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2015年10月17日是中國第二個扶貧日,也是第23個國際消除貧困日。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郭衛民12日介紹,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將於10月16日在北京舉辦,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這次論壇並發表重要講話。這將是該論壇自2007年開始舉辦以來,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出席該論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扶貧開發工作做出重要講話和指示,並在國內調研考察中多次深入貧困地區。他的足跡,曾到達河北阜平、甘肅定西、湖南湘西、山東臨沂、新疆喀什、陝西延安、雲南昭通、貴州遵義……。
從23年前寫作《擺脫貧困》一書,到如今屢次強調“精準扶貧”,習近平對扶貧工作的思考不斷深化、創新並與時俱進。習近平倡導的“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的觀念,就是對“精準扶貧”的深刻詮釋。同時,也為各地各部門做好扶貧脫貧這項工作提供了標準和抓手。
擺脫貧困
23年前著書談“擺脫貧困”:弱鳥先飛因地制宜扶貧先扶志
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報發表了一封《窮山村希望實行特殊政策治窮致富》的來信,反映赤溪村下山溪自然村22戶畲民貧困的生活狀況。這個名叫下山溪的貧困村,隸屬於今天的福建省寧德市。上世紀80年代,寧德被國務院認定為全國18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全區9個縣有6個被定為國家級貧困縣,120個鄉鎮有52個被列為省級貧困鄉鎮。全區農民年人均純收入不足160元,徘徊在溫飽線上下的農村貧困戶超過77萬人,占當地農村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習近平在寧德擔任地委書記。習近平到任3個月就走遍了9個縣,後來又跑遍了全地區絕大部分鄉鎮。他提出並倡導實施“四下基層”工作制度,全力推動閩東地區擺脫貧困。
1992年7月,習近平所著的《擺脫貧困》首次出版。該書收錄了習近平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在福建寧德工作期間的重要講話和文章,共29篇。習近平在文章中說,“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但能否實現‘先飛’、‘先富’,首先要看我們頭腦里有無這種意識”,“要使弱鳥先飛,飛得快,飛得高,必須探討一條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路子。”
習近平在書中還強調,扶貧先要扶志,要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不要言必稱貧,處處說貧。“貧困地區完全可能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長處、優勢在特定領域‘先飛’,以彌補貧困帶來的劣勢。”
習近平離開寧德時,全區已有94%的貧困戶基本解決溫飽問題。1990年8月12日的《人民日報》以《寧德越過溫飽線》為題對此進行了報導。
12年前談貧困地區“自力更生”:貧困地區發展要靠內生動力
2003年1月20日,在浙江“兩會”期間,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參加省人大溫州代表團討論時說,在欠發達地區,要倡導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觀念,強化自我發展能力。
習近平在這次會議上特彆強調,要把欠發達地區當成新的經濟成長點。習近平指出,欠發達地區不是包袱,要給予政策,賦予觀念,為他們創造更多的發展機遇和條件。只有讓欠發達地區也能實現小康,才能推進全省的全面小康和現代化。
這一觀點隨後被寫入浙江省政府的工作報告,作為浙江省政府之後5年在解決欠發達地區的問題上的工作指針。
“貧困地區發展要靠內生動力,如果憑空救濟出一個新村,簡單改變村容村貌,內在活力不行,勞動力不能回流,沒有經濟上的持續來源,這個地方下一步發展還是有問題。”約十年後的2012年12月30日,習近平在河北省阜平縣考察扶貧開發工作時再次強調了貧困地區發展要靠內在活力,這次他提出了“內生動力”一詞。
2014年5月15日,習近平在了解畢節扶貧經驗時再次指出:“一個地方必須有產業,有勞動力,內外結合才能發展。”他在批示中強調,希望畢節自強不息、自力更生,不怨天尤人,不等靠觀望,一點一點地改變面貌。積極工作、主動作為,奮力闖出貧困地區全面小康建設的新路子。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張占斌教授撰文指出,實踐證明,貧困地區只要立足實際,找準主攻方向,發揮好比較優勢,完全可以加快發展。習近平“內生動力”的扶貧思想,強調要通過組織貧困人口參與扶貧項目的決策、實施和監督,提高自我組織、自我發展的能力,增強造血功能和發展活力。
精準扶貧
近年來多次強調“精準扶貧”:對症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扶貧工作將不得不面對“最後一群人”的問題。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洪天雲10月12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13年減少貧困人口1650萬,2014年減少1232萬人,連續兩年都完成了減貧1000萬人以上的目標任務。儘管也有經濟下行、就業難度加大等壓力,但按趨勢判斷,今年再完成減貧1000萬人的目標有望實現。
無論是23年前強調“因地制宜”,還是12年前強調“自力更生”,習近平的扶貧思想始終突出重點、強調個性。現在中國的扶貧開發已經從解決溫飽為主要任務的階段,轉入了鞏固溫飽成果、加快脫貧致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能力、縮小發展差距的新階段。因此,近年來,“精準扶貧”這一要求,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習近平的講話中。
2013年11月3日至5日,習近平在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排碧鄉十八洞村考察時說:“抓扶貧開發,既要整體聯動、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又要突出重點、加強對特困村和特困戶的幫扶。”。
2015年3月8日,習近平到廣西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再次指出,要把扶貧攻堅抓緊抓準抓到位,堅持精準扶貧,倒排工期,算好明細賬,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
“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2015年6月18日,習近平在貴州召開部分省區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聽取對“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習近平在會上提出了“六個精準”: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他強調,要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區別不同情況,做到對症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不搞大水漫灌、走馬觀花、大而化之。
“創新思路方法,加大扶持力度,善於因地制宜,注重精準發力”,這是在去年的第一個中國扶貧日上習近平提出的要求。隨著“最後一群人”越來越少,扶貧開發工作的實踐必將產生更多的新觀點、新思路和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