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部疔瘡

手足部疔瘡為病名,以疔瘡的發病部位命名,是發生在手足部的急性化膿性疾病。根據疔瘡的具體部位和形態,又可命名為蛇眼疔、蛇頭疔、蛇腹疔、托盤疔、足底疔。分別相當於西醫的甲溝炎、化膿性指頭炎、急性化膿性腱鞘炎和化膿性滑囊炎、掌中間隙感染或魚際間隙感染、足底皮下膿腫等手足部急性化膿性感染。治療方面採用內外結合的治法,治療不當或不及時,易損筋傷骨,影響肢體功能,應予以重視。

概念

手足受外傷後,為毒邪所染,火毒郁阻於手足皮肉而致的患處紅腫劇痛、甚則傷筋損骨的疔瘡疾患。

解讀

手足部疔瘡為疔(疔瘡)的一種,是發生在手足部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其臨床特點是手部發病多於足部,發病較急,初起無頭,紅腫熱痛明顯,易損筋傷骨,影響手、足功能。臨床比較常見的有蛇眼疔、蛇頭疔、蛇腹疔、托盤疔、足底疔。分別相當於西醫的甲溝炎、化膿性指頭炎、急性化膿性腱鞘炎和化膿性滑囊炎、掌中間隙感染或魚際間隙感染、足底皮下膿腫等手足部急性化膿性感染。

因發生的部位及形態、預後的不同有多種命名。如生在指頭頂端的,腫脹形如蛇頭者,叫蛇頭疔;生於指甲緣的,因其色紫而凸,或潰後胬肉高突,形如蛇眼,叫蛇眼疔,又因膿積於甲下,指甲面可見黃白色膿影,重者指甲浮空,痛脹難忍,故名代指;生在甲身之內的,又名沿爪疔;生在甲後的,叫蛇背疔,生在手指螺紋的,叫螺疔;生在手指指節間的,叫蛀節疔;若一指通腫,色紫,指微屈而難伸,形如泥鰍者,稱泥鰍疔;指頭有黃皰明亮的,挑破去其惡水即愈,叫水白疔,又稱水蛇頭;生於指中節前腫如魚肚的,或狀如蛇肚,叫魚肚疔或蛇腹疔;生於五指(趾)丫處的,叫手足丫疔;生於手掌心的,叫托盤疔;生於拇指、示指指骨間的,稱虎口疔;生於足掌中心的,叫足底疔;生在湧泉穴者,叫湧泉疔等。總之,病名雖異,其病因病機、證治卻基本相同,故統名手足部疔瘡。

中醫套用

一、病因病機

總由火毒凝結而發。內因臟腑火毒熾盛,外因手足部外傷染毒,針尖、竹、木、魚骨、修甲等刺傷,昆蟲咬傷等,感染毒邪,兩邪相搏,以致毒邪阻於皮肉間,留於經絡之中,血凝毒滯,經絡阻塞,熱勝肉腐而成。托盤疔,尚可由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火毒熾盛,氣血凝滯,郁而化熱所致。足底疔,多由濕熱下注,毒邪蘊結,氣血凝滯而生。

西醫認為本病多為局部外傷後感染所致或附近軟組織、筋膜間隙等處感染而引起。致病菌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

二、診斷

1、臨床表現

手足部疔瘡發病部位多有受傷史。

初起,局部無頭者較多,有頭者較少;或癢或麻,繼則焮熱疼痛;有的紅腫明顯,有的紅腫並不明顯。

成膿,腫勢逐漸擴大,紅熱明顯,疼痛劇烈而呈搏動性,患在手部可引起肘部或腋部淋巴結腫痛,患在足部可在膕部、胯腹部出現淋巴結腫痛。如患部中軟而應指者,為內已成膿。伴惡寒發熱、頭痛、納呆等。

潰後,一般膿出黃稠,逐漸腫痛消退,趨向痊癒。

(1)蛇眼疔:初起時多局限於指甲一側邊緣的近端處,有輕微的紅腫疼痛,2~3d成膿;若不及時治療,紅腫可蔓延到對側而形成指(趾)甲周圍炎;若膿毒浸淫指甲下,可形成指甲下膿腫,指甲背面顯黃白色或灰白色的膿液積聚陰影,甲床潰空或有胬肉突出,甚而指甲脫落。

(2)蛇頭疔:初起指端感覺麻癢而痛,繼而刺痛,灼熱腫脹;中期紅腫顯著,腫脹呈蛇頭狀,疼痛劇烈,患肢下垂時疼痛更甚,局部觸痛明顯,約10d成膿,此時多陣陣啄痛不休,常因劇痛影響食慾和睡眠;後期一般膿出黃稠色明淨,逐漸腫退痛止,趨向痊癒。若不及時切開,潰後膿水臭穢,腫痛不消,屈而難伸,或胬肉突出者,多是損骨的徵象。

(3)蛇肚疔:發於指腹部,整個患指紅腫疼痛,呈圓柱狀,關節輕度屈曲,不能伸展,任何伸指動作均會引起劇烈疼痛,並逐漸加重,7~10d成膿,潰後膿出症狀逐漸減輕;如損筋脈,則癒合緩慢,常影響手指的活動功能。

(4)托盤疔:初起整個手掌腫脹高突,失去正常的掌心凹陷或稍凸出,手背腫勢通常更為明顯,甚則延及手臂,疼痛劇烈。約14d成膿,因手掌皮膚堅韌,雖內已化膿,難於自潰,易損傷筋骨或並發走黃。若潰後膿出,則腫退痛減。

(5)足底疔:初起足底部疼痛,不能著地,按之堅硬。3~5d有搏動性疼痛。修去老皮後,可見到白色膿頭。重者腫勢蔓延到足背,痛連小腿,不能行走等。潰後流出黃稠膿液,腫消痛止。

手足部疔瘡,辨別是否有膿,除依據一般化膿日期及利用觸診外,可採用透光法;辨別有無死骨,可用藥線或探針檢查瘡孔,如觸及粗糙的骨質,為損骨之象;辨別有無傷筋,可觀察手指屈伸功能。

2、實驗室及其他輔助檢查

血常規檢查提示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並應根據病情作細菌培養加藥敏等檢查,若創面經久不斂,應做X線片檢查以確定有無損骨之象。

三、鑑別診斷

1、類丹毒

發病前多有豬骨、魚蝦等刺傷史,或破損皮膚接觸豬肉、魚蝦史。紅腫不如疔瘡明顯,常表現為遊走性的紅紫色斑片,一般不會化膿,全身症狀多不明顯。

2、指關節結核(蜣螂蛀)

多生於手指中節,初起不紅不熱不痛,逐漸腫脹,病起緩慢,潰腐亦慢。出膿夾雜乾酪樣壞死組織,X線片可明確診斷。

四、治療

以清熱解毒為主,臨證根據發病部位不同及病變發展不同階段特徵,施治應有所側重。如發於下肢者,注重清熱利濕。早期慎用辛溫發散之品;中期注重託毒透膿;後期注重清解餘毒,壯骨榮筋,補益氣血。成膿期應儘早切開排膿,並注意防治損筋傷骨,加強愈後功能鍛鍊。

1、辨證論治

(1)內治

①火毒凝結證

證候:局部紅腫熱痛,麻癢相兼。伴畏寒發熱;舌質紅,舌苔黃,脈數。

治法:清熱解毒。

方藥:五味消毒飲、黃連解毒湯加減。

②熱勝肉腐證

證候:紅腫明顯,疼痛劇烈,痛如雞啄,肉腐為膿,潰後膿出腫痛消退;若潰後膿泄不暢,腫痛不退,胬肉外突,多為損筋傷骨;舌質紅,舌苔黃,脈數。

治法:清熱和營,托毒消腫。

方藥:五味消毒飲、黃連解毒湯加皂角刺、穿山甲等。

③濕熱下注證

證候:足底部紅腫熱痛。伴惡寒,發熱,頭痛,納呆;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利濕。

方藥:五神湯合萆薢滲濕湯加減。

(2)外治

初起,金黃膏外敷。蛇眼疔也可用10%黃柏溶液濕敷。

成膿,宜及早切開排膿,一般應儘可能循經直開,並應在指(趾)端的側面切開,或剪去部分邊緣組織以擴大引流。蛇眼疔宜沿甲旁0.2cm挑開引流;蛇頭疔宜在末節手指掌面一側作縱形切口,其長度不宜越過指關節為宜,必要時貫穿切開指端直至對側,不可在指掌面正中切開。若指頭有黃皰明亮者,亦宜挑破,去其膿水。蛇肚疔切口宜在手指側面作縱形切口,切口長度不得超過上下指關節面。托盤疔應依掌橫紋切開,切口應足夠大,保持引流通暢。手掌處顯有白點者,應先修去厚皮,再挑破膿頭。

潰後,用藥線蘸八二丹或九一丹插入瘡口,外敷金黃膏或紅油膏,油膏宜極薄。膿盡用生肌散、白玉膏外敷。若甲下積膿,胬肉突出,應切除部分指甲,或指甲面“開窗”引流,外敷九一丹或平胬丹;指甲潰空需拔甲,拔甲後以紅油膏紗布包紮換藥;若已損骨,潰爛腫脹,膿液污穢不盡,久不收口者,可用2%~10%黃柏溶液浸泡患指,每日1~2次,每次110~20min;有死骨存在,可用七三丹提膿祛腐,待死骨鬆動時用血管鉗或鑷子鉗出死骨;筋脈受損導致手指屈伸障礙者,待傷口癒合後,用桂枝、桑枝、紅花、絲瓜絡、伸筋草等煎湯熏洗,並加強患指屈伸功能鍛鍊。

五、預防與調護

1、注意勞動保護,防止手足皮膚損傷。一旦外傷或發生凍瘡、皸裂等,必須及時治療。

2、手部疔瘡忌持重物或劇烈活動,以三角巾懸吊固定。生於手掌部者,宜手背向上,減少膿水浸淫筋骨或使膿毒容易流出。足部疔瘡宜抬高患肢,儘量少行走。

3、愈後影響手指屈伸功能者,宜及早進行活動鍛鍊。

4、其他參照“顏面部疔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