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期間全國重大慘案彙編

抗戰期間全國重大慘案彙編

抗日戰爭時期全國重大慘案 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編 中共黨史出版社

抗日戰爭時期全國重大慘案

1

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編

中共黨史出版社

目錄

總序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課題調研工作規範和要求

編纂說明

遼寧平頂山慘案(1932年9月16日).....................................................1

黑龍江樺南慘案(1934年3月12日—19日)

吉林舒蘭老黑溝慘案(1935年5月29日—6月6日)...........................56

黑龍江五常四合川慘案(1935年6月—9月)......................................88

上海南京路、大世界慘案(1937年8月14日—23日)......................112

日機轟炸南京慘案(1937年8月15日—12月13日)..........................131

江蘇蘇州慘案(1937年8月16日—11月)..........................................161

江蘇常熟慘案(1937年8月17日—11月20日)..................................236

上海寶山羅涇慘案(1937年8月23日—9月中旬).............................285

上海松江慘案(1937年8月—11月)...................................................320

山西陽高慘案(1937年9月9日—12日)............................................361

後記......................................................................................................393

總序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傑

發生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一場規模巨大的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東方主戰場,是近代以來中國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也對世界各國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爭取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產生了巨大影響。

這場戰爭,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從根本上來說,是反法西斯正義力量與法西斯侵略勢力之間的一場大決戰,是文明與野蠻的一場大搏鬥。日本侵略者,站在法西斯陣營一邊,不僅與中國人民為敵,而且與世界人民為敵,肆意踐踏人類的公理和正義,企圖以殘暴殺戮的手段,將中華民族置於自己的鐵蹄之下。日本侵略者先後占領了中國、東南亞、南亞、大洋洲許多國家的領土,殺害居民,掠奪物資,強征勞工,施放毒氣,蹂躪婦女和兒童,毀壞和竊取文物,造成了大量人員和財產的損失,給中國人民和亞洲其他許多國家人民留下了巨大的創傷,給世界文明造成了空前的破壞。

中國是受戰爭摧殘最為嚴重的國家。從1931年到1945年的14年間,日本侵略者先後占領了東北、華北、華中、華南等大片中國最重要的經濟政治文化戰略地區。在整個戰爭進程中,日軍到處屠殺、焚燒、搶掠、姦淫,使中國人民的生命財產慘遭蹂躪;大量使用生化武器,進行殘酷的細菌戰和化學戰;把大批中國平民和俘虜當作細菌和毒氣的試驗品;對無辜的中國平民施放毒氣,或在河流、湖泊、水井中投毒;掠走大批中國勞工,強迫他們築路、開礦、拓荒,從事大型軍事工程,使其大批凍、餓、病、累而死;強征中國婦女作為“慰安婦”,嚴重殘害婦女的身心健康;對抗日根據地實行“燒光、殺光、搶光”政策,企圖摧毀抗戰軍民起碼的生存條件;在許多地方還製造了一系列觸目驚心的大慘案。直至今天,日本侵略所造成的後果還難以完全消除,日軍遺留的毒氣彈還不時地威脅著中國人民的生命安全。

日本侵略者的罪行,違背了起碼的人類良知和國際公法,不僅是對人權和人道主義的踐踏,而且是對人類文明的挑戰。它決不是如某些日本右翼分子所說是解放亞洲和太平洋地區人民的行動,而是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幕,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場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根據《波茨坦公告》的規定,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對日本首要戰犯進行了國際審判,確認侵略戰爭為國際法上的犯罪,策劃、準備、發動或進行侵略戰爭者為甲級戰犯。此外,盟軍還在馬尼拉、新加坡、仰光、西貢、伯力等地,對日本的乙、丙級戰犯進行了審判。中國也先後對日本的有關戰犯進行了審判。這些審判,與歐洲的紐倫堡審判一起,使發動侵略戰爭的罪犯受到了應有的懲處,代表了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人民的共同願望。這是正義的審判,歷史的審判!這一審判的結果是不容挑戰的!

策劃和製造當年這場戰爭的,是一小撮日本軍國主義和法西斯分子。而日本人民,從根本上來說,也是受害者。所以,日本人民也用不同方式對這場戰爭進行了抵制和反抗。不少參加侵華戰爭的士兵認識到戰爭的性質,幡然悔悟,積極參加了國際和日本國內的反戰活動。戰後,很多人勇敢面對歷史事實,以見證人的身份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罪行。還有很多當年的士兵,真誠懺悔戰爭的罪行,以實際行動推動世界和平和中日友好,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他們的良知和勇氣,應該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讚賞。

相反,日本國內一些右翼勢力,直到今天仍然否認侵略戰爭的性質和罪行,竭力推卸侵略戰爭的責任。對早已由當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作出嚴正判決的南京大屠殺一案,始終企圖翻案。歷史不容改變,事實豈能抹殺!企圖歪曲歷史,掩蓋罪行,這是中國人民絕對不能同意的!

中國人民在當年那場戰爭中的勝利,是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進步戰勝反動的偉大勝利!是正義的勝利、人民的勝利、和平的勝利!既是中華民族永遠值得紀念的勝利,也是世界人民永遠值得紀念的勝利!但是,在紀念勝利的同時,我們不要忘記,這一勝利是用極為慘重的代價換來的。在這一偉大勝利的背後,是中華民族遭受的巨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中華民族,既為這場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也在這場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

1995年,江澤民同志在首都各界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大會上,對當年日本侵略中國造成巨大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基本數據作出了重要表述。2005年,胡錦濤同志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再次鄭重宣布,據不完全統計,在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民死傷3500多萬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國直接經濟損失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多億美元。中國領導人公開宣布的基本數據,從整體上揭示了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的規模,有力地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罪行。

數據,是歷史的抽象。數據的背後,是大量的事實、確鑿的證據,是無數人們的慘痛記憶和血淚控訴。為了更直接、更具體、更全面、更系統、更立體地還原當年的歷史,展示中國人民遭受的災難和損失,揭露日本軍國主義的罪行,駁斥日本右翼勢力否認侵略罪行的種種言論,我們必須通過更多檔案資料的展示、歷史文書的挖掘、具體事實的考查、當事人的證詞證言、各種各樣的物證書證,等等,將侵略者的罪行昭告天下。因此,作為炎黃子孫,作為鄭重的歷史工作者,有必要、有責任、有義務、也有權利對戰爭期間中國的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進行更加系統、詳盡、具體的調查研究,將當年中國人民的巨大犧牲和慘重損失永遠地記載下來。

這項調查研究工作,本來在抗日戰爭結束之後,或者在新中國成立時,就應該進行。但由於種種歷史原因,未能系統、全面地進行。由於年代久遠,資料散失,在世的證人越來越少,現在進行這方面的調查和研究已經有很大困難。但是,無論早晚,這項工作總得有人來做。現在才做,已經晚了幾十年。但如果現在再不做,將來就更晚,也更困難了。所以,無論再困難,做,都是必要的。做好這項調研,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當年的犧牲殉難者負責、對我們的子孫後代負責。根本上,是對整箇中華民族負責,也是對國際社會和人類文明負責。

因此,2004年,中央黨史研究室決定開展《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的課題調研。從2005年開始,組織全國黨史部門圍繞這一重大課題,開展了系統深入的調研工作。其基本任務,是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調查更加詳實、有力、具體、準確的檔案、材料、事實,更加清楚準確地掌握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罪行,更加清楚準確地掌握日本侵略在各個不同領域、地區和方面對中國造成的破壞和損失。其中包括:各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在抗戰中的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歷次重大戰役戰鬥中中國軍隊傷亡的情況;日本從中國掠走各種資源的情況;日本從中國掠走和破壞文物的情況;日軍在中國製造的一系列重大慘案;中國勞工的損失情況;中國婦女遭受日軍性侵犯的情況,包括“慰安婦”的情況;日軍在中國使用細菌武器、化學武器及其造成傷害的情況;日本侵略在其他方面給中國造成破壞的情況;等等。

課題調研的整體布局,實行塊塊和條條的結合。每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史研究室,主要負責把本區域內的情況調查清楚。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一些重點,進行專題性的調研,形成專題性的研究成果。一些重要專題,單靠某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做不了,就採取條條的辦法,組織專題性的調研。還有一些,則是條條與塊塊相結合。如毒氣,日軍在不同區域使用過,有關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調查。但作為一個專題,由相關的區域進行協調,配合開展調研工作,並形成專項的調研成果。如勞工、性侵犯等,就大致屬於這種類型。

課題調研的方式方法,主要是查閱和蒐集檔案文獻資料,包括不同歷史時期的統計報表。同時查閱當時有關的報刊資料,查閱多年來涉及有關地方、有關課題的研究成果。對一些特殊的重大事件,特別是重大慘案等,也同時進行社會調查,對當事人、知情人、有關研究人員等進行走訪,記錄證詞證言。對於特別重要的事件,有條件的,還進行必要的司法公證,如南京大屠殺、潘家峪慘案等,使這些調查都成為在法律上可以採信的證據。根據需要與可能,也到國外境外包括台灣地區查閱蒐集檔案資料。

中央黨史研究室進行了大量組織和指導工作。在課題確定前,首先進行了必要的論證,得到了許多專家的支持。隨後,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方案,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史研究室發出正式通知和實施意見,明確了工作的指導思想、組織領導、調研項目、工作步驟、基本要求、注意事項等等。為了提高認識,振奮精神,交流經驗,落實措施,專門召開了工作培訓會議,就課題的總體規劃、調研方法、需要把握的問題等,作了全面部署,特別是提出了把調研工作做成“基礎工程、精品工程、警世工程、傳世工程”的要求。多年來,一直分階段、有步驟地把這項課題調研推向前進。有關領導和專家分別到各地參加會議,指導培訓,提出要求,統一規格,解答疑難問題。在調研過程中,隨時就有關問題進行具體指導。工作班子及時編髮簡報和簡訊,交流情況和經驗。

各級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多數地方成立了由黨史研究室領導負責的課題組。各地先後召開工作會議、電話會議等,培訓人員,落實任務。許多地方形成了由黨史研究室牽頭,檔案、民政、財政、司法、地方志、社科院以及高校等部門單位聯合攻關的局面,保證了調研工作扎紮實實、有計畫有步驟地向前推進。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課題調研先後經歷了六個階段。第一,醞釀啟動。第二,全面調研。這是最重要的階段。各地組織專門人員,查詢檔案,實地走訪,蒐集了大量資料。第三,起草報告。凡參加調研的縣以上單位,都要在蒐集整理、考證研究檔案文獻資料和進行實地調查的基礎上,寫出調研報告,全面、準確地反映調研成果。同時,將調研中蒐集的檔案文獻資料進行分類整理,製作統計表、大事記和人員傷亡名錄等。第四,分級驗收。為保證調研成果的科學性、準確性、嚴肅性,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調研報告都要經過四級驗收。首先由課題領導小組審查通過,然後聘請所在省份資深專家審讀驗收,合格後報送中央黨史研究室課題組。中央黨史研究室課題組審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調研報告及相關調研成果,認為合格後,再聘請有全國影響的專家審讀,寫出書面意見並親筆署名。根據審讀意見,各地都要反覆認真進行修改,只有達到規定要求才能通過驗收。第五,上報成果。完成調研工作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按統一要求,將調研中收集的檔案文獻資料等所有檔案,精心整理,分類成冊,向中央黨史研究室提交調研成果。各市縣也要逐級向省級報送。第六,反覆審核。中央黨史研究室召開審稿會,組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按照標準自審,相互間互審,將各種材料進行比對,將有關數據核實,解決帶有共性的問題,進一步統一標準、統一規範、統一格式。

這項課題調研,作為一項浩大的工程,到目前為止,進行了將近10年之久。前後共有60多萬黨史工作者、史學工作者和其他各類有關人員參加。將近10年來,各個地方都周密組織,採取有力措施推動工作開展,保證調研質量。如山東省,先在30個縣(市、區)進行試點,然後在全省普遍推開,形成了縱向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步調一致,橫向十幾個部門優勢互補、攜手攻關的工作格局。課題調研期間,山東省參加工作的同志共查閱檔案238742卷,複印檔案資料406912頁,查閱抗戰期間及戰後出版的書刊61301冊(期),複製文獻資料220177頁。走訪調查8萬餘個行政村、609萬名70歲以上(即1937年全國性抗戰爆發以前出生)老人中的507萬餘人,收集證言證詞79萬餘份。拍攝照片資料7376幅、錄像資料49678分鐘,製作光碟2037張。全省1931個鄉鎮,每個鄉鎮都建立了包括證人證言證詞、傷亡人員名錄、財產損失清單、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數字統計、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大事記、重大慘案證據材料以及證人和知情人口述錄音、錄像、照片等內容的抗戰時期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材料卷宗,共12892個。

這項課題調研,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特別是檔案圖書部門、專家學者的普遍支持。許多檔案館、圖書館為這次調研提供各種方便。不少專家學者在教學科研任務繁重、經費困難的情況下,承擔專題研究任務。有的外請專家利用學校假期全力以赴做課題,缺少交通工具,就以腳踏車代步或徒步,到檔案館和圖書館查閱文獻資料。

為了擴大搜尋面,中央黨史研究室還組織查檔小組,分赴美國、俄羅斯、日本,蒐集了許多抗戰史料。很多地方的課題組都到台灣查檔。在台北“國史館”、中國國民黨黨史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等,找到了數量巨大、整理比較細緻的抗戰檔案。台北“國史館”館藏的國民黨在大陸統治時期行政院賠償委員會檔案,涉及抗戰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的有8924卷,內容十分翔實具體。既有中央機關、軍隊系統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也有地方省、市,縣、區和個人填報的資料,包括台灣地區和華僑的檔案資料。新疆防空委員會也報送有財產損失材料,如修築防空工事、疏散費等財產損失。重慶市報送有日機空襲慰恤重傷難胞姓名卡,上面有卡號、傷員姓名、性別、年齡、籍貫、受傷時間、受傷地點、犒金額、發犒金時期、所住醫院名稱、醫院地址、入院時間等,受傷部位還配有圖片加以說明。所有這些,為查明當時各方面的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提供了重要證據。

這項重大課題調研的成果,均編成《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調研叢書》公開出版,為國內外學者提供並為子孫後代留下一份關於抗戰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系統資料。經過驗收、審核合格的調研報告和主要檔案文獻資料,都按統一體例,編輯成為叢書的A、B兩個系列。A系列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一本調研成果,以及若干重要專題的調研成果,由中央黨史研究室負責審核。B系列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其他大量調研成果,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史研究室負責審核。全部成果統一設計、統一規格、統一版式、統一編號,由中共黨史出版社統一出版。全部出齊之後,將有300本左右。

為了集中反映日本侵略者在中國製造的各種重大慘案,我們專門編纂了一套《抗日戰爭時期全國重大慘案》,收錄抗戰時期死傷平民(或以平民為主)800人以上的重大慘案100多個,配以檔案、文獻、口述及照片等作為歷史證據。日本一些右翼分子,常常攻擊中國為什麼不拿出傷亡人員名單。我們專門安排了一個省,即山東省,公布該省具體的傷亡人員名錄(第一批先公布該省100個縣<市、區>的死難人員名錄),包括姓名、籍貫、年齡、性別、傷亡時間等多項要素。以此說明,中國的傷亡人員都是有根有據、鐵證如山的。

歷史的生命在於真實、客觀、準確。《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這一課題調研的生命也在於真實、客觀、準確。所以,在開展這一課題調研的過程中,我們始終把保證調研質量,保證所有材料、事實、成果的真實性、客觀性和準確性放在第一位,並在五個重要環節上嚴格要求、嚴格把關。第一,嚴格要求。一開始就明確規定,課題調研工作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和科學嚴謹的態度。整個調研工作必須尊重歷史事實。檔案怎么記錄的,就怎么記載,不能隨意改變。當事人、知情人怎么說的,就怎么記錄,不能隨意加工。所有的材料、事實都要經得起法律上和學術上的質證。在需要與可能的情況下,對當事人、知情人的證詞證言要進行司法公證。各種數據,都要確有根據,不能隨便編排、採信。不許追求任何高數字、高指標。第二,統一規範。對課題調研的項目、內容,都做了認真細緻的研究,提出了統一要求和嚴格規範。對全部調研項目設計了統一的表格,對調研報告的內容和格式做了統一規定。每個數字的內涵外延,包括如何計算、如何換算等等,都有明確的規定。事前對調研人員進行了培訓。調研過程中,對沒有理解的問題、疑難的問題等,都由專家給予統一的解釋、說明。第三,責任到人。對所有參與課題調研的人員,都實行責任制。查檔的、筆錄的、整理的、起草調研報告的、審讀的……,每個環節的人員都要簽名,以對這一環節自己的工作負責,對子孫後代負責。明確規定,今後凡遇到質疑,有關環節的調研人員都要能夠站出來進行證明、解釋和辯論。第四,客觀撰寫。在匯總情況、起草調研報告階段,要求所有的數據統計都必須客觀、真實、準確。一律用事實說話,材料要具體、實在。不允許像寫文藝作品那樣來寫調研報告;不允許作任何想像、編造和煽情性的描寫;不允許刻意追求語言的生動華美;不允許使用任何帶有誇張性、主觀推斷性的文字;不允許用“不計其數”、“無惡不作”這類抽象的形容詞來概括相關內容;經過調研,凡是能夠說清的事實、數字都予採用,但仍然說不清的情況、數據,就客觀地說明未查核清楚,在匯總和整理數據時充分考慮這些因素,絕對不得編造數字。第五,逐級驗收。除了在調研過程中由特聘的專家隨時給予指導外,對各地提交的調研報告和相關材料,都實行逐級驗收制度。其中,對省級調研成果實行由地方到中央的四級驗收,其他調研成果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史研究室組織驗收。每一驗收環節都要有專家審讀、簽字。凡存在問題和不符合要求之處,都要退回重新核查和修改。

經過艱苦努力,到2010年底,我們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初步編出了幾十本成果,先行印製了少量樣本作為內部工作用書,組織力量作進一步的研究、審讀、複查、校核。從2014年初開始,我們又組織展開了新一輪較大規模的審核工作。第一,召開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史部門參加的審稿會,進一步提高認識,明確規範,聽取相互評審以及從社會各方面聽到的意見,對審核工作提出要求,進行部署。第二,開展自審、覆核、修改,確保準確無誤。同時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史部門之間交叉審讀,相互間進行比較、核對、銜接。自審互審完成後,都要確認是否具備正式出版的質量水準,簽署是否同意交付出版的意見。第三,由中央黨史研究室組織專家,對所有擬第一批出版的成果(書稿)進行六個環節的審讀、檢查、修改、校對,不僅檢查是否還有表述不夠準確或不夠清楚的地方,而且對各本書稿之間、每本書稿各個部分之間的內容、敘述、時間、數字等進行統籌檢查,排除表述不一致的內容。第四,如實客觀地說明我們工作盡最大努力後達到的程度。始終強調,凡是已經清楚的,就清楚表述。還沒有搞清楚的,就如實說明還沒有搞清楚。某些數據、結論與其他書籍資料不完全一致的,則說明我們是依據什麼材料、從什麼角度得出和敘述的,不強求一致。第五,組織各地黨史部門繼續參與審核。凡有疑問的,都與有關地方黨史部門聯繫、查核。多數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派專人來京參與審核、修改、校對。審核完畢後,又組織各地黨史部門對自己書稿的清樣再次進行審核。然後再按出版流程交付印製。今年以來對這些成果再次進行如此繁密、細緻的覆核工作,都是為了進一步保證成果的質量,保證歷史事實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開展這項調研,不是為了簡單匯總、計算這樣那樣的數據,而是為了尋找、展示更多的檔案、更多的材料、更多的人證物證、更多的歷史事實,用具體的事實來反映當年中華民族遭受的巨大災難,揭露日本侵略者反人類的罪行。時隔幾十年,很多數據難以查清,很多數據可能不很吻合,而且數據的分類、統計、核算都極為複雜,遠遠不是簡單做一做加法就能算出來的。所以,我們在數據上採取了十分謹慎的態度。能統計出來的就統計出來,難以統計的也不強求。統計的口徑、結果相互有差別的,也注意說明。今後,我們將會對數據問題作進一步研究。因此,目前的研究還只是階段性的,不能說已經包羅萬象,更不是最終的結論。總體上,還是在為今後更加綜合性的研究提供一個詳盡、紮實的基礎。

由於自始至終都高度重視和強調調研的質量,所以,對於這一項目的真實性、客觀性、準確性,我們有充分的信心。當然,無論如何,歷史已經過去了六七十年,很多當事人已經去世,很多檔案資料已經散失。現在再對發生在六七十年前的災難進行大規模的調查,其困難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即使做了最大的努力,我們仍然充分預計在調研成果及有關材料中,還是會有不足和差錯之處,出版之後,肯定會有不同意見。所以,我們真誠地歡迎所有看到這些調研成果的人們,對其中的內容、材料、數據等進行審查、討論。如此,必將有更多的人們關心和參與對當年那場災難的調查,必將會提供和發現更多的檔案、更多的資料、更多的見證,必將對我們調研成果中的很多內容進行不斷的推敲琢磨,從而使我們能夠更加準確、系統地展示當年中國的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使我們為子孫後代留下的資料更為完整、更為豐富。我們也歡迎日本和其他國家的人們對這些調研成果進行閱讀、審查、討論、質疑。如此,將會有更多的國家和人們關注中國當年所遭受的災難,也將會有更多的存留於國外境外的檔案資料出現在公眾面前,也將會使對當年這段歷史和災難的記錄、研究更加準確和科學。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課題調研,是一項學術性的工作。開展這項課題調研,是為了更加準確和詳盡地記錄這場戰爭和災難的歷史,更加充分和有力地揭露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罪行、反擊日本右翼勢力否認侵略戰爭的言行,更加充分和有效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毋忘國恥、振興中華,更加積極地促進兩岸交流、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同時,也是為了給全世界所有關注當年這場戰爭和災難的國家、政府和人們一個更加負責任的交代,為子孫後代繼續研究當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罪行留下一筆豐富翔實的歷史遺產。因此,雖然是學術性調研,但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現實意義、國際意義、政治意義。作為歷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實事求是地把中華民族在那場戰爭中蒙受的巨大災難和損失儘可能完整地記載下來。推動和開展這項課題調研,是良心所在,是責任所在! 每每讀到那些令人震顫的歷史事實,每每想到那數千萬死難者的冤魂亡靈,每每掂量我們今人特別是歷史工作者的責任,我們都禁不住潸然淚下。將近10年來,所有調研人員本著對歷史和民族負責的精神,殫精竭慮,無私奉獻,千方百計尋找各種線索,逐字逐頁翻閱檔案資料。為了做好對當事人、知情人的調查取證工作,頂酷暑,冒嚴寒,深入村鎮,一家一戶進行走訪。也許,隨著時間的流逝,這樣的調研工作,以後再也不可能如此全面深入大規模地進行了。所以,對於能夠基本完成這一課題的調研,我們極為欣慰,對能夠取得今天這樣的成果,我們極為珍惜。將近10年來,調研工作遇到過重重困難,調研人員付出了巨大心血,但只要能夠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有一個負責任的交代,我們所有的努力、辛勞甚至痛苦都是值得的!

現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調研叢書》A系列第一批成果就要正式出版了,隨後我們還將根據工作進程陸續出版第二批、第三批……B系列叢書的編纂和出版工作也將同時推進。而且,這項課題調研工作遠沒有結束。截至目前課題調研取得的成果,都還是階段性的、部分的、不完全的成果。很多專題性調研還要繼續進行,對大量檔案資料還要進行分析研究。所有這些,都還需要我們繼續不懈地努力。我們將以對歷史負責的精神,一如既往地將這項課題調研工作做好。

歷史,是現實的基礎,更是未來的起點。打開塵封的記憶,重溫昔日的往事,我們可以得到很多的啟示和教誨,增長很多的聰明和智慧。所以,研究歷史,形式上是向後看,但根本目的是向前看。作為一種科學的研究,我們調查歷史的真相,記錄歷史的災難,不是為了延續舊時的仇恨,不是為了擴大中日之間的裂痕,不是為了煽動狹隘民族主義的情緒,而是為了以史為鑑,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面向未來,書寫更加友好合作的美好篇章。經歷了太多的苦難和挫折之後,我們更加堅定地熱愛和平,更加執著地追求正義,更加珍惜國家的主權與獨立,也更加關注世界的文明發展和進步。我們真誠地希望,世界各國能夠攜手努力,平等協商,求同存異,友好相處,共同推進世界的發展,共享人類文明的成果;我們真誠地希望,中日兩國人民能夠更多地加強交流、理解和合作,共同開闢中日關係的新局面,使中日關係更加健康穩定地向前發展,使中日兩國人民真正世世代代地友好下去;我們真誠地希望,中華民族能夠始終以堅韌不拔的努力,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之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努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推動建設一個和平發展、文明進步的世界作出自己的貢獻!

2014年4月30日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課題調研工作規範和要求
本課題亦簡稱為抗戰損失課題或抗損課題。因為抗日戰爭時期及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統計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多採用“抗戰損失”等概括性提法,其中將人口傷亡也稱作抗戰損失之一種,與財產損失並提,故沿用這一表述。2004年,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決定開展《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課題調研。2005年向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史研究室發出開展此項工作的正式通知,進行相應部署,著重說明工作的指導思想、調查項目、實施步驟及規範和要求。以後又隨著課題調研的深入開展,對規範和要求進行了補充和完善。一、課題調研的基本任務抗戰損失課題調研的目的和任務是深化對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研究。1995年,在首都各界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之際,江澤民同志曾經對20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侵略中國造成巨大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基本數據做出了重要表述。2005年,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胡錦濤同志再次鄭重宣布,據不完全統計,在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民傷亡3500多萬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國直接經濟損失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多億美元。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組織開展的課題調研,旨在全面詳盡調查有關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具體事實,為這組基本數據提供強有力的史實支撐,並不是簡單地做數據統計。
課題調研的基本任務是: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經過廣泛、全面、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包括查閱蒐集檔案資料、對統計數據進行分析等,獲得更多的證據,以更加全面和準確地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罪行及其對中國人民造成的傷害。
課題調研的主要內容包括:(1)各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在抗戰中的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2)歷次重大戰役戰鬥中中國軍隊傷亡的情況;(3)日本從中國掠走各種資源的情況;(4)日本從中國掠走和破壞文物的情況;(5)日軍在中國製造的一系列重大慘案;(6)中國勞工的損失情況;(7)中國婦女遭受日軍性侵犯的情況,包括“慰安婦”的情況;(8)日軍在中國使用細菌武器、化學武器及其造成傷害的情況;(9)日本侵略在其他方面給中國造成破壞的情況;等等。
二、課題調研的方式和方法主要是組織有關人員查閱和蒐集檔案館、圖書館和其他文博單位以及民間保存的有關中國抗戰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的檔案資料、報刊雜誌、歷年出版的專題資料集和發表的研究成果。對一些特殊、重大的事件如重大慘案,則走訪當事人、知情人和有關研究人員,進行錄音錄像,整理和保存證人證言,有條件的還進行司法公證,努力使這些調查材料成為在法律上可以採信的證據。有些省份的課題組還到境外的有關機構查閱相關檔案資料,作為對大陸保存的檔案資料的豐富和補充。這次課題調研的整體布局,實行塊塊和條條相結合。每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史研究室在負責開展地區性的廣泛調研的同時,也從實際出發開展一些專題性調研。一些重要的、涉及多個地方的帶有全局性的專題,則另組織專家進行調研。
三、對蒐集檔案資料的要求1 明確蒐集檔案資料的範圍。蒐集檔案資料是本課題調研工作的基礎,調研成果的質量也主要決定於檔案資料是否翔實,是否儘可能完整和全面。所以,凡相關內容的檔案資料,不論是直接反映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的,還是間接反映的(如關於人口狀況、財產狀況、生產能力、各類資源情況等資料),都儘量蒐集,作為撰寫調研報告的客觀的歷史依據。蒐集的要件有:檔案、報刊、史志、時人日記、專著專論、實地調查報告、圖片、影像資料以及出版、發表的研究成果等。2 認真整理原始檔案和資料。對於蒐集到的檔案資料,不論是來自原始的檔案,還是來自報刊、史志、日記、圖書、專題論文等,都認真整理,每份每件都註明保存的地點、單位,檔案卷號、出版或發表處等,然後分類匯總,妥善保存。檔案資料使用時一律保持原貌,必要時作注釋說明,不允許對原件內容增改、塗抹。對蒐集到的檔案資料要在分門別類整理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考證、鑑別和研究。整理後的檔案資料,不僅是有關課題承擔者撰寫課題調研報告的重要依據,其主要內容也作為附屬檔案收入有關的調研成果之中。
四、有關數據統計中的幾個問題1 根據蒐集、掌握資料的情況,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的人口傷亡分為直接傷亡和間接傷亡兩大類。直接傷亡,一般是指日本侵略中國的戰爭直接導致的中國方面人員的死、傷、失蹤等;間接傷亡,一般是指在日本侵略中國的戰爭包括特定戰爭環境中造成的中國方面被俘捕人員、災民、難民、勞工等的傷亡。抗戰期間,被俘捕人員、災民、難民、勞工等傷亡很大,但由於其流動性大等複雜原因,很難形成具體數據資料,統計起來十分困難。因此,本課題調研中,將已確定屬於死、傷或失蹤的被俘捕人員、災民、難民、勞工的數據歸入有關地方間接傷亡統計數據;無法確定是否傷亡失蹤的,可視情況單列相關數據並加以說明。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在戰爭中失蹤者,按通常慣例歸為死亡。2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的財產損失分為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兩大類。直接損失,一般是指在日軍攻擊、轟炸或掠奪中直接造成的社會財產損失。居民財產損失列為直接損失。間接損失,一般包括:(1)政府機關等因抗戰需要而增加的費用,如遷移費、防空設備費、疏散費、救濟費、撫恤費等;(2)各種營業活動可獲利潤額的減少及由於成本上升等增加的費用;(3)有關傷亡人員的醫藥、埋葬等費用;(4)為抗戰捐獻的物資和錢財;(5)有關人力資源的損失。總之,一切因戰爭造成的間接財產損失均包括在內。3 在財產損失中所列的人力資源類損失,包括了被俘捕人員、勞工等在財產方面的損失。中國各級政府所組織的勞役,例如為戰爭修築公路、機場、軍事工事等抽調民工,都算作人力資源損失。但中國方面徵用民工和日本侵略軍強征勞工有所區別。日軍強征勞工的傷亡率很高,和中國方面徵用民工民夫的情況區別很大,因此要分別統計和說明,不能混淆。4 中國軍隊在重大戰役戰鬥中的人員傷亡,分別情況加以統計處理。此次課題調研以統計平民傷亡為主。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如發現有本地發生過軍隊人員傷亡的重要資料,可以蒐集整理並在調研報告中說明,但不計入本地人口傷亡總數。若是本地籍軍人的傷亡,則計入本地人口傷亡總數。5 海外華僑擁有中國國籍,因此在計算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時,華僑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均計算在內。各有關地方在計算本地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時,視情況可以將本地籍華僑的傷亡、損失計入統計數據總數,亦可單列數據並加以說明。6 工廠、學校、機關團體等由於戰爭原因搬遷造成的損失,算作間接損失,原則上由工廠、學校、機關團體等原所在地方統計。如果原所在地方缺少相關資料,新遷移處具備資料條件,也可由後者統計。為避免交叉和重複,遇到這類情況須特別加以說明。7 政黨、政府機構的財產損失,歸入公用事業的社會團體類財產損失一併計算。8 被日軍、日本占領當局無償徵用、占用的中國耕地,按農作物的產量及其價值計算財產損失。9 偽軍、偽政府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一般計入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10 由戰爭原因導致的如黃河花園口決堤一類重大事件所造成的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計算在間接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中。11 重大的財產損失,均以相應數額的貨幣反映價值。反映財產損失的貨幣一般要註明幣種。12 通常用於抗日戰爭時期財產損失統計的貨幣(主要是法幣),幣值問題非常複雜。本課題調研中,涉及財產損失統計的貨幣數據,有條件進行折算的,一般按1937年即全國抗戰爆發當年通用貨幣法幣的幣值進行折算,並說明折算的方式方法。因條件不具備,保留原始數據未作折算的,則註明有關數據中用以反映財產損失的貨幣系何種貨幣、何年幣值。
五、關於撰寫課題調研報告的要求本次課題調研,有關課題組和承擔專門課題的專家均按要求撰寫出調研報告。1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課題組撰寫調研報告,內容大致分為概述、主體、結論三部分。概述部分主要包括:介紹課題調研工作的基本情況,如:投入多少力量,到過什麼地方查閱蒐集檔案資料,蒐集了多少檔案資料等。反映本地的自然地理概況,抗戰爆發前的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狀況,以及在抗戰時期是重災區還是大後方,是淪陷區還是根據地等。敘述日本侵略者在本地的主要罪行。還可簡略回顧以往相關課題的資料和研究情況。主體部分主要包括:分析說明本地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根據現掌握資料,將本地抗戰時期人口傷亡分為直接傷亡和間接傷亡,將本地財產損失分為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並分別說明主要的史料依據和分析結果。結論部分,匯總本地人口傷亡數據、財產損失數據。據實說明迄今所掌握資料的局限性、本地遭受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特點、影響等。撰寫調研報告依據的主要資料以及調研中同步完成的專題研究報告等,作為調研報告的附屬檔案,納入課題調研成果中。2 由一批專家承擔的全局性專門課題,如抗日戰爭時期重大慘案、勞工問題、“慰安婦”問題、細菌戰、化學戰、文化損失、海外華僑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中國軍隊傷亡、重要戰役戰鬥傷亡等,其調研報告的撰寫和附屬檔案的收錄,參照以上要求進行。
六、對調研成果的驗收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課題調研工作結束後,完成的包括課題調研報告在內的省級調研成果和市、縣等調研成果,要裝訂成冊,通過審閱和驗收,逐級上報,送交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史研究室和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分別保存。為確保質量,在調研過程中形成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A、B兩個系列書稿(省級調研成果為A系列書稿,市、縣等調研成果為B系列書稿),要分別通過驗收。其中,省級調研成果要通過由地方到中央的四級驗收,市、縣等調研成果則在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內驗收。省級調研成果上報驗收前,課題組先認真進行自審,以保證內容的完整準確,特別是調研報告和有關專題研究報告、資料、大事記的內容和數據要互相補充、印證,不能互相矛盾。課題組完成自審後,省級調研成果首先報送省級抗戰損失課題領導小組驗收。省級課題領導小組審查通過後,送省級專家驗收組驗收。省級專家驗收組參加驗收的專家一般為3—5人,人選來自黨史系統、社會科學院和社科聯繫統、檔案史志部門、高等院校等方面,為較有影響力、權威性的專家。省級專家驗收組在本省(自治區、直轄市)課題領導小組的指導下,按照學術規範的嚴格要求和有關規定審讀、驗收本省(自治區、直轄市)擬提交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的省級調研成果。驗收的主要標準和目的是確保調研成果的準確性、可靠性。對於驗收中指出的問題、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課題組須採取有效措施解決和落實。對一次驗收不合格的,修改、完善之後進行第二次以至多次驗收,直到合格為止。省級專家驗收組驗收合格後,填寫《A系列書稿驗收報告表》。填寫的報告表和書稿同時報送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課題組。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課題組收到經省級專家驗收組驗收合格的省級調研成果後,先進行驗收。認為合格後,再聘請國內知名專家進行驗收,並填寫《A系列書稿驗收報告表》。驗收中所提修改意見,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課題組予以逐條落實,對調研成果做出相應修改或者說明相關情況。由一批專家承擔的全局性專題研究成果,最後形成的書稿也納入A系列,其驗收也參照上述程式和要求,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課題組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對於驗收中提出的意見,承擔課題的專家要逐條落實,對調研成果進行修改完善直至合格為止。最後,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課題組對經過反覆修改形成的省級調研成果和全局性專門課題調研成果進行覆核。完成各項程式並符合要求的調研成果,包括通過四級驗收的A系列書稿和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史研究室組織驗收併合格的B系列書稿,分批次送交中共黨史出版社付印出版。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課題組

編 纂 說 明

日本侵略者在當年發動侵華戰爭的過程中,製造了一系列屠戮中國人生命的慘案,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在世界歷史上寫下了黑暗和恐怖的一頁。為揭露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犯下的反人類、反文明的暴行,警醒世界不要忘記當年的歷史及其教訓,我們特根據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調研”中搜尋的資料,集中編纂成《抗日戰爭時期全國重大慘案》一書,並將有關問題說明如下:

一、本書收錄的慘案,時間跨度從1931年9月起至1945年8月止,性質均為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大肆殺戮而製造的重大慘案。根據資料狀況和收錄標準,目前本書暫收入173個;本冊收入11個。

二、本書收錄的慘案,傷亡人員一般為中國平民。有的慘案中既有平民也有已被俘或放下武器的軍隊人員的傷亡,根據具體情況,也適當收入。

三、本書收錄的慘案,以一次性(或一個時間段內)傷亡800人以上(含800人)為限。對同一地點多次發生的傷亡800人以上的慘案,視具體情況,或分別單列,或歸為一個慘案。原則上不跨年份。同一地點在不同年份發生的慘案,一般分別予以反映。

四、本書中多數慘案以發生地地名作為慘案名稱的一部分。多年來,由於行政區劃變更,有的慘案發生地的地名出現了變化,慘案的名稱亦隨之變化。凡屬這種情況,均在相關慘案的“概述”部分說明原來的名稱。有的慘案,包含了在同一時間段和區域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也在“概述”部分加以說明。

五、收入本書的慘案,統一按事件發生的時間先後編排。為區別同一年份在同一地點或不同年份在同一地點發生的慘案,對有關慘案的名稱作了適當調整。

六、本書儘可能客觀、準確地記錄日本侵略者施暴的歷史事實。對所收錄慘案的發生過程和傷亡人數,均說明相關出處(原始記載)和依據。有的慘案,除了依據歷史檔案文獻外,還組織了入戶調查。編纂中,儘可能補充新的資料,如口述者的證言、照片,慘案發生地的照片,等等。對傷亡人數,本書均以歷史資料為依據,通過分析考證,在各慘案的“概述”部分,作了實事求是的介紹和說明。但由於記述者或親歷者見證角度的不同,當年的新聞報導,甚至是檔案資料,對同一慘案情況和傷亡人數的記述,都有不同之處;而且,時隔幾十年之後,採集到的一些證言證詞,不同研究者發表的成果,也難免有不盡相同和不夠精確之處。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儘可能作了考證分析,並以自己的判斷作了取捨。所以,本書所收錄慘案的基本事實是清楚的,但傷亡人數怎樣做到更為精確,今後還可以繼續考證研究。

七、日本侵略者當年在中國製造的慘案,無論人員傷亡多少,罪惡性質都是相同的。但囿於全書規模,並為了突出典型案例,本書僅收錄傷亡800人以上的重大慘案。此外,日本侵略者當年在中國礦山、軍事要塞、集中營、細菌戰實驗場、無人區等地製造的持續時間較長、累計傷亡人數超過800人的慘案,還有許多,但因年代久遠和慘案製造者當年焚屍滅跡、刻意隱瞞真相,目前我們掌握的資料還有限,所以有的暫未收入本書。需要繼續查找、補充證據材料,進行分析研究後,再陸續編纂成文,束集出版。

總之,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屠殺無辜平民,罪惡滔天,鐵證如山,通過本書可以窺見一斑。

編者

2014年4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