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成都十二中是一所具有九十多年歷史、有著優良傳統的學校,是四川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全國培養體育後備人才十所示範校之一。學校始建於1908年,為當時的四川省城高等學堂(四川大學前身)附設中學堂,1918年為四川省高等師範學校附屬中學,1927年為成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1931年改為國立四川大學附屬中學,1943年改為國立四川大學師範學院附屬中學,1953年改為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二中學,1959年為中國科學院四川分院科學技術學校,1962年恢復為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二中學至今。2003年6月加掛“四川大學附屬中學”校牌。成都十二中地處蓉城之東,錦江之濱,與名校四川大學毗鄰,占地面積42373m2 ,建築面積41107m2 。於1979年批准為四川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首批省校風示範校、首批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學校現有教職員工302人,其中專任教師243人,特級教師5名,市學科帶頭人8名,全國、省、市優秀教師28名,及一大批先進德育工作者,高級教師80名,中級104名,有68名教師完成了碩士研究生課程的學習,其中部分教師取得了碩士學位。學校現有教學班66個,在校學生3554人。
學校教學設備完善,教學設施一流。學校從創建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以來,投入經費1062萬元,建有高標準的校園網路,3000多平方米的科技圖書樓中裝備了寬敞明亮的藏書室、閱覽室、計算機網路教室、多媒體網路教室、多功能投影廳、美術室、形體健身室、排練廳、天象館、天文館等現代化設施設備,學校還有新型標準的語言實驗室、理化生實驗室、音樂室、設備全國一流的生物標本室、全塑膠運動場,以及成都市一流的學生食堂、學生公寓等先進的設施設備,為學生創造了一流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為學校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學校現代教育技術設施設備完善、先進:
現有軟硬體總價值達數百萬元,現有計算機校園網路設備1套,計算機網路教室6間,教師多媒體備課及課件製作室1間,多媒體教室3間,語言實驗室3間,GEMS活動室1間、電教器材保管室1間、電視節目攝錄編系統1套,校園電視台和閉路電視系統1套,校園之聲有限廣播系統1套,遠程教育接受站設備1套,校園網路系統1套,實現了三機一幕到班,各處室、各教研室都已配上微機,輔助學校管理和教學。在軟體方面建立並完善了包含電教資源和CAI資源兩大類的現代教育技術資源庫,有投影片1416張,錄像帶2000餘小時,VCD光碟660盤,CD-ROM300餘套。現有實驗室、儀器室、準備室共24間,生物標本陳列室1間,總面積1435m2 。學校圖書館設施配套、環境優雅,擁有藏書123500冊,圖書館總面積1500m2 ,圖書閱覽室5間,總面積804m2,電子閱覽室1間,總面積66m2 ,藏書室1間,面積508m2 ,專用音樂教室3間,專用美術教室2間。
辦學特色:
“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以心理教育為基礎,發展學生個性特長”是學校鮮明的辦學特色。以教育科研為龍頭,以教育科研指導教育改革,以教育改革促進教育效益的提高,以教育效益的提高實現教育質量的提高,以學生和教師的協同發展為基本價值取向,形成了結構合理,組織穩定,活動有序,網狀互動的校內各級科研群體。學校“心理輔導中心”,通過學校心理教育與社會、家庭心理教育相結合,專門課程與學科滲透心理教育相結合,形成了良好的心理素質教育工作機制,引起了市內.省內.全國範圍內同行們的廣泛關注,產生了良好的影響。作為全國體育示範學校,有一批業務能力強,專業素質高的骨幹教師隊伍,近年來為省市運動隊和高校輸送運動員、特長生300餘名。每年組隊代表成都市、四川省中學生參加四川省、全國中運會,並取得優良成績。多次獲得全國、省、市體育工作表彰和獎勵。
辦學成績:
學校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德育為首位,以教學為中心,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以心理教育為基礎”的辦學指導思想,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全面發展,各方向工作取得優異成績。先後被上級評為“省校風示範校”,“省實驗教學示範校”、“省心理健康教育示範校”,“省綠化示範校”、“省體育傳統項目一等獎”、“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市文明單位”、“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市安全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學校教學質量成績顯著,高考、中考名列全市前茅,高、國中教學工作年年受到市級表彰。
我校掛牌“四川大學附屬中學”後,充分利用四川大學教育資源,提升辦學水平,探索中學、大學一體化教育改革,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推進中學素質教育,實現我校教育質量、教育資源的整合、教育創新和師資隊伍建設的新跨越。同時,四川大學的各級領導與專家教授也對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給予了極大的關心和支持,以下附川大附中顧問團名單:
劉應明教授(院士) 數學
朱方明教授(博導) 社會主義經濟理論
石 冰教授(博導) 口腔醫學院
朱昌明教授精神醫學
何小海教授圖象處理與網路通信
吳 勇教授(博導)藥物合成
胡常偉教授(博導)化學
唐 成教授 體育教育與訓練
曾志源教授 組織胚胎學
陳 華教授(博導)有機化學
毛道維教授 經濟學、管理學
翟朝陽教授 基因克隆
朱家驊教授(博導)化學工程
汪賢裕教授 運籌學、博奕論
張德學教授 基礎數學
黃衛星教授(博導)化工機械
曹順慶教授(博導)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陳建康教授 水工結構工程
熊 峰教授 結構工程
陳廷湘教授(博導) 中國歷史
肖 旭教授心理健康教育
劉俊勇教授(博導) 電力系統及自動化
王挺之教授文藝復興史研究
趙世平教授測控技術、教學管理
唐寧九教授軟體工程
陳 放教授(博導) 生物製藥
馬繼剛教授教學研究與管理、數學
黃成祥教授機電一體化
林宏輝教授植物逆境生理
馬玉根教授 心理學
龔 敏教授(博導) 微電子學
喬 健教授檔案學
繆鍾英教授物理學
張紅偉教授總量經濟學
傅 強教授(博導)高分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