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樹智

戴樹智

戴樹智,火炮專家,飛彈、火箭地面設備專家。曾主持設計75無座力炮架和57反坦克炮架,為抗美援朝、鞏固國防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作為航天地面設備事業的主要開拓者、組織者之一,主持指導了近程地地、地空等飛彈地面設備的仿製和自行設計工作,組織指揮了後續一系列型號地面設備多項關鍵技術的突破和產品的研製,為中國飛彈、火箭發射技術的發展和地面設備技術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信息

個人簡歷

1936~1941年 上海同濟大學機械系學習,獲學士學位。

1941~1943年 軍政部汽油廠籌備處技士、資源委員會中央機器廠工務員。

1943~1949年 重慶兵工署第十兵工廠技術員、工程師、車間主任。

1949~1950年 重慶第十兵工廠第二製造所所長。

1950~1952年 先在重慶西南人民革命大學學習,後任重慶152廠工程師。

1952~1957年 二機部第四研究所工程師。

1957~1965年 三機部一所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副總工程師。

1965~1980年 七機部一院地面設備研究所副所長兼總工程師、所長。

1980年2月7日 病逝於北京。

生平介紹

學歷

戴樹智,1917年2月21日出生於江蘇省吳縣周莊鎮。3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是周莊那迷人的水鄉風光和深邃的文化氛圍撫慰了他幼小的心靈,也造就了他寧靜多思、勤奮好學的秉性。他童年就讀於周莊鎮國小,後入吳縣縣立國中。1932年9月赴上海同濟大學附中讀高中。1936年7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同濟大學機械系,1941年畢業,獲學士學位。他精通德語、英語和俄語,後又自學了日語。

工作經歷

1941年3月,戴樹智到重慶軍政部汽油廠籌備處任技士。不久便辭職,到昆明資源委員會中央機器廠當工務員。1943年4月後,在重慶兵工署第十兵工廠工作,歷任技術員、工程師、車間主任等職。1949年11月重慶解放後,戴樹智繼續在第十兵工廠(後改稱重慶152廠)工作。1951年主持設計了75無座力炮架。1952年被評為廠勞動模範。同年11月調到北京二機部第四研究所,先後在火炮研究室、基建科、技術室、圖紙審查科工作,歷任工程師、副科長等職,主持或參加了多種火炮的設計。1953年,他還獨立完成了用於精密測量室的調溫裝置的設計。1956年獲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事跡

從50年代末開始,戴樹智主持指導了我國近程地地、地空等飛彈地面設備的仿製和自行設計、試製工作。1960年11月5日,中國首次成功地進行了近程地地飛彈飛行試驗,地面設備也第一次經受了考驗。這是我軍裝備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1965年1月10日,我國飛彈部隊第一次在華北地區上空擊落一架美制U-2高空偵察機,地空飛彈地面設備首次在對敵作戰中建立功勳。60年代中期之後,戴樹智參與了中近程、中程、中遠程和遠程等型號地面設備研製的技術指揮和組織工作。同時,還親自擔任一些重點項目的負責人,帶領技術人員攻克難關。經過多年努力,在有關單位的大力協同、密切配合下,地面設備研究所研製了多種飛彈的符合技戰術指標要求的、高質量、高可靠性的地面設備,保證了歷次飛行試驗的順利進行。1966年10月27日,“兩彈結合”試驗成功;1966年12月26日,中程飛彈首飛成功;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1980年5月18日,首次向太平洋預定海域發射遠程彈道飛彈成功。這一個個舉世矚目的成就,無不凝聚著戴樹智和他的同事們的心血。

主要貢獻

飛彈武器系統

飛彈地面設備,是飛彈發射前和發射過程中所需的各種專項設備和設施的總稱,是飛彈武器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整個飛彈事業一樣,我國飛彈地面設備事業的發展也經歷了一個從仿製到自行設計、獨立研製的過程。飛彈地面設備的仿製工作,是自50年代末從前蘇聯引進P-2近程地地飛彈、C-75地空飛彈地面設備資料和樣機後開始的。戴樹智是技術指導和組織工作的主要負責人之一。

P-2仿製

在P-2仿製前期,他帶領技術人員、翻譯人員,克服原文圖紙資料不完整,廢圖和有用圖紙相混雜,以及部分圖紙皺摺、尺寸不清等困難,僅用3個多月,就完成了第一批發射台、托架、產品運輸車等3項設備圖紙、技術檔案的翻譯、複製、裝訂和分發工作。翻譯圖紙資料83箱,總計200餘冊10000多張圖紙。圖紙資料下廠後,戴樹智經常深入工廠車間,解決技術問題。有一次,他帶領20 多名技術人員到太原某廠,配合進行發射台、托架等產品的仿製工作。時值隆冬季節,他和大家一樣,住在職工夜校的教室里,水泥地鋪上稻草便是床。在仿製後期,他擔任地面設備系統總代表,負責11項產品生產的技術指導及資料整理歸檔工作。

C75地空飛彈

P-2近程飛彈地面設備仿製成功,使我國科技人員、工人、幹部和解放軍指戰員經受了鍛鍊,積累了經驗,為研製其他型號創造了條件。1959年至1964年,戴樹智作為主要領導者之一,參與主持C75地空飛彈地面設備28項產品資料的翻譯、複製工作,並對工廠的仿製進行技術指導。他組織技術人員對主要單機進行反設計。這樣做,對摸清原設計意圖、吃透圖紙資料、鑑別資料真偽、正確處理超差代料和攻克難關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他提出了繪製技術協調圖的主張,並指導實施。有了技術協調圖,技術人員就能更清楚地了解數十種設備、儀器在系統中的作用,更準確地把握相關設備、儀器間的接口關係。開展反設計和繪製技術協調圖有力地促進了仿製工作的進展。在此期間,他還親自負責發射架的設計及發射指揮車的修改設計工作。戴樹智對開拓我國飛彈地面設備事業的貢獻,不僅表現在對仿製工作的具體技術指導和組織指揮上,更為重要的是,在上級的領導下,他和同事們一起,從無到有,逐步創建了一個涉及多個學科、多種專業、配套較為齊全的飛彈地面設備專業體系;組建和培養了一支富有朝氣、作風嚴謹、不怕困難、善於攻關的科技隊伍,從組織管理和技術力量上,為飛彈地面設備的自行設計和獨立研製奠定了基礎。

人物評價

戴樹智重視人才培養是一貫的。在地面設備事業初創之時,人員多數是從各地兵工企業抽調的年輕人。戴樹智和他們朝夕相處,心心相印。一面鼓勵他們加強業務學習,指導他們制訂個人進修計畫,一面組織有經驗的技術人員給他們講課。他自己帶頭,講解“起重機的設計與製造”。他耐心地向青年傳授自己多年積累的設計經驗,指導他們對照引進的樣機進行反設計。這一切,使剛跨人國防尖端事業大門的年輕人提高了技術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強了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他曾經和年輕人一起,不顧盛夏酷暑,挑燈夜戰,翻譯、複製技術資料;也曾和他們一起下廠,同吃、同住、同勞動。他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對培養一代青年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作風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戴樹智十分關心青年政治上的進步,注重用先進的思想啟迪他們的心靈。他曾語重心長地對一位從事科研管理工作的年輕人說:“你好好看看毛主席論戰略戰術的軍事著作,對你一定很有好處。”這位青年照他說的去做,受益匪淺。戴樹智待人誠懇,平易近人。在青年眼中,他既是導師,也是朋友,和他相處感到親切,無拘無束。在電視機尚屬稀罕之物的年代裡,戴樹智家的一台9英寸黑白電視幾乎每天都引來眾多的年輕人。他也總是沏茶遞煙,熱情接待。戴樹智把關心青年、培養人才作為自己應盡的義務,並與自己為之奮鬥的崇高事業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他曾說:“我只希望有機會學得深一些,使我的工作能做得踏實,能有力量來團結青年技術人員共同完成好黨交給的任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