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拆城運動
大同變成大工地
2008年初,耿彥波在調研僅十天后,就拿出自己的城市改造規劃,強力推行耗資上百億的“古城恢復性保護工程”,耿稱之為“名城復興”。其中城牆修復工程投資10億元,將在5年內全面完成四面城牆及瓮城的修復。在“一年一變樣,三年大變樣”的口號下,大同開始變成了一個大工地。當時整個大同除了塔吊,就是拆遷。

2012年伊始,這項“投資500億元,拆遷8萬~10萬戶”的古城保護工程在經歷拆遷上訪、違法用地等波折後終於展現雛形,東南北三面城牆修繕完畢,只剩西面城牆未合龍。御東新城裡多棟高樓拔地而起,太陽宮、大同博物館、大同大劇院、大同美術館、大同圖書館、大同體育中心,六大場館預算約為30億-40億元,此外還有知名地產公司開發的商業樓盤都在趕工建設。
2010年,大同市政府決心重新恢復斷水乾涸的文瀛湖,經過兩年修整,文瀛湖碧波浩蕩,湖水面積超過西湖。大同本為缺水之地,為保證文瀛湖儲水量,市政府耗資1.7億元,修建40餘公里的管線,引黃河水入湖。2012年和2013年,大同共引黃河水1000萬立方米將湖灌滿,花費4000餘萬元,每噸水的平均成本4元。據知情人士稱,文瀛湖的維護也需要不少資金,“夏季蒸發量大,一天補水就需幾十萬元”。
項目爛尾
大同古城並非自然遺存,而是全新改建。2013年2月,隨著耿彥波調離大同,工地停工、拆遷擱淺……古城保護工程“爛尾”由隱憂變為現實。城內不少樓房已人去樓空,按照規劃,城內居民將全部搬遷,然後招商引資,開發古城旅遊。但至今仍有近4萬戶尚未搬遷,占到古城的一半。接近政府的知情人士透露,搬遷工程已被無限期擱置。
由於拆遷進度停滯,大同古城變成了一種奇異的混雜:以四面城牆為界線,一座座修繕完備的古建築群落巍峨高古,頗有北魏遺風,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新場所,但深入到老城的細部,卻如同步入一座鬼城,尤其夜晚時分,站在華燈初上的東城牆上俯瞰,老城內黑黢黢一片死寂。圖為2014年8月,從城牆眺望遠處待拆遷的棚戶區。
至於御東新區的核心建築太陽宮,原規劃為大同市四大班子的新辦公區,以帶動御東新區的人口集聚和房地產開發。由於中央嚴控樓堂館所,新一屆政府決定不再搬遷,耗資不菲的太陽宮面臨被廢棄的命運。缺少了行政和資本的強力驅動,御東新區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流的硬體——八車道馬路、雄偉的樓堂館所、成蔭的綠樹與稀少的車流人煙形成鮮明對比。2014年,御東新區六大場館只有太陽宮完工使用,其餘的五大場館仍然只有主體結構。
經濟影響

停滯下來的城市建設使一些拆遷戶陷於困境,古城內一些原本期待通過拆遷改善居住條件的居民希望落空,而一些不願意被拆遷的釘子戶亦無人過問。巨大的城建投入,使大同背上沉重的債務包袱,據媒體披露,大同地方債務已超過百億元之多。在耿主政期間,城建資金每年100多億元,但同期的財政收入並沒有出現爆炸式增長,大同原本的支柱產業煤炭,在山西全省煤炭資源整合中,多數煤礦被關停。
耿彥波認為,城市建設就是經濟建設,一方面通過古城修復帶動文化旅遊產業,另一方面對於大同這樣的落後城市而言,做好環境,才能吸引投資,“家有梧桐樹,自有鳳凰來”。不過,這些美好願景仍需要時間檢驗,在大同新修好的老城區內,遊人稀少,街道冷清。據大同市旅遊局統計,2014年“十一”黃金周,旅遊總收入僅13億元。
耿彥波大規模推進的古城保護工程也招來許多非議,許多學者認為耿彥波的做法是在拆真造假,遊客不遠百里千里萬里來大同,不是來看大同“古城”這個人造假古董來的。要看城牆,他們不會去西安或者平遙嗎,來大同做什麼?“南方人把傳說變成了現實,大同人卻把真實的歷史文化遺產變成了傳說。”
古城區曾是大同是最繁華的地方,隨著拆遷和重建,商業全面萎縮,貼有“轉租”或“招商”的商鋪比比皆是。事實上,與其它城市類似,大同的城建資金大都來自土地財政和銀行貸款。自2008年以來,大同五年土地出讓收益共約250億元,經過市人大批准的貸款在140億元左右。不過,土地出讓收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房地產市場,隨著城建工程大規模停滯,開發商的市場預期也急劇下降。2012年,大同市可支配財力占財政總收入之比約為55%,債務率達到200%,成百上千支建築工程隊也因此敗走麥城。
民眾反響

2013年2月,耿彥波調任太原市委副書記、市長後,大同曾爆發持續了近一周的挽留請願活動。人們用密密麻麻的簽名,來表達對原市長耿彥波的不捨,甚至一度有不少市民集體下跪,挽留耿彥波。
2014年10月18日,大同東城牆腳下,近千名民眾聚集在和陽門廣場,現場民眾除了慶祝豐立祥落馬,還有就是請願調回耿彥波。
除了耿彥波在部分大同市民中積累了一定口碑,其實市民請願將其調回還有更深層的原因。耿彥波離任時,當地市民即擔心“新官不理舊賬”,儘管新任市政府班子作出了“五個凡是”的承諾,但事後造城工程的停滯表明,兌現承諾似將變得遙遠,這也使得大同部分百姓對耿彥波的懷念愈發強烈。
更多拆城市長

沈培平
沈培平曾擔任雲南省普洱市市長、市委書記等職務。沈培平因為在任內大力推廣普洱茶而被成為“茶”市長。普洱市更是在他任期內由“思茅市”改名為“普洱市”。他號稱要“讓每個喝普洱的人都能想到這座城”。落馬之後,沈培平的劣跡也被媒體曝光。其中一條就是在拆遷過程中存在違規問題。2010年,沈培平強勢推行舊城改造工程。這項涉及1812戶居民的拆遷項目,存在補償過少、程式非法等問題,不少建成不久的新房也被拆,百餘居民狀告市政府。如舊城改造成功,政府可獲出讓金30多億元,可彌補行政中心開發資金的20億元缺口。針對此事沈培平講話稱“同意搬遷的大大地好,不同意搬遷的大大地壞”,引起輿論廣泛關注。該老幹部說,“此後民間流傳沈培平是‘拆遷大佐’”。
李春城
十八大落馬的首位候補中委、副部級官員李春城也曾是因拆遷而出名的官員。在其擔任成都市市長、市委書記期間,他因為拆遷而被稱為“李拆城”。2001年,李春城擔任成都市市長,他著手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對成都市最大的低洼棚戶區蓮花社區進行拆遷改造。舊城改造也開啟了李春城城市運營的思路。數據顯示,至2004年底,成都提前7個月完成了3年改造任務完成危改項目211個,實現投資150多億元,累計拆除各類危舊房屋483.9萬平方米。但隨後而來的汶川大地震讓成都的發展一度受到重挫。為此,時任成都市委書記的李春城再次啟動舊城改造。2009年6月,成都市計畫投資約150億元,在未來三年完成770萬平方米危舊房改造任務,拆遷戶數達9.7萬戶。為此,有人稱其為“拆城”書記。季建業

韓迎新
女市長韓迎新同樣是一個因拆遷而聞名的市長。2013年年底,她因嚴重違紀被調查,此後更是被“雙開”。導致其落馬的禍水之一就是舒蘭市近年來的大規模城鎮化改造。此位美女市長在拆遷問題上的言論可謂霸氣側漏。公開報導顯示,韓迎新曾說過“我不懂拆遷法,不按拆遷法辦”、“我有尚方寶劍!你們隨便告,我不怕”等言論。因為這些言論,她被稱為“史上最美最狠拆遷女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