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危機的程度,同流出美國的美元數額有關。流出的美元超過美國黃金儲備的餘額,被稱為“懸突額”。懸突額是預測美元危機的一個很好的指標,也是以後許多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建議所力圖解決的問題之一。
布雷頓森林體系是建立在黃金—美元基礎之上的,美元既是一國的貨幣,又是世界的貨幣。作為一國的貨幣,美元的發行必須受制於美國的貨幣政策和黃金儲備;作為世界的貨幣,美元的供應又必須適應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增長的需要。由於規定了雙掛鈎制度,由於黃金的產量和美國黃金儲備的增長跟不上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的發展,於是,美元便出現了一種進退兩難的狀況:為滿足世界經濟成長和國際貿易的發展,美元的供應必須不斷地增長;美元供應的不斷增長,使美元同黃金的兌換性日益難以維持。美元的這種兩難,是美國耶魯大學教授羅伯特·特里芬於20世紀50年代首先預見到的,故又被稱為“特里芬難題”。
特里芬難題指出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內在不穩定性及危機發生的必然性和性質。這個危機的性質就是美元的可兌換性危機,即美元無法按固定比價維持同黃金的兌換性。隨著流出美國的美元日益增加,美元同黃金的可兌換性(按固定價格)必將日益受到人們的懷疑,美元的可兌換性信譽必將受到日益嚴重的削弱。換言之,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根本缺陷是美元的雙重身份和雙掛鈎制度,由此導致的體系危機是美元的可兌換性危機,或可稱為人們對美元可兌換性的信心危機。美元危機的程度,同流出美國的美元數額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