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縣誌

成武縣誌

始修於2004年3月,2007年7月正式出版。該志上限與上部《成武縣誌》相銜接,為1985年,下限至2005年,部分內容適當上溯或下延。全書首置前志簡介、概述、大事記,末設人物、附錄、索引,正文共設專志25篇,依次為:行政區域、自然環境、人口、農業、水利、工業、交通運輸、郵政電信、商業貿易、財稅金融、經濟管理、城鄉建設環境保護、中國共產黨成武縣委員會、成武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成武縣人民政府、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武縣委員會、民眾團體、人事勞動、公安司法、武裝、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醫藥、社會生活、組織機構。

基本信息

內容介紹

《成武縣誌》成武縣地處魯西南平原,位於菏澤市東南部,西與定陶縣、北與巨野縣接壤,西南與曹縣、東南與單縣毗鄰,東連濟寧市金鄉縣。總面積988.3平方公里。2005年,轄10鎮2鄉和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總人口63.82萬人。

境內屬黃泛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地表有砂壤、輕壤、中壤、重壤四種土地類型,保水保肥,耐旱耐澇,適宜耕種。氣候溫和,屬溫帶大陸型季風性氣候。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3.4℃,年平均降水量627.3毫米,但年際變化較大。自然災害頻繁,有雹災、澇災、旱災、風災等。境內灌溉便利,有東魚河、萬福河兩大水系,流域面積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6條。文亭湖面積近700公頃,水面面積達200餘公頃,不僅盛產魚蝦蒲葦,而且文亭山、鬥雞台等名勝古蹟亦在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旅遊資源。

農業在全縣國民經濟中占有主導地位。傳統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大蒜等。1986年,全縣糧食總產23.4萬噸,棉花總產1.6萬噸,農業總產值2.06億元。1995年秋,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確立實施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思路,在發展糧棉優勢的基礎上,按照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大力實施林果、蔬菜、水產、畜牧、桑蠶五大產業,形成大田集、張樓的大蒜,白浮圖、孫廟的芸豆,九女集的桑蠶,汶上集的辣椒,寶鋒集的黃瓜,孫寺的中華壽桃等各具特色的產業帶。至2005年,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24.65億元。

工業發展較快。1986年,全縣工業企業雖有80多家,但大都是諸如農機具加工、磚瓦加工等簡單的製造業。工業總產值9億多元,過千萬元的企業只有4家。中共十五次代表大會以後,國有企業開始進行以明晰產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改革,形成以機電、紡織、造紙、化工、家具、木材加工、農副產品加工等門類齊全、產業結構較完整的工業體系。至2005年,全縣各類生產企業達1700多家,形成以山東達馳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為主的機電製造業,以大地玉米開發有限公司為主的食品加工業,以銀翔棉紡有限公司為主的棉花加工業,以東力雅木業有限公司為主的木材加工業,以正元、富得利、天潤為主的大蒜和蔬菜儲藏加工業等五大支柱產業。全縣規模以上企業達到75家,工業總產值39.9億元,工業增加值10.7億元,實現利稅3.03億元。

成武縣地處魯西南平原,位於菏澤市東南部,西與定陶縣、北與巨野縣接壤,西南與曹縣、東南與單縣毗鄰,東連濟寧市金鄉縣。總面積988.3平方公里。2005年,轄10鎮2鄉和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總人口63.82萬人。 境內屬黃泛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地表有砂壤、輕壤、中壤、重壤四種土地類型,保水保肥,耐旱耐澇,適宜耕種。氣候溫和,屬溫帶大陸型季風性氣候。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3.4℃,年平均降水量627.3毫米,但年際變化較大。自然災害頻繁,有雹災、澇災、旱災、風災等。境內灌溉便利,有東魚河、萬福河兩大水系,流域面積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6條。文亭湖面積近700公頃,水面面積達200餘公頃,不僅盛產魚蝦蒲葦,而且文亭山、鬥雞台等名勝古蹟亦在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旅遊資源。

縣誌說明

成武縣歷史上編修過6部志書。最早的縣誌始修於明正德年間,編者和卷帙情況不詳。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成武縣誌》,由知縣鄭漢主修,今存序言。清康熙九年(1670)《成武縣誌》,知縣劉佐臨主修,今存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膠捲)。康熙二十七年(1688) 《成武縣誌》,知縣楊宮建主修,今存序言。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 《成武縣誌》(10卷),由知縣趙嗣晉主纂,今存國家圖書館、天津圖書館和中科院圖書館(膠捲)。道光十年(1830)《成武縣誌》,由知縣袁章華主修,14卷,今存,1992年標點重印出版。

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部《成武縣誌》,始修於1982年,共收集資料2000多萬字。全書幾擬綱目,四易其稿,於1992年11月正式出版。本志上限為1840年,個別事物上溯至發端起,下限斷至1985年,除序、概述、大事記、人物、雜錄、後記外,共設20卷,依次為:建置沿革、自然環境、人口、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工業·交通、農業、水利、貿易、財政金融、經濟管理、政黨·群團、政權·政協、民政·外事·僑務、人事·勞動、公安·司法、軍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風土民情。

新編《成武縣誌》較好地突出了成武農業的特點。一是在水利卷加強農業水利設施的記述。二是在林業章加強了以桐糧間作為中心內容的植樹造林工作的記述。三是在種植業章中加強了產業結構調整的記述。新編《成武縣誌》特設“土特名產”專章,記述了黃牛、青山羊、桐木、桐藤柳蠟工藝家具、侯樓土陶、白酥雞、燙麵雞肉包、大田集燒羊肉、孫寺饊子、白蓮藕、醬大頭菜等,反映了成武經濟發展的特點。

新編《成武縣誌》1994年獲山東省新編地方志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