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鎮

成吉思汗鎮

成吉思汗鎮位於扎蘭屯市南28公里處。南與黑龍江省龍江縣接壤,東鄰大河灣鎮,西鄰雅爾根楚、中和,北與高台子鎮毗鄰。2001年撤鄉並鎮時,原牛溝鄉併入該鎮,全鎮轄區面積665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總人口4.3萬人,居住著蒙古、漢、滿、鮮等民族,是全市16個鄉鎮中唯一的特類鎮。鎮內駐有扎蘭屯監獄、公安部農場、中谷成吉思汗糧食儲備庫等外駐單位。

基本信息

概況

位置:

成吉思汗鎮位於扎蘭屯市南28公里處。南與黑龍江省龍江縣接壤,東鄰大河灣鎮,西鄰雅爾根楚、中和,北與高台子鎮毗鄰。2001年撤鄉並鎮時,原牛溝鄉併入該鎮,全鎮轄區面積665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總人口4.3萬人,居住著蒙古、漢、滿、鮮等民族,是全市16個鄉鎮中唯一的特類鎮。鎮內駐有扎蘭屯監獄、公安部農場、中谷成吉思汗糧食儲備庫等外駐單位。

簡介成吉思汗鎮自然資源豐富,雅魯河水穿境而過,這裡土質肥沃,氣候溫和,森林面積16萬畝,天然草場20.7萬畝。旅遊資源開發潛力巨大,已開發的有成吉思汗廟、紅光朝鮮民俗村,待開發的有金界壕與孤山子自然景區。交通便利,中有濱洲鐵路,西有111國道,東有扎碾公路。該鎮現有耕地24萬畝,2002年糧食總產達36744噸,主要作物有水稻、玉米、葵花、馬鈴薯等。牧業年度家畜存欄達11萬頭(只),其中奶牛5500頭,年交售鮮奶突破一萬噸;綿羊存欄3.5萬隻,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近50%。工商企業快速崛起,目前,已有中谷糧庫、油脂公司、飼料廠、肉聯廠、大汗酒廠、砂石場等工業企業及1200家工商業戶,年財政收入突破500萬元大關,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300元。自2001年以來,成吉思汗鎮加大了小城鎮建設力度,累積投入資金2610餘萬元,硬化改造了全長8.5公里的鎮區道路,開發商品樓1.5萬平方米。修建了天驕廣場,占地1.26萬平方米,設立了主題雕塑《雄獅逐羚羊》,安裝路燈110盞,五部IC卡電話,建污水井29處,街路兩側栽植了雲杉、松柏、垂榆等風景樹種,一座漂亮、美觀、整潔、乾淨的現代小城展現在人們面前。

經濟資源

成吉思汗鎮地處祖國北疆,位於內蒙古東北部,呼倫貝爾市南部,背倚大興安嶺和呼倫貝爾大草原,面向東北三省,與黑龍江省毗鄰,是呼倫貝爾市向東開放的視窗。成吉思汗鎮交通便捷,是國家南北通道的必經之處。歐亞大陸橋濱洲鐵路貫穿全境。成吉思汗鎮的自然資源富集,具有極其重要的資源優勢。野生動植物近千餘種。盛產玉米、大豆、白瓜籽、甜菜等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糖料基地。地下資源豐富,已經探明的有矽石、石墨、煤、重晶石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歷代北方少數民族遊獵棲息之地,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曾在此屯兵紮寨,金長城橫貫南北。自然風光秀美,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山險、石怪、水秀、林茂、獸奇、鳥異,素有“塞外蘇杭”、“北國江南”之美譽。產業門類齊全,工農業產業關聯度高,與東部經濟的互補性強,經濟合作的空間和潛力較大。俄羅斯木材、糧食、牲畜、農機等有型市場初具規模。

成吉思汗鎮地處祖國西部和東北部之間的交匯地帶,作為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按行政區劃屬於西部大開發範疇,按經濟區劃又是東北經濟區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僅享受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得益於西部大開發的優惠政策,更獨得國家“東北振興”計畫強力拉動的便利,優越的區位環境使成吉思汗鎮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性發展機遇。

歷史沿革

成吉思汗鎮史建於1691年(康熙30年),因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在次駐紮而得名。1901年中東鐵路修築通車後,成吉思汗鎮地區人口漸繁,農、工商各業初露端倪。1949年布特哈旗為呼倫貝爾盟(呼納盟)轄區,1969年劃歸黑龍江省,1979年復歸內蒙古自治區。城鄉經濟建設扶搖直上,改革開放使成吉思汗鎮煥發了蓬勃的生機。1986年,成吉思汗鎮被列為開放城鎮,1988年又被列為內蒙古自治區經濟體制改革試驗區,使紮成吉思汗鎮步入了全方位開放的軌道。

發展狀況

改革創新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特別是1983年建市以來,成吉思汗鎮委、鎮政府團結和帶領全市各族人民以經濟為中心,搶抓機遇,迎難而上,在改革中創新,在開放中奮進,譜寫了不畏艱難、敢於勝利的壯麗篇章,實現了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走過了令世人矚目的光輝歷程。

結構調整

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畜牧業發展勢頭強勁。牧業富市,構築農牧結合、以牧為主的第一產業新格局。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和特色農業,實施“乳肉草藥”戰略,推進農牧業產業化,徹底改變了農民收入結構單一、過分依賴種植業的局面。2003年高油大豆等重點項目產效喜人,出口創匯蔬菜、中草藥等特色種植全面啟動,飼草飼料種植面積達到70萬畝,糧經飼比例為3:4:3。畜牧業發展實現歷史性突破,牧業年度牲畜存欄首次突破100萬大關,達到105.97萬頭(只口),奶牛存欄3.53萬頭,產奶量7萬噸,分別是1983年的3倍、13倍、16倍。

全面建設

支農支牧支林工業體系初步形成,工業經濟總量快速提升。依託工業項目拉動,加速結構調整,以招商引資為動力,以資本運營為手段,以工業開發區為載體,構築支農支牧支林工業體系為核心的第二產業新格局,使工農、工牧、工林相互促進,實現城鄉一體發展。旅遊業迅速崛起。旅遊興市,以旅遊業為核心的第三產業新格局基本形成,確立了旅遊業的主導地位,全面建設和開發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中國優秀旅遊城,以旅遊業拉動第三產業快速發展。

持續改革發展穩定

改革開放力度不斷加大。通過推進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和巨觀經濟管理改革,掃除了經濟發展的體制障礙;實施農村稅費改革,減負率為34%,農民負擔大幅度減輕,保證了農村經濟平穩發展和社會穩定;實施機構改革,強化了服務職能。對外開放、招商引資、民營經濟發展實現了重大突破。城鄉面貌日新月異。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城建、交通、能源、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小城鎮建設和生態建設再上新水平。文明城、衛生城、中國優秀旅遊城“三城”創建活動和綠化美化亮化工程順利推進。保持社會政治保持全面穩定。黨的建設不斷加強,有效的激勵和凝聚了廣大幹部民眾的智慧和創造力,為全市改革、發展、穩定提供了強大的組織保障、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依法治市水平不斷提高,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不斷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不斷鞏固。

入選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小城鎮展區

從扎蘭屯市政府獲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來函,《關於公布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入選小城鎮展示區名單的通知》明確扎蘭屯市成吉思汗鎮和額爾古納市室韋俄羅斯族民族鄉入選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小城鎮展區,於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向全世界展出。據悉,全國共有160個鄉鎮入選,內蒙古自治區僅有3個鄉鎮入選,呼倫貝爾市就有兩家。 據了解,在祖國的東北部邊疆,山川秀美、風光旖旎的大興安嶺南麓,有一座中國歷史上唯一以帝王稱號命名的城鎮—成吉思汗鎮,它不僅是國家商品糧基地,而且是內蒙古扎蘭屯市唯一的特類鎮。成吉思汗鎮南與黑龍江省碾子山區接壤,是呼倫貝爾市的南大門,也是自治區的東出口,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十分明顯。多年來,成吉思汗鎮委、鎮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固樹立“小城鎮、大戰略”的理念,突出富民強鎮這條主線,圍繞又好又快這個主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加快農牧業產業化、工業化、城鎮化三項進程,切實增強小城鎮建設的輻射力和帶動力,一個由城鎮聚集產業,由產業帶動致富,由環境支撐發展的基本架構初具雛形,為進一步活躍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帶動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教育事業

成吉思汗鎮現有學校4所,普通國中1所,國小3所,另有教學點6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