻雞,戶增一頭牛”的發展目標,讓養殖業持續穩定的發展,殷實農民副業收入。一是以來樓、懂術兩村為示範點,帶動全鄉大力發展香豬、肉牛和山羊養殖,爭取全鄉年出欄香豬6000頭,肉牛1000頭,山羊1500隻。二是利用發展起來的經果林的經濟林,大力發展林下養雞,利用都柳江沿河和山溝的有利環境大力發展水邊養鴨(鵝),發展珍禽養殖,爭取年產家禽6000隻以上。 (四)搶抓機遇,加快旅遊開發步伐 “兩高”過境路開通以後,給堯人山的旅遊發展帶來良好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許多新的挑戰,旅遊設施亟待完善,我們將從以下方面入手開展工作,一是爭取上級部門支持制定拉攬鄉旅遊發展規劃,把拉攬鄉的社會經濟發展納入堯人山建設發展規劃中,做到同步規劃同步開發,協調發展。著力打造排燒這一全州最大(全省第二大)的苗族村寨為民族旅遊村寨,對村寨的特色樓房進行保護,規劃和開發建設,在來樓村和拉攬兩村大力發展農家樂等服務業,完善服務設施,提高服務水平。三是組建1至2支民族文藝表演隊,為遊客表演,也可對外服務,增強旅遊的觀償性和參與性,增加民眾收入。四是對少數民族優秀文化、習俗的保護和宣揚,以適應旅遊發展的需要。五是加快民族工藝品的加工開發力度,發揮鄉民族工藝品協會帶動作用,以協會加農戶形式培訓民眾,加工蘆笙、竹沙發、竹椅、竹茶機、鳥籠、馬尾繡、特色旅遊紀念品等。並在來樓和拉攬、排燒三個村開辦專門的民族工藝品視窗。把拉攬打造成民族生態旅遊之鄉。 (五)積極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努力構建和諧社會 按照”控制人口數量,的提高人口素質”的方針,進一步強化人口與計畫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不動搖,大力實施獎勵扶助、少生快富、生殖健康工程,全面提高全鄉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整體水平。加強教育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切實抓好“兩基”鞏固提高工作,迎接國家對“兩基”督導檢查。加強衛生基礎設施建設,認真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解決民眾看病就醫難問題。做好救濟救災工作,切實解決民眾的生產生活困難。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平安拉攬”創建活動。重視民眾來信來訪,及時調處各種矛盾糾紛。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切實抓好交通、消防食品衛生等安全工作。 (六)切實加強黨的建設 鞏固和擴大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健全讓黨員經常受教育、永葆先進性的長效機制,深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三級聯創”活動,創新基層黨建工作機制,加強黨在農村的陣地建設,增強黨在基層的生機活力。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推進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