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1970年11月14日晚,一架載滿馬歇爾大學橄欖球隊所有球員、教練和球迷的航班準備降落在三州機場,飛機在著陸過程中意外撞向阿巴拉契亞山,全體機組人員和剛剛在南卡羅萊納完成艱苦比賽的37名球員、8名教練及學校員工和組成啦啦隊的25名亨廷頓市民全部遇難。
在悲劇發生之後,大學校長唐納德·戴德蒙( 大衛·斯特雷澤恩飾)準備延緩參賽計畫,而恰巧錯過航班躲過一劫的助理教練瑞德·唐森( 馬修·福克斯飾)也因悲慟而不願返回綠茵場。不過在亨廷頓,馬歇爾球隊的影響遠不止運動那么簡單,它還是一種生活方式,亨廷頓將挽救這支球隊。
經歷了最初的一系列挫折之後,人們在局外人傑克·倫蓋爾( 馬修·麥康納飾)的身上找到了希望和力量,作為一名年輕教練,倫蓋爾希望重建球隊,用重振雄風的戰績治癒人們心底的創傷。
不到一年後,在1971年9月18日,馬歇爾大學全新的球隊重登賽場,這些初出茅廬毫無經驗的年輕人將在倫蓋爾和唐森的指導下展開空難之後的第一場搏殺,這場比賽無關成敗,它在向世人證明,馬歇爾人精神不死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馬修·麥康納 | 傑克·萊傑爾 | |
馬修·福克斯 | 瑞德·道森 | |
伊恩·麥柯肖恩 | 保羅·格里芬 | |
安東尼·麥凱 | 奈特·拉芬 | |
凱特·瑪拉 | 安妮·卡佩爾 | |
詹紐瑞·瓊斯 | 卡羅爾·道森 | |
布萊恩·格拉格提 | 湯姆·波格丹 | |
亨特利·里特 | 蘭迪·林登 | |
大衛·斯特雷澤恩 | 唐納德·戴德蒙 | |
金柏萊·威廉士 | Sandy Lengyel (as Kimberly Williams-Paisley) | |
亞倫·艾斯卡本塔 | Reggie Oliver | |
羅伯特·派屈克 | Marshall Coach | |
Tommy Cresswell | Gene Morehouse | |
Christian Kanupke | Young Keith Morehouse | |
Nina Jones | Mrs. Morehouse | |
Kevin Atkins | George Olson | |
Mark Patton | Bill James | |
布雷特·萊斯 | Lloyd Boone | |
Dalton Polston | Peter Lengyel | |
Andrew Wilson Will.. | David Lengyel | |
Ellie Zellers | Julie Lengyel | |
馬克·奧利弗 | Ernie Salvatore | |
Brian Beegle | Lucas Booth | |
L. Warren Young | Mickey Jackson | |
David Dwyer | Hutch Davis | |
Wes Brown | Chris Griffen | |
Mike Pniewski | Bobby Bowden | |
Cafabian Heard | Danny | |
Amanda Best | Katie | |
Nikky D. Williams | Jane | |
Laura-Shay Griffin | Julie | |
凱蒂·尼蘭 | Ticket Taker | |
Elizabeth Omilami | President's Secretary | |
Andrew DiPalma | Diner Student #1 | |
傑夫·埃德曼 | Diner Student #2 | |
Scott Hilley | Man in the Rain | |
Dolan Wilson | Steel Worker | |
Billy Woods | Airport Booster #1 | |
Sharalene Kile | Doris Stillwell | |
Bill Crabb | Service Station Attendent | |
Philip Ivey | Man in the Car at the Theater | |
威爾伯·菲茨傑拉德 | Fireman #1 | |
喬迪·湯姆森 | Barrier Policeman | |
David Ramsey | Father | |
羅達·格里菲斯 | Mrs. Shaw | |
William Price Benn.. | Blake Smith | |
Patrick Parker | Mr. Booth | |
Joey Nappo | Beer Freshman | |
Michael DiFiore | W.V. Player | |
Maurice Bryant | Xavier #19 | |
Tim Crowley | Referee | |
Don Young | Jimmy | |
艾歷克斯·范 | Trainer | |
羅恩·柯林頓·史密斯 | Jim McNally | |
Taber Lathrop | Steven Morehouse | |
Jake Cooper | Freshman #1 | |
William Gorman | Freshman #2 | |
Anaiah Petty | Freshman #3 | |
Jeff Portell | Fireman #2 | |
Alyssa Caputo | Gail Morehouse | |
Keith Morehouse | Himself | |
Mike Ribaudo | Baseball Catcher | |
Bobby Jordan | Baseball Runner | |
Dock Pollard | Terry Gardner | |
Bert Beatson | Player #3 | |
Bobby Jon Drinkard | Player #4 | |
Ryan Sloth | Marshall #51 | |
Brent Garber | Shalhoop | |
Steve Barr | Game Announcer | |
Heather Blair | Student | |
Matthew Browning | Security guard | |
Neill Calabro | Beaker the Morehead Eagle | |
Kaine Bennett Char.. | 1970 Marshall Football player #5 | |
Bill DaSilva | Marshall #41 | |
Red Dawson | Morehead Coach | |
Buddy Dolan | Spoon | |
Shaun Gilmer | Xavier Player | |
Rodney L. James | West Virgina State Trooper | |
傑夫·喬斯林 | West Virginia Coach | |
Ashlie Jump | Student | |
Scottie Knollin | Marshall Fan/Xavier Fan | |
Shawn Knowles | NCAA Official | |
Jack Lengyel | Himself | |
June Letourneau | Journalist | |
Clint McElroy | Reporter | |
Shawn Reynolds | Reporter | |
Nathan Standridge | Fireman | |
Beau Turpin | Freshman #5 | |
Hunter Aldridge | Marshall Football Player (uncredited) | |
Jeremy Ambler | Huntington Townsperson Standing | |
Grace Baine | Press Reporter (uncredited) | |
Laurie Garner | Marshall Fan (uncredited) | |
Blake Hester | Football Player (uncredited) | |
Ashley Stinnett | Army Guy (uncredited) | |
Jerry Wallace | Photographer (uncredited) | |
Tony Aaron II | Huntington Sports Reporter (uncredited) | |
Haji Abdullah | Marshall Fan (uncredited) | |
約翰·貝利 | #45 Xaiver (uncredited) | |
Harold Blizzard | Morehead Fan (uncredited) | |
Randall Blizzard | Morehead Waterboy (uncredited) | |
Dustin Brown | Waterboy (uncredited) | |
Chrissy Chambers | Xavier Band (uncredited) | |
Frances Cobb | Marshall Fan / Xavier Fan (uncredited) | |
David Feigenbaum | State Trooper (uncredited) | |
Barry Hopkins | Marshall Fan (uncredited) | |
Chad Hundley | Marshall Fan (uncredited) | |
Kent Igleheart | Reporter (uncredited) | |
Daisy Jade | Marshall Fan (uncredited) | |
Leigh Kunis | Waitress (uncredited) | |
Shaun Lynch | Marshall Football Player (uncredited) | |
Elvis McComas | MU Student (uncredited) | |
Deanna Ross | Marshall Fan (uncredited) | |
Stephanie Schlund | Waitress (uncredited) | |
Anthony Singleton | Press / Marshall Fan (uncredited) | |
史蒂夫·沃倫 | NCAA Official (uncredited) | |
Raymond Wood | Morehead Fan (uncredited) |
職員表
製作人 | Jeanne Allgood 、威廉·費、巴茲爾·伊萬尼克、Jamie Linden、Adolfo Martínez Pérez、約瑟夫·麥克金提·尼徹、Scott Mednick、Brent O'Connor、托馬斯·圖爾、Mary Viola、Trumaine McBride |
副導演(助理) | Richard Cowan 、Mark Robert Ellis、Todd Havern、Hillary Schwartz、David Waters、Terrence B. Zinn |
編劇 | Cory Helms 、傑米·林頓 |
攝影 | Shane Hurlbut |
配樂 | 克里斯托弗·貝克 |
剪輯 | Gregg London、Priscilla Nedd-Friendly |
選角導演 | Justine Baddeley、Kim Davis |
藝術指導 | Tom Meyer |
美術設計 | 約拿·馬科維茨 |
造型設計 | Tom Meyer |
服裝設計 | Danny Glicker |
視覺特效 | Thomas J. Smith |
布景師 | Meg Everist |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
角色介紹
| |
| |
| |
|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
幕後花絮
•男主角馬修·麥康納有飛行恐懼症。這也可能是他接拍這部由飛機失事而生的電影的原因之一。
•顯示“我們是馬歇爾”口號的會議室場景是分開拍攝的。會議室場景在一天拍攝,而口號是在第二天拍攝的。
•根據當地人的說法,“我們是馬歇爾”(We are Marshall)並不是當時馬歇爾大學橄欖球隊的口號。
•很多馬歇爾大學的學生及教職員工都曾出現在影片中。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製片人巴茲爾·伊旺尼克在查找資料時發現了有關馬歇爾空難的報導,意識到這真實故事難能可貴;編劇傑米·林頓看到關於唐森的文章,決定進行深入研究。導演約瑟夫·邁克金提·尼徹第一次聽說這個故事就立即被吸引,因為其充滿了戲劇性。
開拍前,製片人巴茲爾·伊旺尼克和導演約瑟夫·邁克金提·尼徹走訪了很多當地家庭和馬歇爾大學的退休職工,還邀請學校代表預審了劇本。校方發現製片方的想法與他們非常一致,劇本嚴格遵照了事實,歡迎劇組進駐拍攝。
場景搭建
該片在馬歇爾大學和亨廷頓市開拍,為了準確捕捉到亨廷頓的外景,設計製作團隊將亨廷頓的第四街區恢復成70年代的樣子。在重現空難現場時,轉道亞特蘭大的Fulton County Airport/Brown Field機場拍攝。由於真實空難的地點周圍有濃密的森林,先讓推土機在地面上製造出墜機巨大衝擊的效果,運來了被廢棄的DC-9型客機機身,移植了100棵50英尺高的大樹,再用液壓機械模仿出猛烈的墜機對樹林的破壞效果。還鋪設了3000多英尺長的丙烷管線,與2500磅的氣罐相連,製造出蔓延1000多平米的火勢。
片中同澤維爾隊的比賽在充滿現代氣息的莫里斯·布朗學院拍攝,運動場被改扮成馬歇爾大學運動場綠白相間的模樣。
拍攝過程
為了拍好片中的三場比賽場景,拍攝前,體育動作協調人埃利斯觀看了 大量當年馬歇爾隊的比賽錄像,並請教了包括倫蓋爾在內的前球隊教練。
為了物色片中球員,劇組組織了為期兩周的公開選拔,有4000多人前來應徵,經過層層測試,最終選定了65人。在兩周時間內,這65人經受了地獄般的訓練。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公司名稱 | 國家 |
傳奇影業 | 美國 |
華納兄弟影片公司 | 美國 |
Wonderland Sound and Vision | 美國 |
Thunder Road Productions |
發行公司
公司名稱 | 國家 |
華納兄弟公司 | 阿根廷 |
華納兄弟影片公司 | 美國 |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 | 阿根廷 |
Fox-Warner | 瑞士 |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 | 美國 |
上映日期
日期 | 國家 | 日期 | 國家 |
2006年12月22日 | 美國 | 2007年8月30日 | 冰島 |
2006年12月12日 | 美國 | 2007年9月4日 | 匈牙利 |
2007年5月14日 | 巴西 | 2007年9月18日 | 荷蘭 |
2007年6月20日 | 阿根廷 | 2007年9月21日 | 德國 |
2007年6月25日 | 希臘 | 2007年9月25日 | 塞爾維亞共和國 |
2007年6月26日 | 俄羅斯 | 2007年11月20日 | 西班牙 |
2007年7月 | 泰國 |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
影片評價
“改編自振奮人心的真實故事”這樣的宣傳詞對於體育勵志片來說不算新鮮,不過號稱“大學橄欖球運動史上最慘痛災難之後續事件”卻號召力不凡。在死亡與重生面前,這樣一個從悲劇的廢墟中重新崛起的故事中,橄欖球不僅僅是一項運動,而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挑戰。 (騰訊娛樂評 )
1970年的那場空難提供了一個又一個製造戲劇的契機,隨後發生的一切就像好萊塢編劇能想像的那樣:一個像是上帝使者的陌生人用自己的方式拯救一個陷於痛苦的小城,然後是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同時還伴隨各種客觀主觀的障礙,最終在無法預知結果的挑戰面前創造奇蹟;而這過程發生的種種細節也表明故事不只關於災難或者橄欖球,更關乎一群人如何在遭受巨大損失和心靈創傷後撫平傷痕證明生存尊嚴。不需要任何修飾,這個故事已經具備搬上銀幕感人肺腑的資本。 (網易娛樂評 )
在導演約瑟夫·邁克金提·尼徹的鏡頭下,球隊的對抗比賽和高強度訓練宛如節奏強勁的動作片,鑽石王老五馬修·麥康納不費吹灰之力地鼓舞著士氣。在高呼著球隊幾十年來的口號“同球敵愾”的陣陣聲浪中,一個個年輕的面孔帶著希望不滅的信念在球場上衝鋒陷陣,那一刻你也許真會相信奇蹟 。 (中國經濟網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