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彷徨

我心彷徨

《我心彷徨:徐於傳》所記述和評論的徐於,曾經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占有顯著席地,有過風靡一時的長篇小說創作。他身兼教授、作家、詩人、編輯家、記者和評論家,可以說是做過了文化界的諸項功課,且每項皆有可觀之績,並與當年的魯迅、林語堂等文壇巨擘過往頻繁。一位如此重要和特異的文化人物,必然與孕育他的那個時代胞體緊密相連。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我們在閱讀中不時地會聽到一顆詩心的激越跳動,看到他奔波於艱難時世的那個清瘦的身影。徐訏足跡遍及大江南北、歐美南亞,從浙江祖居地開始了漫長的人生起步,先後去了法國、美國,並輾轉於動亂時期的京滬、桂林和香港,到過越南和台灣,最後又在香港長居一直到病逝。他一生多次婚戀,情感起伏,如同作者所做出的精彩刻畫:文弱而頑強,矜持更詩狂。他的經歷已經構成了那個特殊時代的一部文壇風雲錄,這其中有文人間的曲折交往、筆債和掌故,更有恩怨源起、舊時情事,撫今挽昔,從頭道來。

作者簡介

吳義勤,男,1966年生於江蘇海安.文學博士。現為山東師範大學語言文學研究所所長,國家級重點學科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帶頭人.山東省文化建設重點研究基地首席專家,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畫”入選者。兼任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小說學會副會長、山東省當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當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理論批評審員會委員。著有:《漂泊的都市之魂——徐訏論》、《中國當代新潮小說論》、《文學現場》、《目擊與守望》、《告別虛偽的形式》等專著多部.另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當代作家評論》等重要刊物發表論文200餘篇。曾獲魯迅文學獎、莊重文文學獎、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一等獎、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等省部級以上獎勵10餘項。曾獲“山東省高校十大優秀教師”、山東省十大傑出青年”稱號。王素霞,女,1968年生,祖籍山東昌樂,文學博士,副教授。現任職於深圳大學留學生教學部,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批評與史論研究。中國小說學會會員,中外文藝理論學會會員,廣東省文評協會學員,在《當代作家評論》、《文藝評論》及大學學報上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多篇在人大複印資料上全文轉載。主要論文有:《另類播撒的空間形式——90年代長篇小說文體革命之一種》、《浮出海面——論文學史敘述聲音的轉換》、《尖叫著飛翔——對”70年代人“現象的一種描述》、《敞開的痴迷與糾纏——論博爾赫斯小說結構在格非短篇創作中的延伸》及《都市想像與新都市小說》等。

目錄

第一章 童年歲月

一 “不平凡”的出

二 五歲寄宿生

三 小學生活的“插曲”

四 童年時期的“收穫”

第二章 北京的記憶

一 輾轉的中學生活

二 北京大學的讀書時光

三 “我的馬克思主義時代”

第三章 早期的文學活動

一 大學時的“文學嘗試”

二 編輯生涯的發端

三 第一次婚姻

第四章 去國

一 歐洲之旅

二 巴黎友

三 與柏格森主義結盟

四 《阿刺伯海的女神》與《鬼戀》

五 遺落巴黎的情與夢

第五章 遊子歸來

一 “從海上歸來”

二 孤島生活

三 詩朋往來

四 遭遇婚變

五 輾轉大後方

六 《風蕭蕭》

七 威斯康辛的陽光

第六章 上海的苦悶

一 重新出發

二 第二次結婚

三 棄婦別子

第七章 香港 香港

一 陌生與懷舊

二 被“圍剿”的日子

三 編輯、教授、作家:三位一體的身份

四 《江湖行》

五 第三次結婚

六 “第三隻眼睛”看大陸

第八章 回不去的“家園”

一 “最像自己的女兒”

二 另一個女兒

三 從《彼岸》到《時與光》

四 最後的“洗禮”

附錄 徐訏生平和著述年表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