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懍 <動>繁體字:懍
拼音:lǐn
注音:ㄌㄧㄣˇ
簡體部首:忄
部外筆畫:13
總筆畫:16
五筆86&98:NYLI
倉頡:PYWF
鄭碼:USJB
筆順編號:4424125251111234
四角號碼:90091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意思
(1) (形聲。從心,稟( bǐng)聲。本義:危懼,恐懼)(2) 同本義 [worry and fear;be afraid of]
懍懍焉若恃腐索之扞馬。——《孔子家語·致思》。注:“戒懼之貌。”
心懍懍以懷霜。——陸機《文賦》。注:“危懼貌。”
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書·五子之歌》
(3) 又如:懍然(危懼的樣子;戒懼的樣子);懍厲(惶恐);懍憂(憂懼);懍懍(危懼的樣子;戒懼的樣子)
(4) 嚴肅;令人敬畏[serious; venerable]
懍,敬也。——《廣雅》
廉頗藺相如雖千載上死人,懍懍恆如有生氣。——《世說新語·品藻》
(5) 又如:懍懼(畏懼);懍畏(畏懼)
方言集匯
◎ 粵語:lam5◎ 潮州話:娜音2、[饒平]羅音2(凜),nim2 [潮州、饒平]lim2 [澄海]ning2
組詞
嚴懍:嚴肅而使人畏懼。儆懍:戒懼。
危懍:危栗。
坎懍:困頓;不得志。
慘懍:亦作“慘廩”。亦作“慘凜”。寒冷;陰寒危懼。
懍厲:惶恐
懍然:亦作“懍然”。 1.危懼貌;2.嚴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