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即“三農”問題,已成為影響我國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標的焦點和難點。從根本上解決好“三農”問題,是我國新時期艱巨而又緊迫的任務。“三農”的發展需要一個公平的環境和穩固、有保障的支持系統。因此,在破解“三農”問題的過程中,制度變革和創新就成為首要任務。
《我國“三農”制度變遷中的政府作用研究》全書通過對“三農”制度不同階段的變遷剖析,研究“三農”制度變遷中政府的角色和作用。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即“三農”問題,已成為影響我國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標的焦點和難點。
本書通過對“三農”制度不同階段的變遷剖析,研究“三農”制度變遷中政府的角色和作用。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作者簡介
彭新萬,男,漢族,1969年生,2008年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現為江西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市場經濟理論、農村經濟發展、制度經濟等研究,先後在《當代經濟研究》、《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意義和目的
第二節 研究現狀述評
第三節 研究方法和本書結構
第四節 創新點與不足
第二章 “三農”制度變遷中的政府作用:理論分析
第一節 制度及制度變遷
第二節 政府與制度變遷
第三節 “三農”制度體系
第三章 建國初期的“三農”制度變革(1949-1957年)
第一節 土地改革:強制性制度變遷及其經濟社會效應
第二節 農業合作組織制度創新
第三節 “寬鬆”的戶籍制度安排及其對人口流動的影響
第四節 中央制定的其他農業發展政策
第五節 政府、制度變遷與農業生產力的初步發展
第四章 人民公社時期的強制性“三農”制度變遷(1958-1978年)
第一節 強制推行人民公社制度
第二節 強制推行農業剩餘轉移制度:統購統銷與價格“剪刀差”
第三節 強制推行二元戶籍制度
第四節 農村的“暗稅”制度
第五節 特殊的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機制:“集體”供給
第六節 政府、制度變遷與農村經濟曲折緩慢運行
第五章 改革初期的“三農”制度創新與農業“奇蹟”(1979-1984年)
第一節 家庭承包制的確立:國家與農民的“同意一致性”
第二節 統購統銷制度的初步改革及其制度分析
第三節 改革初期鄉鎮企業發展與農民收入增長
第四節 政府、制度變遷與農業“奇蹟”
第六章 市場化進程中的制度安排:“三農”問題凸現(1985-2002年)
第一節 第二輪土地制度變遷
第二節 分權化財政體制改革與農民負擔演變
第三節 糧食流通體制的市場化改革及其制度經濟學分析
第四節 家庭承包制後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制度變遷及其影響
第五節 二元戶籍制度改革與農村勞動力轉移
第六節 政府、制度變遷與“三農”問題凸現
第七章 新時期政府的“三農”政策選擇與創新(2003-2007年)
第一節 政府的“三農”政策轉變
第二節 “三農”問題現狀及其制度分析
第三節 本書的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