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礦老三

找礦老三

“找礦老三”這個名詞源自浙江省委組織部部長蔡奇的微博,他把地質勘探隊員比作電影《山楂樹之戀》中現實版的“老三”,從而使這個群體重新走進網民的視野,而迅速在網路上走紅。

簡介

行走在荒山僻嶺中,攀爬在懸崖峭壁上,用青春和熱血為祖國找礦。他們有著電影《山楂樹之戀》中的男主角“老三”一樣的社會身份——地質勘測隊員。

浙江一位幹部的下基層調研微博記錄了這些地勘隊員的生活,一石激起千層浪,不但引起了天南海北地勘人的共鳴,也引發了一場網路“地質感動”,一個原本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漸漸遠離人們視線的群體一時間成為時尚的“網路紅人”。

走紅過程

浙江省委組織部部長蔡奇在微博中轉發了一位組工幹部的微博,將地勘隊員比作電影《山楂樹之戀》現實版的“老三”浙江省委組織部部長蔡奇在微博中轉發了一位組工幹部的微博,將地勘隊員比作電影《山楂樹之戀》現實版的“老三”

浙江省委組織部的一名幹部於2011年2月15日到17日來到浙江省地勘局第七地質大隊麗水基地進行調研,發了15條微博來記錄他3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他描述“老三”們的生活環境:“到海拔800多米的普查工作點,要經過幾百個彎的盤鏇,一路細雨,雲霧迷濛。地勘人常年野外作業,遠離家人,住的是窩棚,喝的是山水,工作生活十分艱辛,他們自嘲:‘遠看像逃難的,近看像討飯的,細看是找礦的。’”

他走訪年輕、年老的“老三”們:“為了節約單位經費,一位每天都要服藥的老職工,天天走醫院、跑藥店,就是想買到最便宜的同一種藥。我們在訪談中,他平靜地說:‘我們要體諒單位的難處,要自己盡力克服困難。’”

“‘當人家穿上花衣服的時候,我們是穿著工作服;當我們有好衣服的時候,我們已不再年輕;當我們醒悟的時候,我們還是心甘情願找礦——一位基層女地質工作者的心聲。’這就是活生生的‘老三’,向為祖國找礦而奔波在荒山僻嶺的地質隊員致敬!”

這組微博迅速在網上引發“地質感動”,不但引起了大量地勘隊員的共鳴,也受到了成千上萬“冬粉”的追捧。地勘隊員這個離日常生活很遠的群體,開始重新進入老百姓的視線。

老三事跡

艱辛找礦之路

浙江省地勘局第七地質大隊三位“80後”地勘隊員藍星(右)、賴勝平和邱小剛(左)浙江省地勘局第七地質大隊三位“80後”地勘隊員藍星(右)、賴勝平和邱小剛(左)

每天天還沒亮,七大隊一分隊隊長王岳勇就上路了,軍綠色的地質包里不能少的是“老三樣”:羅盤放大鏡、地質錘,還放著幾個饅頭。餓了,就著幾口山裡的泉水,就是中飯。“我們的工作就是背著饅頭出去,背著石頭回來。”他說。

王岳勇在山裡已經待了10多年。做地質調查的他,每天必須依照規定的觀察路線採樣,線到哪人就必須到哪,沒有路就用柴刀“開路”。“有時候灌木和雜草長得實在太密了,50多米的路得花半個小時。碰到野豬、蛇,那是家常便飯了。”

一分隊負責的項目位於麗水遂昌葛坪村,隊員把一個廢棄的國小校舍簡單打掃一下就作為宿舍。兩個啤酒箱上橫條木板就是凳子,房間裡唯一的電器是一盞白熾燈,炒兩棵青菜就是一餐,遇見好心的老鄉給個毛筍就是開小灶了。欄桿上晾著沾滿機油和泥土的工作服,木板床下墊的是厚厚的稻草,房裡房外滿滿的都是礦石樣本。隊員們表示,這裡的生活條件已經不錯了,至少泥土牆還能擋風,比帳篷強。

在54歲的老隊員程陳華看來,現在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比以前好太多了”。老程回憶起當年開採遂昌金礦的場景:“幾千米深的洞穴,就算夏天進去都要穿棉襖,一待就是一整天。洞穴里的硫磺水滴在衣服上,腐蝕出一個個的洞,就拿把稻草往腰裡一系。冬天大雪一封山,連年也得在礦區過。”

找礦生活

沒有周末,只有過年才有幾天假;遠離城市,生活條件差;工作任務重、壓力大,對身體和精神都是考驗。這些在地質隊員眼裡,都不算什麼,真正讓他們難捱的,是寂寞。用“80後”小伙張愛平的話來說就是,“山裡的寂寞,是無邊無際的。”

張愛平說,因為項目都在深山裡,晚上一般借宿在山下的人家。每天天沒亮出門,山上沒個說話的人,等回來老鄉都已經睡了。山里沒有信號,不能打電話、不能上網,村裡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想找個人聊天喝酒都沒有。“幾乎每個晚上,村里就只有我一盞燈是亮著的,那種巨大的寂寞讓人很壓抑很難受。”他說。

而陳小榮,摸黑爬兩個小時到最近的山頂上,躺在山頂上數數星星,借著山頂微弱的信號給在遠方的女朋友打個電話,就是一天最大快樂和安慰。

夢想書寫奇蹟

找礦老三找礦老三

面對記者鏡頭,這些純樸的地址隊員有些羞澀,但一談起礦,他們立刻兩眼放光,滔滔不絕。提及奉獻和付出,他們總是憨憨一笑:這沒什麼,只要能多為國家抱出幾個“金娃娃”,再苦再累也值得。

1987年出生的藍星是個地道的杭州姑娘,畢業後參加位於建德官山腳村的項目組,整個組裡就她一個女孩。她說:“我外公和父母都是地勘隊員,從小就佩服他們。雖然來到這裡和學校時候想像的情景落差很大,但從沒想過要打退堂鼓。”

58歲的浙江第七地質大隊地調院院長袁建新說:“能夠守住這個崗位的真的不容易,留下來的基本都是精英。地勘人就是這樣,選擇了這條路就無怨無悔。”

一位第七大隊的地勘隊員家屬以“雪晴”的網名寫微博道:“誰不期盼天倫之樂的簇擁?誰不渴求錦衣玉食的富貴?然而,我們把那火熱的愛情、把那壯美的青春都獻給了崇山峻岭、戈壁荒漠!”

這樣的一群不畏艱辛的地勘人創造了一個個奇蹟。浙江省第七地質大隊是地質界有名的“功勳單位”,1983年,結束歷經10年的遂昌金礦勘測工作,該金礦被譽為“江南第一大金礦”;2002年,完成遂昌螢石礦勘測,遠景資源量開發後可供浙江全省使用30年;2006年至2010年年底,查明可供進一步勘查或者開發的礦產地50多處,其中大型規模礦產近20處……

面對自己的選擇,地勘隊員從來沒有後悔過,可是對於家人,他們有著深深的內疚和遺憾。袁建新母親病危他沒法及時回去,弟弟電話里那句“你自己看著辦”讓他潸然淚下;李國楊的妻子懷孕6個月,沒人照顧,他一咬牙只能把她送回了老家。

網友反響

記錄地勘隊員生活、工作的微博在網路廣為傳播後,引來很多網民對地勘隊員由衷的敬佩和感慨。

網民“粉色兔子”說:“這樣的生活簡直是無法想像的,很多地質隊員都和我們一樣是年輕人,所有地質隊員都年輕過,卻為了心中的夢想,揮手告別了那么多快樂和誘惑。”

騰訊網民“千里長河”說:“誰沒有兒女情長,誰不想錦衣玉食?但他們為了國家找礦,長期在荒山僻嶺奔波,以地為床、天為被,吃盡各種苦頭,卻心甘情願、無怨無悔。他們愛祖國愛事業愛山野,也愛家庭愛親人,卻為了大愛把小愛埋藏在心底。”

“他們以找礦為天職,殊不知在他們身上卻蘊藏著精神富礦。在長期的野外作業中,在黝黑的臉龐上,我們看到了一種精神像金子一樣閃光,那就是奉獻!接觸中,這些地質工作者不善言辭,談論最多的是精神與光榮,這是支撐他們堅守崗位的動力所在!願嘹亮的地勘隊之歌響徹這個時代!”浙江省委一位組工幹部在微博中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