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大鼓 歷史發展
據成武縣誌記載,成武縣清末民初時期民間大鼓較為盛行。每逢重大節日、豐收喜慶、祭神求雨、廟宇開觀、趕廟會、續家譜、送火神、鬧元宵等活動,人們就敲起大鼓慶賀,鼓聲能聽十幾里,如有特殊情況,像滅火救人、拿賊捉盜等急事,也以擊鼓為號。據傳這是沿襲了古代戰爭時的催陣鼓。過去,除了慌亂年代外,民眾在冬閒季節,差不多一進臘月就開始練習大鼓,一直練到正月十六,各個鼓隊走上街頭,紛紛展示自己的演奏技巧,看誰打得好,看誰打得花點多。特別是近幾年成武舉辦的民間藝術節,大鼓配合秧歌隊、嗩吶隊大顯身手,鼓聲能傳十幾里。在“文革”期間,魯西南民間大鼓中斷了近十幾年,原有的大鼓和銅器大都損壞,這一民間文化藝術到了瀕臨失傳的地步。編輯本段文化遺產
為了弘揚民族文化,挽救、挖掘文化遺產,1995年在有關領導的支持下,成武縣有十幾家大鼓隊購置並自製了一批大鼓。據鼓隊之間的交流獲悉,菏澤、巨野、定陶、曹縣等地的大鼓隊也紛紛活躍在城鄉。特別是成武縣東門裡大鼓隊率先自製了一面直徑兩米的大鼓,被《農村大眾》、《農村生活報》、《新聞圖片周報》、《菏澤日報》以及省市電視台譽為“魯西南第一大鼓”。民間大鼓的鼓點都是老藝人口傳的,沒有文字譜,為了搶救這一文化遺產,成武縣文化館和大鼓老藝人一起挖掘整理了一批鼓譜,這對大鼓的演奏傳承起到了積極作用。民間大鼓的鼓隊有大隊和小隊,一般小隊十幾人,大隊三十餘人。直徑長的大鼓需兩人對敲,配以大鑼、大鐃、大鈸,從常用的鼓點來看,有的歡快、激昂、熱烈、粗獷、強悍、緊張等情緒;從擊鼓的技法上看,常用的有擊鼓心、擊鼓邊、擊鼓幫、單槌打、雙槌打、輕槌點、重槌砸等技巧。民間大鼓演奏人員的排列位置是:當面鼓,對面鑼,左邊鐃,右邊鈸。司鼓後面一隊人,敲著節奏跟人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