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慢地震是非暴力性質的斷層滑動事件,它需要經過數小數或數天釋放它們擁有的強大能量,而不是在無情的數秒到數分鐘的時間裡釋放。
概述
近幾年來一些特殊形式的地震都陸陸續續地被加以觀測或研究,例如低頻地震、超低頻地震、深部不連續顫動地震(episodic tremor)、緩移地震及靜默地震。這些地震的發生,都與剪下滑移有關,其共同的特徵是發震持續時間較長,因此統稱為“慢地震”。研究發現此類型地震的地震矩(seismic moment)與發震時間長度之間存在等比例關係。
利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以及應變儀的觀測,可以了解由所謂“慢地震”的發生而造成地表變形。
進一步分析此類型地震所造成地震矩(M0)的大小,大約等於發震時間長度(L)乘上1012到1013。這與一般的地震的地震矩大約等於發震時間長度三次方後,乘上1015到1016的特性不同。因此當地震矩越大,“慢地震”與一般地震的發震時間長度差距也越大,這可能因兩種類型地震的破裂型態不同所造成。
這些“慢地震”雖然我們感覺不到,但是他們對地表變形所造成的影響卻等同於一般的地震。
觀測
觀測大城市地區“慢地震”是特別重要的任務。利用形變儀,傾斜儀和重力儀等儀器台網進行綜合分析及提取有益信號的諸項工作相當複雜,也很耗費財力。但是工作是不可或缺的。從亞美尼亞地震和洛杉磯地震的防災經驗可以看出,正好在震前幾個月內,觀測台網記錄到“慢地震”,一些有經驗的工程人員立即制定了一個計畫,區劃圈定地殼活化蠕變和地下水遷移溶蝕區,加強了地面建築物和公用設施的抗震加固措施,為幾個月後真正地震到來的防禦工作做好了準備,減輕了損失,得到了嘉獎。
颱風引發
台灣在每年的下半年經常遭遇颱風,但是在一年的前4個月沒有颱風。在這5年中,科學家Chiching Liu發現了20次慢地震,每次都持續了數小時到一天以上的時間。在沒有颱風的季節也沒有探測到任何慢地震事件。這20次慢地震中的11次恰逢颱風。這11次慢地震也更強,並且具有比其他慢地震事件的複雜波形更多的特點。