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剪紙

慶陽剪紙

慶陽剪紙是流行於甘肅省慶陽市境內的民間剪紙藝術形式。慶陽剪紙,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取材寬廣,內容豐富多彩,表現手法靈活,剪紙技藝嫻熟,風格古拙質樸、粗獷奔放、簡單明快、線條洗鍊,與中國同類民間剪紙相比,獨具特色。2008年入選中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表現形式

在慶陽民間,逢年過節,娶媳嫁女,滿月祝壽,農村婦女們都要打掃庭室、裱糊牆壁,又要執剪鉸紙,製作窗花。在窗框、炕圍、牆壁、門扇上貼上紅紅綠綠的各種剪紙花,把自己的居室打扮得五彩繽紛、紅紅火火。這些剪紙花,因貼的位置不同而名稱各異。貼在門上的叫門花,貼在窗上的叫窗花,貼在炕牆上的叫炕圍花,貼在頂棚上的叫頂棚花。走進慶陽農舍,隨處可見貼在牆壁上的剪紙花,有些已不再住人的窯洞房舍的窗框上、炕圍上,被煙火熏得發黑的剪紙花依然牢牢地貼在那裡。剪紙在慶陽,如同五穀雜糧一樣必不可少,哪裡有人住,哪裡就有紙剪的花。剪紙,在慶陽成了農村婦女美化生活、抒發情感的精神依託。窗戶、門扇、窯壁、炕圍則成了婦女展現手藝的美術天地。

歷史淵源

圖3 慶陽剪紙作品 圖3 慶陽剪紙作品

慶陽剪紙,由來已久,早有影響。早在公元前3世紀-公元1世紀的漢代,隨著造紙術的發明,用紙剪人影像以代活人的剪紙藝術就開始了。到了公元6-10世紀的隋唐時代,剪紙用途進一步拓展,人們用紙剪出武將秦瓊、敬德的形象,貼在門上作為鬥神,祛邪擋鬼。此後,剪紙藝術不斷衍變,題材不斷拓寬,用途不斷增加,由宮廷祛邪走向民間生活。慶陽作為當時京畿之地,是剪紙藝術最先興起地區之一。後經宋、元、明、清幾個朝代,剪紙不斷發展成熟。1930年,慶城縣胡仙川(女)創剪的《五福捧壽圖》在《波蘭畫報》上發表,慶陽剪紙首次走向國門。1942年,陝甘寧邊區政府就組織專業人員對慶陽民間剪紙進行過蒐集整理。解放後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古元借鑑慶陽剪紙,創作了很多珍貴的木刻。這些木刻又影響了慶陽剪紙,使慶陽剪紙有了新的提高。1959年慶城縣編印了《慶陽民間剪紙》一書,在西峰召開的中國“全國民眾美術現場會”上受到了專家們的喜愛和好評。1985年,遼寧美術出版社出版了王光普的《隴東民俗剪紙》,再次把慶陽剪紙介紹給全中國。

表現內容

圖4 慶陽剪紙作品 圖4 慶陽剪紙作品

慶陽剪紙,種類繁多。因用途不同而內容各異。大體有喜慶剪紙、禮儀剪紙、祛病剪紙、生活剪紙、福壽剪紙、婚禧剪紙、生殖剪紙、喪葬剪紙、圖案剪紙、底樣剪紙和現代生產勞動剪紙等等。這些剪紙大都有底樣,是從祖輩那裡一代一代傳下來的,細心的婦女把底樣夾在雜誌書籍中,視為傳家寶。

慶陽剪紙,取材寬廣。日月星晨,山水花木,人物鳥獸,故事傳說都是剪紙的素材。特別是家庭院落這方聖土內的男女娃娃、牛羊騾馬,豬狗貓兔,瓜果蔬菜,因為天天見,對它們觀察深透,因而成了婦女們剪刀下永久的題材。她們通過對這些題材的取捨剪制來裝飾美化家庭環境,表達對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慶陽剪紙內容豐富多彩。有表達吉祥喜慶、反映地方傳統民俗的“二龍戲珠”、“駱駝進寶”、“吉獸圖”、“麻姑獻壽”;有反映生殖繁衍、美好愛情的“孔雀戲牡丹”、“蝴蝶戀花”、“喜鵲踏梅”、“魚兒鑽蓮”;有保佑平安康樂、祈求神獸降福的“老虎下山”、“獅子滾繡球”、“抓髻娃娃”、“送福娃娃”;有民間故事“劉海戲金蟾”、“武松打虎”、“王祥臥冰”;有表達對勞動果實喜愛的麥穗、谷穗、瓜果、桃杏等等。這些作品有著濃厚的鄉土氣息,反映了黃土高原上人們的生活習俗,充滿著她們對生活的理解、感受、熱愛和追求。

表現手法

圖5 慶陽剪紙:鹿鶴同春 圖5 慶陽剪紙:鹿鶴同春

慶陽剪紙,表現手法靈活,剪紙技藝嫻熟。顏色發紅、綠為主,有單色、套色、染色等;剪法上有陽剪,即留下勾畫形象的線條,陰剪,即剪去線條留下平面,有二者結合的陰陽剪、折迭紙而剪的對稱剪、陰影剪、圖案剪等。為了線條豐富多變、多姿多態,藝人們還創造運用了梅花紋、雲勾紋、鋸齒紋、田禾紋、月牙紋、水紋、花紋等剪法,她們憑著一雙靈巧的手,把生活剪得千姿百態、生動活潑、有情有趣而富有詩意。

主要特色

圖6 慶陽剪紙:抓髻娃娃 圖6 慶陽剪紙:抓髻娃娃

慶陽剪紙古拙質樸、粗獷奔放、簡單明快、線條洗鍊。與中國同類民間剪紙相比,獨具特色。

一是原始圖騰文化的遺存。慶陽位於陝甘寧三省交會地帶,遠離大城市,交通閉塞,很少受外來文化衝擊。作為生命象徵的龍為圖騰的龍文化,以鹿為圖騰的鹿文化,在國內其他地方近乎絕跡,但在慶陽剪紙中一直延續並保留了下來。如“人頭魚”、“神魚瓶”、“娃娃魚”都是以魚、龍、蛇為圖騰的原始文化的傳承。剪紙“壽花”,既有鹿頭紋樣的原始圖騰形態,又在向生命之樹的植物形態發展,上有雙鳥的軸對稱形剪紙“生命之樹”(扶桑樹),是兩漢廣為流傳的圖樣。令人震驚的是,兩漢時代傳統民俗和圖樣,竟然一直蘊藏在慶陽剪紙中流傳下來。這在全中國民間剪紙中是絕無僅有的。

圖7 慶陽剪紙:娃娃坐蓮盆 圖7 慶陽剪紙:娃娃坐蓮盆

二是古代陰陽哲學觀的載體。西方哲學以自然科學觀點認識世界,而中國古典哲學是以陰陽觀認識世界的,形成了陰陽五行說。慶陽剪紙,揭示了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陰陽哲學的奧秘。《繹史》中“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說的就是陰陽哲學觀。慶陽民間也有以男為陽,女有陰;南為陽,北為陰;左為陽,右為陰等哲學觀念。鎮原剪紙藝術大師祁秀梅剪出的《抓髻娃娃》,一手捧雞,一手捧魚,或一手捧雞,一手捧兔,都是以雞、兔或雞、魚象徵日月、天地的哲學觀念的反映。此外,《雙魚枕》、《虎頭蟾》等剪紙都是遠古陰陽哲學觀念的載體。

三是遠古文物的“紙化石”。慶陽是遠古文化的巨大寶庫,是華夏民族的搖籃,蘊藏著得天獨厚的遠古文化。慶陽剪紙既揭示了遠古文化的奧秘,又承傳著遠古文化的信息,是不可多得的遠古文物的“紙化石”。寧縣剪紙《八卦娃娃》,本是春節祈禱豐收的巫術剪紙,“八卦娃娃”雙手舉禾黍,頭頂太陽蛛網八卦,象徵太陽普照萬物生長,它承載的就是生命崇拜、太陽崇拜的遠古文化,是原始社會炎帝部落太陽崇拜的遺存,是遠古文物的“紙化石”。

四是獨特的審美意識。慶陽民間剪紙的審美意識是變形的。不求真實,善於誇張;不合透視,形體變形;不求物件形態畢肖,只講簡練傳神;不求四肢齊全,講究隨心達意。剪紙《回娘家》中的毛驢兒僅有三條腿,另一條腿被隨意刪掉了。在藝人們眼中,毛驢走路是三條腿著地,另一條腿是多餘的。她們剪下的《貓吃老鼠》,被吃掉的老鼠還活在貓的肚子裡,人隔貓肚皮還能看得見。這不僅是一種大膽奇特的構思和想像,而且是古代變態的審美意識的顯現。

藝術傳承

慶陽剪紙作品 慶陽剪紙作品

慶陽剪紙源於生活、講究情趣,是勞動人民生產、生活、感受、氣質、觀 念、習俗和文化傳承的結晶,是她們愛心澆灌的花朵。著名民俗學家靳之林先生稱剪紙藝人是“真正的藝術家”。

慶陽的剪紙作者,多是目不識丁的農村婦女,甚至一些被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的“剪紙藝術大師”也識字不多,有的純粹一字不識。她們的手藝是從上輩人那裡學來的。農村女孩五、六歲就圍著奶奶、媽媽學剪紙,到十五、六歲就能執剪了,“二八閨秀學針線,巧剪花樣百家傳。”

慶陽民間剪紙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和喜愛。《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美術研究》《民間文學》《剪紙報》《甘肅日報》等報刊多次發表慶陽民間剪紙作品,1986年,中央美術學院邀請鎮原縣民間美術大師祁秀梅赴北京進行民間美術教學交流,向學生演示民間剪紙。法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的藝術家多次專程到隴東考察民間剪紙藝術。慶陽民間剪紙已由鄉村婦女手中的小玩意,堂而皇之地步入了國家藝術殿堂—中國民間美術館,並在日、意、澳等國家展覽亮相。

2002年6月首屆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上,慶陽剪紙受到了國內外專家的一致好評,慶陽市被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為“民間剪紙之鄉”。

非遺信息

遺產級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批准文號:國發〔2008〕19號

批准日期:2008年6月7日

批准機關:國務院

批准序號:315

遺產編號:Ⅶ-16

遺產類別:民間美術

項目名稱:剪紙(慶陽剪紙)

申報單位:甘肅省鎮原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