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大夫

次年春,蔣僧橋村建立新橋地區第一個黨支部,戴大夫任支部書記。 19年4月,台州中心縣委書記曹珍重建黃巖縣委,戴被指派為縣委委員。 次年4月,縣委在蔣僧橋召開首次黨員代表大會,戴擔任接待和保衛工作。

基本信息

簡介

戴大夫(1887~1968),東南鄉蔣僧橋村人,原名戴普送,幼時家遭土匪搶劫,被子彈擊瘸右腿,人呼綽號“大夫(船老大),時久真名漸忘。民國16年(1927),經林泗齋培養和介紹,加入共產黨。次年春,蔣僧橋村建立新橋地區第一個黨支部,戴大夫任支部書記。5月下旬,在戴家召開全縣黨團活動分子會議,成立首屆中共黃巖縣委和共青團縣委,被推舉為縣委委員,縣委機關設在戴家。6月下旬,協助林泗齋,在蔣僧橋、田際一帶,發動“二五減租”鬥爭。7月上旬,在三娘廟舉行民眾大會,要求縣政府履行減租法令。集會後,林泗齋被捕,縣委書記林冶出走,戴大夫組織黨團員,發動佃農,堅持減租鬥爭。

資料

19年4月,台州中心縣委書記曹珍重建黃巖縣委,戴被指派為縣委委員。7月,與戴元譜在西鄉葡萄坑建立紅軍游擊隊。9月11日,擊退縣防游擊隊100餘人“進剿”。9月以後,革命轉入低潮,隱蔽家鄉秘密活動,變賣家產,購買槍彈,組織小股武裝,數次避開搜捕。25年,兒子戴賢吉被捕,家被查封,戴大夫避往上海做工,抗戰爆發後返回。27年春,重建村黨支部,任書記。林泗齋重視統戰工作,建立三保聯防隊,由鄭仙球、戴大夫負責。次年4月,縣委在蔣僧橋召開首次黨員代表大會,戴擔任接待和保衛工作。30年3月,縣委又遭破壞,與上級組織失去聯繫。35年下半年,上級批准戴大夫恢復組織關係,並在戴家建立聯絡點。解放戰爭開始,將原聯防隊擴大成由黨支部領導的民兵隊伍。37年,聯合附近各村民兵,開展抗抽壯丁鬥爭,一村發現抓丁,立即鳴鑼為號,各村男女老幼執鋤頭、刀槍,一齊出發攔阻。農曆除夕,蔣僧橋村首先鳴鑼,橫街、路橋、洪家一帶回響,民眾高呼反抽丁口號,鄉保長和軍警從此不敢去抽丁。
1949年5月,戴大夫率領民兵,收繳路橋、新橋、澤國鄉公所和地主槍枝數百條。1950年3月16日大陳島國民黨軍300餘人進犯金清,戴率民兵30餘人趕赴參戰,協同縣大隊保衛金清。1952年入供銷社工作,1956年退休。1968年11月卒,終年82歲。1988年,故居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