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啟示

成功啟示

成功啟示 ,長江文藝出版社.九通電子音像出版社出 版 兒童故事 > 作品集,講述了劉翔、比爾·蓋茨、李嘉誠、愛因斯坦等古今中外30多個名人的成功故事,向小朋友們揭示了一個又一個成功的方法。以繪本的形式為孩子展開一個奇妙和美麗的世界,在有限的空間裡給了孩子無限的想像。

基本信息

摘要

《成功啟示》講述了劉翔比爾·蓋茨李嘉誠愛因斯坦等古今中外30多個名人的成功故事,向小朋友們揭示了一個又一個成功的方法。

圖書信息

每個人都有一個五彩斑斕的童年,做過許多有趣的事,看過不少有趣的書,突然間的恍然大悟,都可能會讓你終生難忘,而我們也正是在這一次次的恍然大悟中受到啟迪,健康成長。 古今中外,那些成功的、失敗的、睿智的、堅毅的一個個經典名人軼事,組成了《國學啟蒙》、《美德啟明》、《成功啟示》、《智慧啟迪》四本成才之書,這些精神食糧,會讓孩子們潛移默化的受到啟迪,陪伴孩子們一生。 成才四書以繪本的形式為孩子展開一個奇妙和美麗的世界,在有限的空間裡給了孩子無限的想像。 《成功啟示》講述了劉翔、比爾·蓋茨、李嘉誠、愛因斯坦等古今中外30多個名人的成功故事,向小朋友們揭示了一個又一個成功的方法。

圖書目錄

折箭話團結

一“點”見功夫

1850次拒絕不氣餒

一片葉子生創意

“推”“敲”之間出佳句

緣於石頭的大發現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虛懷若谷更偉大

堅持改變一切

撞開宇宙之門的輪椅

銘“早”於心

“笨蛋”的成功之路

浴盆里的大發現

馴服“上帝之火”

從醜小鴨到白天鵝

苦難是偉人的學校

挑戰“上帝”的人

紙牌玩出的偉大發現

向鴨嘴獸“致歉”

發現“世紀之光”

自學造就科學巨匠

抓住時機,快人一步

克服自滿更進一尺

一個聲音改變世界

超越想像的空間

給人類插上“翅膀”

力與美的詮釋者

自信是成功的源泉

執著追求鑄就成功

勤奮成就天才

雞蛋成就偉大

勤勞改變命運

懷表成了煮雞蛋

扼住命運的咽喉

精彩點評

科學是比較接近於獲得了真理,即相對真理的,因為它現在是講“相對論”的了,而且它向來是歡喜進行認真的研究、試驗、論證,後來又特別講究定量,從來一絲不苟。那么,它和夢幻大約有很大的距離了吧。不然,它們的距離竟是意想不到的。科學是那么樣地靠攏夢幻,和夢幻相貼近的呢。哪裡是個遠近的問題呵!可能你沒有想到吧,科學和夢幻竟是、或差不多是一回事兒的呢。

科學家說:沒有幻想,就沒有科學。呵,這說的是沒有幻想呵,而你說的卻是夢幻。然則夢幻與幻想,豈不是一回事?甚至於與狂想曲也是一樣的呢。科學時常有像蕭邦的《即興狂想曲》似的激動人心的優美的音樂風格,當然它也有它極嚴肅的一面。那一面是非常嚴謹的。

一部《封神榜》裡面,包含著多少幻想的故事,有著非常之夢想的風格的呵!它是中國古代的一部長篇科幻小說。它敢於想人之所不敢想,言人之所不敢言。這書不算是寫得那么好的,然而它裡面的神話,今天差不多都實現了。還有什麼“精衛填海”,也是當作神話來講的,可是對於商科技來說,現在若要填海,真是算不了什麼。現在到處都在填海。就是“女媧補天”,也是神話,現在科學家們卻也正在研究,怎樣把臭氧層的空洞,補起來呢。什麼“千里眼”,那是望遠鏡,豈止遠望千里,哈勃望遠鏡已能望到數以億萬光年計的遙遠之處了。所謂“順風耳”,不過是打電話而已。現在已可以既打電話,又看得見對方的形象,聲音笑貌俱在了。近來更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的計畫,就更了不起。坐在家裡,不但不出門,就能知天下事,還能用它來參加國際會議,如置身在大會場的現場上一樣。人在家中坐,便可看醫生,作檢查,接受治療。醫生可以根據任何地方傳來的高清晰度 X光片或掃描圖像,進行會診,手術時還可以與遠距離之外的、經驗豐富的專家保持聲音和視覺的聯繫。長期患者可以在家中接受定期檢查,得到及時治療。過去所謂有的“亂說《西遊記》”,孫行者可以“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現在火箭升空,比孫行者還要厲害。“探險號”衛星已經飛到了太限系之外的銀河系去了。或早或晚,人類是要跳出如來佛的手掌去的。

人所幻想的什麼,科學是都可以給人去做到的。人類的夢幻,就是一個更美好的生活,或更美好的世界吧,這肯定可以通過日益發展的科學技術,精心設計,組織施工,群策群力,創造出來的。信息高速公路是最近國際上的熱點,美國一發起,德國法國日本新加坡印度……都在策劃、設計、投資、著手進行了。深圳也在按照國際技術標準進行信息塔的設計,以建成一座可使光纜網與微波網組成天上地下、立體交叉的全封閉的信息高速公路,很不錯了。

不要怕幻想。能做美麗的幻想,是好事,並不是壞事。能把高科學和高技術,未來和夢幻、幻想結合起來,是大家的希望,人民的希望。我們最伯的是落後。我們最不喜歡的是沒有幻想、沒有夢幻的人,這種人可能是沒有出息的庸人。沒有幻想就沒有科學。這話真不錯,這是真理,相對真理。

以上一段文字,是寫進了拙作《幻滅與幻夢集》里的。寫完之後,意猶未盡。科學,科學史,科學家,科學家之於人類……這樣一些問題,仍然在我的頭腦里揮之不去。不,可以說,我的大腦,幾乎是整個兒被它們占據著的!那么,現在,我再來說說科學家,說說科學家之於我們吧。

80年代中期,一家出版社翻譯出版了 W· F·拜納姆、E· J·布朗和R·波特三位英國人編輯的一部書,名為《科學史辭典》。翻看著這樣一部書,我發現,人類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在本世紀裡的發展和發現,真箇是迅捷和驚人,真箇是人所能幻想到的東西,科學仿佛都可以給他去做到一樣。了不起的科學家!比孫行者還厲害!僅以20世紀的物理學來說,它就有兩個主要的探索,一個是探索巨觀宇宙,業已通過EST探索到了宇宙的邊緣的“夸薩兒”(Quasar,譯作“類星體”);一個是探索微觀宇宙。微觀到了什麼程度呢?說起來真讓人不敢相信。六十年前,物理學家所知道的原子裡面,只有質子和中子,以為這是最終極的、最小的物質了。但是後來從外空射來了宇宙線,以及用更強大的加速器、用高能碰撞粒子碰撞出來的碎片,做了許許多多的試驗之後,才展示出來了在更深的層次里,還有多種多樣的,好多不同的粒子和其它的物質呢。最後發現,原來質子和中子還是用了更小一個層次的小粒子,叫做“夸克”(Quarks)的建造起來的。正是這“夸克”,和電子、中微子等,才是今日之物理學所理解到的,名字叫做“基本粒子”(又叫亞原子)的最小物質的建築材料呢!“夸克”和電子等,小到了10的負18方/米還不止呢!這裡無論用什麼譬喻,也無法來描寫它是如何如何的小了。這樣一個“微觀世界”的發現,當然得歸功於我們的科學家!

舉這樣一個例子,只在於說明我們的科學發展到了什麼程度。然則,一方面,科學家們都在不停地、飛速地探索著和追尋著那些未知的事物,而另一方面,有多少類似這樣重大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卻又和我們的日常經驗的距離如此遙遠、隔膜,我們多數人包括筆者在內,壓根兒就沒想到去知道一下它們呢!以往的歲月可以不說了,不尊重科學,不尊重科學家,視最新的科學發現為異端,以致於乾下了多少愚蠢的事兒來!但是現在,到了20世紀90年代了,眼看就要跨進一個新的世紀、新的紀元了,雖然我們天天也在喊著提倡科學、尊重科學,但是,我們的大多數人,對於科學上的最新的和重大的發現,又真正知道多少呢7我們對於科學家的尊重與理解,又深入了多少呢?即拿我們的文學界面言,能夠展現一點科學上的最新發現的內容的文學作品,真如風毛麟角,而能夠寫一寫原子和粒子的文學作品,迄今也沒有出現。我們的大部分從事人文科學的知識分子,對於從事自然科學的科學家們的成就的內容與價值,實在是知之甚少的,更不用說一般讀者了。英國有位 C· P·斯諾先生,是一位科學家,也是一位作家。他寫過一本書叫做《兩種文化》,其中說到,人類的“兩種文化”,一極是文學知識分子,另一極是科學家,特別是有代表性的物理學家,二者之間存在著互不理解的鴻溝棗有時還互相憎恨和厭惡呢!其原因就是互相之間缺乏了解。長此以往。兩種文化各執一端,日益疏離分化,結果只能給人類的文明和進步帶來損失。所以這位斯諾先生在書中警告和疾呼:兩者應該合作,兩種文化應該融合。我是極其贊同這位斯諾先生的意見的。從70年代後期,到80年代,直到今天,我是一直在期待著有更多的文學家和寫作者來讀一點科學、科技方面的著作,來寫一寫科學家,寫一寫科學的。文學和科學應該有所結合。而事實上,我這番話語,願意聽的人是很少的。我很奇怪,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擁抱資訊時代和高科技時代,本是件火燒眉毛的事兒,可為什麼似乎都不那么著急呢?即使偶爾有人報導了一下這方面的內容,卻又總如空谷之音,回響者寥寥呢?我有時不免覺得萬分孤獨。自己所做的努力,所寫的科技方面的文章也吃力不討好。我的這方面的許多話,已經寫在去年上海書店出版的那本《來自高能粒子的信息》的“後記”和一篇《王婆要賣瓜棗為〈來自高能粒子的信息>自誇》一文中了。這裡不說了罷。

現在要說的是,一部由作家們來寫科學家的書棗 《成功啟示錄》,就要擺在大家的面前了。我的欣喜是自不待言的。使我感到欣喜的是,這部書在下面幾個方面尤為難得:

一是書中所寫的十多位科學家,都是目前活躍在我國科學領域裡的,最年輕的一代科學俊彥。他們的年齡,正當但丁所謂“人生之中途”。這是真正的跨世紀的一代!他們意氣風發而壯志凌雲,他們目光開闊而意識新銳,他們在各自的領域裡也都獨領風騷,成果卓著;享譽世界,人人握靈蛇之珠,家家抱荊山之玉。這裡有專注於原子顯微科學研究,堪稱為這一領域裡的“華夏先驅”的白春禮博士,中科院最年輕的副院長;有醉心於生命科學研究,並且做出了傑出貢獻的陳章良博士,北大最年輕的副校長;有從事資源與環境科學研究的“黃土地的兒子”史培軍博士;有鑽研智慧型科學和模擬技術的,由一位普通士兵而成為博士生導師劉增良博士;吳啟迪博士,我國第一位經民主推薦而成為同濟大學校長的女科學家;馮長根博士,北京理工大學年輕的力學專家,從事的是一種叫做“混沌與非線性科學”的研究,他現在已是中國科協副主席;這裡還有“大器早成”的精密儀器專家尤正博士,清華最年輕的教授之一;同樣是摘精密儀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年輕的副校長王珉博士,研究的卻是航空精密儀器,他現在同時還成了江蘇省的省長的助理;林宗堅博士,從事的是一門新興的綜合學科的研究:航測遙感研究,他現在是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副校長;從事海洋生物研究的祝茜博士,被人們譽為“鯨魚博士”,是他在地球的北極,率先譜寫了一曲中國海洋生物科學探索的浩歌;彭實戈博士,山東大學數學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他在套用數學上的研究成果,已經寫進了世界數學史冊之中……尤其使人感到振奮的是,這么一些科學精英人才,這么一些國家之棟樑,這么一些年輕的“博士中的博士”,他們大都是中國自己培養起來的!他們生長於斯,成才幹斯;他們所從事的科學研究沒有國界,但他們的心靈,他們的根,卻緊緊地和自己的祖國連在一起。他們的才華與貢獻,既是屬於整個世界和全人類的,又是首先屬於自己的祖國母親的。他們是世紀之交的祖國科技界的真正的棟樑。老一輩科學家的“科學救國”的理想,延續到了這一代年輕的科學家身上,則變成了用高科技來振興中華,以高科技來報效人類!

其次,這部書值得稱道的是,採訪和撰寫這些中青年科學家的經歷與事跡的作家們,在詳盡地寫出了科學家們的成長之路、成才之道,藉以給讀者們棗尤其是青少年讀者們以人生的借鑑和成功的啟示,同時,他們也在大膽地用文學的筆,去寫一點科學方面的內容了。而這些科學內容,通常情況下不僅不為一般人所知曉,就是想像力再豐富的詩人或作家看來,也會覺得枯燥和抽象得難以下筆的。但他們卻敢於嘗試著去下一下筆的了。這已經很不容易,很值得歡呼的了。即便是作者們在寫到某些專門的科學內容時,寫得不一定那么流暢和自如,讀者讀來也不一定覺得稱心如意,甚至仍然會覺得不得要領,但我們是不是可以說,只要寫到了,也就是好的。寫到了,比沒有寫到好。科學和科學家需要文學和文學家來做他們的知音。曲高和寡,有時是很使人掃興的。科學家們需要掌聲。科學家也實在應該獲得比任何人更多的掌聲。

承蒙山東教育出版社的編輯和出版家們記得我,曾經是為科學和科學家們寫過幾篇文章的人。他們幾經輾轉,才找到了閉門謝客多年的我,並委以重任,讓我來參與編輯這么一部寫科學家的書。我覺得很榮幸,既結識了這么多意氣風發的科學俊彥,又得以和許多在創作領域各有建樹的作家同行,有了一次愉快的合作的機會。慚愧的是,歲月不饒人,我雖深願意,尚且能夠日日讀一點兒科學著作慰我心靈,聊以補綴心頭的那個未曾做完的科學夢,然則,要實實在在地再去一個個人物地採訪,一個個領域地去探驪得珠,卻是力不從心,徒呼奈何了!所幸的是,這一件事兒,出版社一提出來,便得到了中國博士聯誼會的大力支持,他們以卓識的目光,把當代最優秀的一批中青年科學家,博士之中的佼佼者,推選了出來,介紹給我們的作家們。而出版社的編輯們又不辭勞苦,四處奔走,在科學家和作家之間,架起了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平等對話的橋樑。當此物慾之聲,洋洋盈耳,拜金主義,變本加厲之時,有人還能想到請作家們來寫一寫科學家,請科學家來談一談他們奮鬥的甘苦、成長的得失和成功的感受,想到為廣大青少年出版這么一部書,這,顯然已超越一般的敬業意義了。

詩人歌德1813年在與一位德國歷史學家談話時說道:“科學和藝術,屬於整個世界,在它們面前,民族的障礙都將消失。”現在,我們是否也可以這樣說:當我們虔誠地面向科學、新生科學,當我們懷著崇敬之心,面對我們的科學家,去理解我們的科學家,那么,所有僵化、懵懂和短淺的目光,也將隨之得以改變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