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憶住一師
無事 經年別遠公 ,帝城 鍾曉 憶西峰 。
煙爐 銷盡寒燈晦,童子開門雪滿松。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住一師:僧人,一作匡一師。
②無事:無端。
③遠公:本指東晉廬山東林寺高僧惠遠(一作慧遠),是淨土宗的初祖,此處指住一師。
④帝城:指京城長安。
⑤鍾曉:即曉鍾,是唐代京城長安清晨的一大特色,每天拂曉,宮中和各佛寺的鐘聲一齊長鳴,聲震全城。
⑥西峰:指廬山。
⑦爐煙:亦作“ 爐煙 ”。
白話譯文
我無端端離開“遠公”多年了,此刻長安城中清曉聞鍾令我回憶起他所在的西峰佛寺來。住一師也許還在室中煮茗讀經,不覺煙爐中焚香已盡,寒燈也漸漸晦暗。外間童子見天色微明,便打開房門,不想夜來大雪,只見一片銀白,門前的松樹也披滿雪。
創作背景
李商隱曾於開成元年(836)奉母遷居濟源(今河南境內),在濟源玉陽山學道。此詩為詩人聽到帝城的曉鍾,懷念僧友住一而作。
作品賞析
文學鑑賞
首聯點明詩題“憶”字。以淨土宗的初祖慧遠大師借指住一,既暗寫其不凡,又表達了仰慕之情。為了合乎格律,詩人將曉鍾加以倒裝,以“鍾曉”出之,此句寫詩人聽到京城的曉鍾後,聯想起住一所居山寺的鐘聲,想起久別的朋友。由於寺院的曉鍾對於塵世中凡夫俗子來說,既宣告著寧靜安詳的結束,又預示著喧囂熙攘的到來,往往最能打動人心,而感覺敏銳的詩人更能由此激起其內心的深層次體驗,回憶起過往的相關人事,因此,本詩的“鍾曉”意象也就能加入到對後世讀者影響深遠的唐詩鐘聲意象群落之中,成為唐代文學的一部分。尾聯從”憶”字著筆,寫兩人在前一年的冬季,聚首青燈古寺,品茗吟詩,圍爐夜話。以“爐煙”之“消盡”、“寒燈”之“晦”的物態變化來寫夜色深晚,從時間上久寫暢敘未眠之狀,表達兩人情誼之深。結句為一奇境宕出,寫兩人徹夜暢敘後清晨所見之雪景——饅天皆白,雪壓松枝,好一個銀色世界,好一個傲寫青松。這景色不僅表現環境清絕高潔,而且還富合著住一不染一塵的高潔出世形象。
此詩構思巧妙,其一表現為以東晉高僧慧遠作比,其二表現為景物烘托法運用得恰到好處,全詩除首句“別遠公”外,無一語言及住一,然而“爐煙”、“寒松”、“童子”、“雪松”及山寺曉鐘聲中無不有其人在。
名家點評
田蘭芳稱此詩“不近不遠,得意未可言盡”。
田玉(香泉)評後兩句說:“只寫所住之境清絕如此,其人益可思矣。相憶之情,言外縹緲。”
《李義山詩集輯評》紀昀曰:格韻俱高。
作者簡介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溪生,叉號樊南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二年進士,授秘安省校書郎補弘農尉。當時牛李黨爭劇烈,他被捲入旋渦,一生困頓失意。晚唐著名詩人,與杜牧齊名,世稱“小李杜”。李詩廣納前人所長,善用比興、色彩瑰麗、辭藻典雅、精於用典,形成了深情纏綿、綺麗精密、旨趣深微的藝術風格。現存詩約600首。其中無題詩是李商隱的獨創,最為人們廣泛傳誦。或寫得迷離恍惚,借戀情而寄託激憤,抒發感慨;或寫有情男女無法如願之苦,刻畫陷入絕境的愛情,變幻蘊藉,宛轉沉摯。政治詩感慨諷諭,頗有深度和廣度。集中多見憂心國運、抒寫懷才不遇之作。各體之中,尤擅長七言律、絕。有《李義山詩集》、《樊南文集》和《樊南文集補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